【本报东莞电】(深圳商报记者王海荣)本报昨日报道了广深高速公路车祸几种主要类型,不少读者得知爆胎是广深高速公路车祸中重要的车辆因素后,纷纷打来电话,希望了解详情。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
右后胎比左后胎易爆
虎门医院多名专家在搜集了广州、深圳、东莞三地车祸情况后发现,1998年至2000年间,发生在广深高速公路上的爆胎事故在这条路上的所有事故总数中占34.14%。有意思的是,车辆最容易爆炸的是后面两个车胎,其中右后车胎爆炸的比例比左边的高12个百分点。
高速行驶过程中的车辆在爆胎后会出现怎样的结果?据广州、深圳、东莞三地的交警部门统计,爆胎后车辆发生事故以碰撞为最多,占一半以上,其次是翻车。
专家分析,爆胎并发生车祸与车速过快、车胎质量欠佳、车胎过损及爆胎后措施不当等因素有关。
时速过百车胎波浪状变形
虎门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培在调查中发现,引起汽车爆胎的原因主要有负荷、气压、速度、胎体、路面等因素,其最根本的原因是轮胎的“驻波”现象,即当车速提高到某一临界值(约80-100公里/小时)后,轮胎因车速过快会产生共振导致车胎表面变形,车胎由于来不及恢复原状就会形成“驻波”现象,具体表现为轮胎接触地面后部的圆周面上出现明显的波浪状变形,并伴随有行驶阻力的急剧增加,轮胎迅速发热,以致橡胶脱层,直至爆炸。
以广深高速公路为例,该公路限速110公里/小时,但据交警监测的结果发现,行驶车辆的时速普遍超过120公里。一些自以为聪明的司机在熟悉了广深高速公路电子监测设备安装规律后,往往只在电子眼前减慢车速,过后就立即狂奔,忘记超速潜伏的致命危险。
4至9月是爆胎高发期
此前北方一些高速公路也曾进行过交通危害调查,其中交通事故中爆胎发生率大多在20%左右,远远低于广深高速的调查数据。专家指出,这与南北气候温差有关。当外界气温较高时,也使得轮胎产生较高热量,从而导致轮胎气压增大。当车胎的胎体温度升到一定高度时,车胎内的气压必然超过橡胶材料的极限强度。
交警在统计爆胎事故的发生时间时发现,以一年分析,气温转高的4至9月是该类型事故的高发月份,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也是爆胎多发期。司机们在炎热天气里高速行驶时,更应注意车速及轮胎的保养。
车胎质量检查需提高标准
专家指出,在车辆的维修、年检、保养等诸多方面,还没有将轮胎质量检查纳入规范化管理,从而造成许多“病残”轮胎上路。
据东莞市车管所一位叶姓负责人介绍,每年车辆年检时,主要是依据经验对轮胎的外观进行“目测”。一旦发现已经磨光的“光头胎”时,会口头建议司机进行更换。
专家认为,我国目前轮胎的生产质量和材料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标准。记者在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属的标准与编码所采访时获悉,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在1997年就制订了针对轿车和载重汽车的轮胎标准,详细规定了车胎的规格、尺寸、充气标准与负荷能力、最高行驶速度等基本参数。其中轿车的车胎又按照车轮辋的形状分成斜交线和子午线两种,斜交线车胎分为120、135、150公里/小时三种限制时速,子午线车胎的限速范围则可以从135至210公里/小时不等。该所工作人员称,用于国内的车胎产品必须符合或者高于这两个标准,如果因为爆胎造成车祸,车胎是否符合标准可以作为质量纠纷的证据。
王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