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保险业务面临全行业亏损之际,某专业汽车保险公司却希望在年底挂牌营业,着实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车险是财产险业务中的主要险种,一直以来都占有约60%的比重。中国保监会《回顾2004年前三季度非寿险业发展》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国车险保费收入累计达590.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29%,占产险保费收入的68.5%,比去年同期增加4.98个百分点。
赔付率居高难下
车险市场赔付率高的情况,一直是个令各家保险公司都十分头疼的问题。在车险条款费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化、《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台及人身损害赔偿的大幅提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从总体上看,今年机动车辆保险赔款较去年有大幅增加。况且,从理论上说,车险就不是一个“效益险种”,也不可能像企业财产险或家庭财产险那样带给保险公司丰厚的利润。
以人保为例,2004年上半年机动车辆保险已发生的净赔款为140.96亿元人民币,较2003年上半年的107.08亿元人民币增加31.6%,赔付率由2003年上半年的82.2%上升至2004年上半年的86.1%。在此影响下,2004年上半年人保财产险已发生净赔款为175.86亿元人民币,较2003上半年的142.53亿元人民币增加23.4%,赔付率72.7%也较2003年上半年的71.5%有所上升。
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安保险公司营业利润为18.42亿元人民币,较2003年同期的14.58亿元增加26.3%。其中寿险业务的营业利润为15.43亿元,2003年同期为11.45亿元,增幅为34.8%;财产保险业务的营业利润降至1.83亿元,2003年同期为2.02亿元,降幅为9.4%。平安财产保险业务上半年整体的赔付率为72.6%,也是其财产保险业务营业利润下降的重要原因。目前为止还没有资料表明,占财产保险约60%份额的车险究竟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高赔付率的基础上,保险公司除了要负担日常必需的经营成本外,还要支付给保险中介一定的佣金。种种费用加起来,更使得车险业务的赢利水平雪上加霜。
不愿放弃的“鸡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共售出新车439.08万辆,2004年前11个月为458.33万辆。新增驾驶员的人数仅北京市2003年就达28.8万人。车多、新手多,摆在保险公司面前的是大量交通事故带来的索赔。
既然“做车险的基本上都赔钱,弄好了能打个平手”,为什么各保险公司却舍不得放弃经营车险业务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保险系张小红告诉记者,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对拉升整体保费规模有积极作用。而且,如果车险在一家保险公司财产险所占比例“合适”的话,虽然不太可能为公司赢利,但还是有可能不赔钱的。以人保北京市分公司为例,这个比例约为50%,在业内属于控制得好的;而某些区县支公司控制得不是很好,财产险几乎全靠车险撑着,比例达到80%,赔钱则在所难免。
其实,保险公司注重的是在销售车险的同时,能有更多的机会利用其商业关系进行团体寿险等的交叉销售。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把力量集中在现有客户的关系上,可省去开发新顾客的时间和金钱,最大限度地降低销售成本。
“企财险、责任险、货运险、家财险2004年上半年已发生净赔款的下降部分抵减了机动车辆险已发生净赔款增加的影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04年6月30止六个月之中期业绩公布》写得很清楚。明白此间的利害关系后,保险公司所作的选择就不难理解了。
赢利之路任重道远
2004年3月2日,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机动车保险信息共享和协查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各保险公司被诈骗的风险,避免了由于车辆信息和交通事故信息闭塞,造成一起交通事故到多家保险公司理赔的情况,但是车险单方事故不易鉴定,诈保不易控制等问题仍一直困扰着各保险公司。
针对小额赔案大幅增加导致理赔成本上升的情况,人保于今年11月1日推出了新版车险,一方面希望能借此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也希望司机以后能谨慎驾驶,间接减少理赔数量,体现出其“谨慎选择风险以提升保险业务的赢利能力”的经营策略。
仅从保险公司公布的数据分析,盈利似乎并不遥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张小红却告诉记者:“公示出来的数据并不具有研究性,因为那都是经过‘包装’了的,实际情况可能更糟。保险公司在车险上普遍赔钱是肯定的。”
“从11月1日至今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人保车险的业务量直线下降,车险部员工的效益根本无法保证。”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业内人士的话也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以前一天能签7张单的话,现在也就签2张,公司对此也是非常着急。虽然近期推出了一系列促进销售的措施,但是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