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汽车经销商聂先生今年遇到了几次建4S店的机会,但一直拿不定主意。建店需要一大笔资金,而现在新车销售的利润却越来越低,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成本呢?可如果不建店,一旦市场好起来,又可能失去品牌代理权。最终,聂先生决定还是先等等看。
汽车市场形势的变化和随之而来的生存压力,使经销商的建店热情开始下降,越来越多的经销商选择对汽车厂家说“不”。毕竟,建店和拿品牌都不是目的,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拿品牌,开始挑肥拣瘦
“今年这种市场形势,谁还敢拿品牌?”一家汽车经销商原计划在广东某地建一座4S店,已经拿到某著名轿车品牌的授权,地也找好了,但最终还是决定推迟建店。公司的一位高层告诉记者,他们在北京的同品牌4S店,今年平均月汽车销量只有100多辆,而在去年,一名业绩好的销售员一个月就能卖到这个数。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轿车销量同比增长仅为15%,大大低于去年同期的69.95%。各品牌的市场表现也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既有增长幅度超过100%的,也有增幅不足10%甚至是负增长的。与此同时,全国汽车品牌特许经销店已达2000多家。
汽车4S店的大量增加和汽车市场的突然减速,加速了汽车销量的分流。一些较有实力经销商无奈地发现,在对手1000元的价格优惠面前,自己良好的口碑和丰富的经验几乎一文不值。而去年下半年以来新进入的经销商则哀叹,原来炙手可热的汽车品牌怎么一下子成了赔钱的买卖。更为严重的是,在一轮又一轮或明或暗的降价潮中,新车销售利润明显下降,经销商赔本卖车的现象在某些车型上已经非常普遍。
了解到这种变化,对那家经销商拿到品牌却不急于建店的做法就不奇怪了。“去年市场好的时候,经销商都急着建店,手续还没办全就开始建,最快的三个月就能开业卖车。”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今年,很多经销商在拿到品牌后都一拖再拖,不肯建店。
不仅如此,一些滞销品牌甚至开始遭到经销商的抛弃。而且,这样做的不只是单一品牌、后进入的小经销商,一些经验和实力兼俱、同时代理多个品牌的大经销商也开始减缓扩张速度,并整理旗下的品牌资源。本报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能赢利和具有持续更新产品的能力,成为大多数经销商选择汽车品牌的主要标准。
建网络,热衷搭建自有平台
前边提到的那家汽车经销企业,目前在北京还有几块地,原本也是计划用来申请汽车品牌的,但现在他们改变了主意,准备用来建立自己的汽修连锁网络。
“建一个汽车4S店至少需要上千万元的投资,而建一个汽修连锁网络的旗舰店,投资只要四五百万元。”公司的一位副总告诉记者,由于这几块地的位置不错,面积也比较大,已经有跨国公司主动前来与他们洽谈合作。
在慎重选择汽车品牌的同时,国内一些有实力的汽车经销商还采取了另一种对汽车厂说“不”的方式———大张旗鼓地建设自有品牌的维修服务网络。上个月在山东采访时,润华集团董事长栾涛曾对记者谈起了他的“三个平台”的构想。
栾涛所说的三个平台,分别指汽车品牌、服务系统和经销商的自有网络。其中的服务系统,是支持润华集团代理的所有汽车品牌的平台。“一旦这三个平台建立好,消费者在润华购买任何一个品牌的汽车,都可以享受到润华服务平台提供的所有服务功能,汽车产品品牌的附加价值也就增加了。对于润华集团来说,只有这样做,才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更优质和全面的服务,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显然,早日建立起“三个平台”比拿到新的品牌对栾涛来说更为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室主任杨建龙认为,经销商打造自有品牌网络是一种非常有远见的做法,也非常必要。“网络是汽车经销商手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他提醒说,“网络整合的机会就这三五年。”
经销商将促进汽车产业的调整
有这样一种说法:商业零售业是产业链的“最后1公里”,也是整个制造业的信息中心。具体到汽车行业,汽车经销商就是整个汽车制造业的信息中心。强大、高效的经销商网络,无疑是汽车厂家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而经销商的生与死、赢与亏、取与舍,最终也必然对整个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经销商选择权的增加,说明我国汽车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因为,经销商如果不根据市场情况作出选择,就无法生存下去。而经销商的这种选择,最终将影响到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格局。”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经销商特别是实力经销商对汽车品牌的选择倾向,可能改变一些汽车产品的市场命运,促进汽车行业生产集中度的提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徐向阳也指出,经销商淘汰弱势品牌是很自然的做法。这说明,4S模式并非适合所有的汽车品牌,同一个品牌在不同地区也不一定要采用同样的销售模式。“汽车厂家应该认真考虑营销模式多样化的问题了。”他提醒说,“弱势品牌如果一味强调4S或者3S形式,有失去部分经销商甚至整个网络的危险。”(F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