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统计,国内目前汽修人才的需求量,至少存在80万人的缺口。一个严峻而紧迫的问题摆在汽车界面前———
目前,国内汽修人才日益紧俏,缺口也日益明显。据中华英才网最新统计,全国汽修人才的需求量,目前至少存在80万人的缺口。
汽修人才缺少的症结究竟在哪里?这个缺口怎么补?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一些有10多年汽修工作经历的高级技师、刚从汽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以及曾获得过全国快修比赛大奖的一线维修人员。他们一致认为,缺少必要有效的培养渠道,是汽修人才严重匮缺的症结所在。
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导致人才供需失衡
日前在新开张的广州本田松江4S店采访时,该店售后服务部经理张红星告诉记者,就目前状况看,各家品牌店内真正能称为维修行家的人,拨指数来也就这么几个,但维修店却已经越开越多。就说广州本田,上海的4S店现在已经扩展到8家,明年还将扩展到11家,4S店出现这样快速扩容的趋势,要找现成的高级技工自然变得越来越难。
类似张红星这样的感叹,许多4S店负责人都有。
业内人士分析,近几年,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尤其是2002年、2003年,各品牌都扩大自己在各个地区的营销网络,这直接造成了汽修人才的缺乏。同时,由于各种汽车新款车型不断推出,配置越来越先进,行业中汽车配件、汽车用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也越来越短,汽车行业对维修人员的维修水平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目前不仅汽车维修人员十分欠缺,高水平、高素质的汽车维修师更是“一将难求”。
人才供需的失衡,直接导致了汽车行业“人才争夺战”的激烈程度。据调查,目前,汽车维修店里的高级技工底薪都在6000元以上,月收入高的能达到1.2万元至1.5万元。如是懂得更多专业知识和新技术、擅长维修新型车和进口车的技师,其月薪则更为可观。为了找到合适的高级技工,不少汽车修理厂之间不得不互相“挖墙脚”,甚至一再提高工资、福利等待遇,以此来吸纳人才。
专业教学游离实际加剧维修人才紧缺
“现在店里的维修工人并不少,但大多只有学徒水平,真正称得上师傅的只有那么一两个。从汽车专业刚毕业的大学生根本不顶用,都要经过‘老师傅’带一段时间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某品牌特约经销店里,负责员工培训的陈经理这样告诉记者。
许多汽修企业都反映,目前高校汽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位刚从汽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告诉记者,修理这一行是很重视操作经验的,但学校的维修设备陈旧,也没有多少汽车实样让学员去实践,这就导致学生虽有一定理论基础,但实际操作能力却比较差。
如果说这还情有可原的话,学校在培养目标和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便不能借故开脱了事。目前在上海高校中,设置汽车专业的有同济、交大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3所学校,而这3所大学的教学、课程设置基本都是从培养“汽车工程师”为着眼点,因此,动手能力差就成为学生的一个通病。除此之外,沪上还有一些专门的职校设置有汽车维修专业,但这些职校的课程、教材设置往往更加落伍。这位大学生举例告诉记者,化油器已经淘汰好几年了,但有的学校还在把化油器作为教学重点,在考试中也占很大比例。许多人经过3至5年的学习,虽然可能学会了宝马车上的电脑软件,但却连一些最基本的故障都可能不知如何处理。
一边是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一边高校和职校却不能输送大批学用对路的汽修人才,这一矛盾状况的存在,难免会导致出现当前国内汽修人才存在这么大缺口的尴尬局面。
疏通培养渠道加快人才成长
现在,汽车维修业内流行着一个经验:“最好的学堂在汽修店里”。为了填补这个空缺,许多维修店都自己开始开设培训课程。
据了解,沪上东昌、永达、开隆等一些知名经销商除了从技校招收一部分技术工人外,相当数量的汽车维修工人都由他们自己培训产生。然而这样做,汽销商也有苦衷。东昌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己培训维修人员,除了需要有足够经验的师傅来带之外,这些学员成为合格的工人还得等上很长一段时间,这就无形中增加了经销商的用人成本。此外,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维修人员,还有可能被别人“挖墙角”挖走。
业内专家认为,最好的弥补方式,还是从改进高校的培养方法入手。就培养体制而言,德国的教育体制是全世界公认的。德国既有一种培养工程师的高等院校,也有学制只有2年的技术学校。技术学校是专门培养汽车维修等技师的地方。与高等院校培养的工程师相比,对技师的培养则更注重实践,2年中他们大多数时间会在汽车制造厂和汽车修理厂进行实践学习。一旦毕业,学生都已具备一定的汽车维修经验,可以直接进修理厂派上用场。毕业后,技术学校出来的学生的待遇、收入等不一定比高等学院培养出来的工程师差。
从学校方面看,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应成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又是从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的,因此始终摆脱不了普通教育的影子:注重理论,轻视技能。另外,由于投资不足,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师自身的技能欠缺,严重地制约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导致职业教育难以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及产业调整带来的劳动力需求变化。现有的产业技术工人技术不到位,与他们在接受职业教育过程中技能训练不扎实有很大的关系。
目前,“汽车维修”已经作为教育部即将实施的技能紧缺人才重点培养工程之一。专家认为,只有建立完善、实用的人才培养体制,才能可能补上汽修人才这么大的缺口。
本报记者朱君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