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年终车市盘点:从三点看2004年车市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 10:07  解放日报

  -中国GDP稳步持续走上升通道,中国庞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和汽车产业结构渐趋改善,这些都显示,从大背景看,没有理由认为中国车市已经走向穷途末路。

  -中国车市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在动荡中走向优化。中国车市从过去与国际市场的慢“两拍”、慢“一拍”,到如今已基本接近同步;国产车的市场覆盖面已经很少“盲点”。

  -中国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的大调整、大洗牌,早来比晚来好。没有这样的大浪淘沙,中国的汽车市场就总是在玩“丢手帕”的游戏。一些厂家和汽车经销商明明知道,靠低水平的仿制、低水平的引进、低水平的营销服务总有一天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又总是希望“手帕”丢在别人背后。

  -中国汽车市场从今年开始真正领悟:什么是规模经济,什么是价值回归,什么是消费者“上帝”。从某种意义上说,2004年才是中国汽车市场经济的“元年”。

  12月17日,随着今年最后一款新车———上海通用别克“荣御”的上市,风云变幻的2004年中国车市以“虎头蛇尾”划上句号。2004年中国车市震荡空前剧烈,有人称,中国汽车市场真正的“洗牌”是从2004年开始的。

  上升趋势没有出现“拐点”

  从今年5月起,中国车市猛踩“刹车”,去年那种“井喷”局面荡然无存。但2004年中国车市是否到了“拐点”?显然不是。“盘点”2004年,虽然现在对“库存量”的说法有不少版本:或40万辆,或60万辆,但专家预计今年国产轿车实际产销量还是会达到210万辆左右,比去年增长8-10%。中国GDP的稳步持续走上升通道,中国庞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和汽车产业结构渐趋改善,这些都显示,从大背景看,没有理由认为,中国车市已经走向穷途末路。相反,美国通用、日本丰田、德国大众等世界汽车跨国巨头都认为,这样的速度从世界范围看依然是比较快的,中国依然有可能在2010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来自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看法也趋同: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巨头德尔福也认为,中国车市依然保持着一种“加速度”。

  中国车市开始走向规范,今年年中,国家先后发布和实施了中国汽车产业政策、汽车金融服务政策、汽车召回政策等,这一系列政策从市场前景、金融服务、售后服务等大环境梳理、完善汽车市场的脉络,都是着眼将来的举措,它将奠定中国车市长期发展的基石。今年通用、大众、丰田金融公司都已经开始运作,福特奔驰的金融服务公司最近也获得批准,“海外兵团”进入中国汽车消费信贷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细化服务内容。尽管目前他们还处在“造势”和摸底的阶段,但对于拥有丰富经验和资本实力的这些制造和金融“两栖巨鳄”的能量绝不可低估。另外,一汽马自达、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对产品的召回也显露了汽车制造企业对自家“孩子”的责任感,它无疑会逐步扭转中国车市的“幼稚病”。

  弱势中不乏“亮点”

  尽管出于无奈,但今年车市如“雪崩”般的降价狂潮势不可挡,所有整车制造企业无一“幸免”,可以说,中国车市的价格回归在2004年真正迈开了大步。有人指责说,降价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波接一波的降价导致了消费者持币待购。其实,远的不说,就从上海大众成立的1984年起,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为“虚高”的轿车价格“埋单”了整整20年,低档车的简陋,高档车的暴利,没有诚信的服务,难道还要中国的购车人为他们继续“扛”下去吗?前不久,奥迪轿车猛降5万元,让人们倒抽一口冷气,原来厂家有这般厚的“暴利”!

  最近东风标致汽车公司宣布,对今年8月上市的标致307实行降价,并返还原先买主的差价,涉及的金额高达1亿元人民币,但厂家由此获得的“口碑”,远远大于其直接的经济损失。近日东风日产也跟进,表示从现在起到明年3月凡购买他们的车,如出现降价,将全额补偿。尊重消费者的权益不是挂在嘴上的,老百姓心中有杆“秤”。

  中国车市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在动荡中走向优化。今年国产轿车的上市速度和更新节奏明显加快,据初步统计,新车入市有30多种(款),从年初的蒙迪欧、年中的凯迪拉克CTS、日产天籁、标致307、北京吉普4700,年底的荣御等,都是当今国际上的精品,中国车市从过去与国际市场的慢“两拍”、慢“一拍”,到如今已经基本接近同步了。跨国公司现在都明白,谁不拿最新的车型来中国,那就难逃覆辙。老车改型换代的也层出不穷,无论是轿车,还是SUV、SRV、HRV,国产车的市场覆盖面已经很少“盲点”了。

  随着福特进军南京、丰田落户广州、德国大众重心北移长春、奔驰在北京构建基地,跨国公司在中国产业布局日显明晰,未来3年,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广州本田、一汽丰田、北京现代的年产销量都可能突破50万辆,与此同时,不少企业都加快完成了研发机构和营销体系的构筑,中国汽车产业在调整中走向成熟。

  市场低迷仍有不少“出血点”

  中国车市在2004年陷入低迷而难以自拔,关键在于这个市场中存在不少“出血点”,造成了“元气大亏”:

  缺乏敏感的市场坐标。两年的“井喷”幻觉,使一些企业更加夜郎自大,盲目上产能,据估算我国现有的轿车产能已经接近500万辆。据说有些根本缺乏根基的地方至今还在抢着要把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结果在市场遭遇“滑铁卢”后众多厂家措手不及,产销目标一改再改,有三分之一的汽车厂今年将出现“负增长”。还有一些企业靠仿制和低价抢占市场,结果惹来麻烦不断。

  价格体系的紊乱。中国车市之所以难以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不在于降价本身,而在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定价时的“自说自话”和“先宰后奏”。明明“卖不动”了不得已降价,还要说“回馈”消费者!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前3季度整车企业利润下降7.9%。最近临近年关,不少厂家为了做得“账面”漂亮,纷纷压库给各地的经销商,有人说,汽车经销商有点像“杨白劳”了,但这是谁造成的?

  明年中国车市向何处去?

  取消许可证,实行落地完税制后,原先靠暴利维持生计的半数以上进口车经销商将自动退出“江湖”,近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汽车市场和一些地区的进口车店里门可罗雀,一派凄凄戚戚,进口车市场开始自动“缩水”。

  今年已经有10多家企业亏损,车市真正还有“拼劲”的只剩寥寥几家。除了丰田皇冠、奔驰C级车等6、7种真正新车,明年将以改型车唱“主角”,不少厂家最近表示,无力再开发新车型。

  有人估计,明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将达到国际汽车商4-6%平均利润率的水平,年产销2万辆以下的厂家在薄利时代将“关门大吉”。同样,那些小打小闹的经销商也会自动转行,最近市面上汽车商转让店面的告示已越来越多。

  但这些都未尝不是“好事”。有人把今年中国车市的“急刹车”归罪于经济宏观调控,归罪于汽车消费信贷的紧缩,归罪于钢材、原油涨价,其实这些外部因素只是让一些内在矛盾提早“显性化”而已。中国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的大调整、大洗牌,早来比晚来好。没有这样的大浪淘沙,中国的汽车市场就总是在玩“丢手帕”的游戏,一些厂家和汽车经销商明明知道,靠低水平的仿制、低水平的引进、低水平的营销服务总有一天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又总是希望“手帕”丢在别人背后。

  中国汽车市场从今年开始真正领悟:什么是规模经济,什么是价值回归,什么是消费者“上帝”。从某种意义上说,2004年才是中国汽车市场经济的“元年”。中国汽车产业至少还要跨越产业重组、市场机制发育完善和国际竞争力的三道“坎”,2004年使这一天提早到来,又有什么不好?套用股市中的一句谚语:中国车市,长多短空!

  陈惟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