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德尔福中国总裁:市场造就了我们的英雄气概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 11:28  中国青年报

  中国市场是我们的最大亮点

  对德尔福汽车系统中国公司来说,2004年是很不错的一年,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额都有很大的增长,同时带进来了很多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在商用车上,也有相当程度的进展。德尔福全球总裁巴腾伯格称赞他们:“中国公司做得很不错”。他们说,“不是我们在中国做得很不错,而是中国市场造就了我们的英雄气概”。

  德尔福是1993年开始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现在在中国有14家合资和独资企业,一家培训中心和一家研发中心,总投资超过5亿美元,2003年在中国的合并销售额是6.5亿美元。

  即将卸任德尔福中国汽车系统公司总裁、改任德尔福电子及安全系统亚太总裁的陈锦亚先生对记者说:“德尔福继续看好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是我们的最大亮点,过去30%增长的时候是这样,15%的增长率也是全球增长最高的市场,我们不仅没有减少在中国的投入,还在中国加大资金、人员和技术在中国的投入。”因为巴腾伯格给他们交代得很清楚,“在中国必须是长期战略,不能是短期战略”,交给他们下的任务是,“在中国扎根”。

  这几年,德尔福确实在不断把技术开发能力往中国转移。陈锦亚说,这种转移,不是简单地把德尔福的技术转移到合资企业,合资企业只是消化吸收,而是要变成合资企业自己的开发能力。“2004年德尔福在华企业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三四家企业已经自己开始进行独立研发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进展”。

  对2005年市场的展望,陈锦亚认为“中国的汽车工业还要继续往上走”,他并不认为70%的增长率是件非常好的事情,觉得15%左右的增长率是可行的。他表示,2005年对德尔福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德尔福在中国会有一些比较大的举动。投资5000万美元的德尔福研发中心一期工程明年6月完成,研发人员将达到500名。他认为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是“二低一高”,即低消耗,低排放,高安全性,这主要通过电子进行集成,所以德尔福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电子化上。德尔福将进行柴油电喷、汽车安全、以及汽车电气系统的全新设计开发,同时为中国本地企业和外资企业提供更多的应用系统工程支持。

  陈锦亚说“德尔福中国公司任重而道远”。

  降价是零配件厂生活中的必修课

  谈到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一轮一轮降价,整车厂总是把压力转嫁给零部件企业,零部件普遍感到压力非常大的问题时,陈锦亚说:“降价是零配件厂每天生活中的必修课”。整车厂不要求零部件降价,它就没办法活,这是一个真理。如果有一天没接到整车厂要求降价的电话,反而说给你升价,就是太阳从另外一面升起来了。所以降价是零部件企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管在中国也好,在美国也好,整车厂把降价压力推给零部件厂都是必然的。但是陈锦亚希望整车厂能认识到一点:降价有一个限度,就好象吃比撒饼,降了价的比撒里面的奶酪就可能少一点,再降就再少一点,最后奶酪全拿走了,比萨饼就不是比萨饼了,所以降价个有个限度。

  德尔福认为,降价最终会使有些不合格企业被挤出去。挤干水分以后,中国汽车工业会更健康一些,所以从这点上讲,降价不是坏事情,但如果降价降得太过分,把企业的再开发能力都给降掉了,那中国的汽车工业就会出大问题。“企业还是要有自己的开发能力,自主开发能力是要靠利润来支撑的”。

  如何应对降价压力,陈锦亚说,德尔福首先是更多的引进先进技术。技术先进,劳动生产力就提高,同时把产品升级换代,被人挤压的可能性就少多了。只要你能走在其他人前面一点点,就能多占点便宜。陈锦亚坦率地承认,“这样做是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把先进技术带进来,在竞争上就比其他人占优势”。这些东西要让客户看得到,看不到也要让他们感受到。

  还有就是怎样“把精益生产带进骨髓里去”,他说,我不觉得我们已经“精益”到骨髓里去了,“精益”还远远没有成为我们的细胞。只有产品的质量、设计、技术标准都比别人高,降价的压力就比其他人相对小一些。德尔福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精益”,但是已经把这个理念带到生产过程中了。所以“质量、技术能减小降价压力,对保证企业健康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市场的规则是不能一家独吃

  记者问道,德尔福在中国似乎没有遇到真正的竞争对手,几家大的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好象都有各自的领域,互不搭界,各打各的。

  陈锦亚说,德尔福是遵循“跟着客户走的原则”,在中国几乎给所有的整车企业配套。“我们打得够厉害的,只是你们没看到”。市场有一个规则,就是必须共赢,你不能自己一家独吃。德尔福要把整个供应链建立起来,从原材料进来到产品出去,都必须是最“精益”生产。同原材料供应商共同发展非常重要,共同开发原材料,有些多余的程序就可以省略掉,原材料供应商的成本降低,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涨价因素也就消除不少。

  作为跨国公司,德尔福有一个优势,就是有些大宗原材料采购,可以集成后进行全球采购,全球调配资源,信息也多,能压出很多利润来。

  最后陈锦亚宣布了德尔福在中国做的一个重大决策,就是把最高管理层全部本土化。现在德尔福中国公司领导团队由5人组成,都是中国人,当然也都有在国外培训的经历。他们当中到德尔福工作时间最短的已经8年了,最年轻的才34岁,都参与了德尔福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已经从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变成了高级管理人员。

  陈锦亚说:“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几乎在都强调本土化,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最高领导层全部本土化,在世界企业500强中,德尔福是惟一的一家。” 陈锦亚是这项工作的积极推动者,他说,“我不觉得这件事是冒险,这是德尔福借用了过去10年中的内功培养,才做到这一步的,是在中国跨出得最大的一步,是德尔福公司的一个里程碑。”

  陈锦亚认为,德尔福要在中国长期扎根,就要让中国员工觉得确实自己在管理这个企业。现在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国外公司在中国到底能走多远,还取决于中国人对它的接受程度。为什么我们说必须要本土化,本土这批人能看到问题的本质,他们会做得更好一些。从这点上来说,我们机会很多。

  “市场调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陈锦亚说,可以增加内功,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自我开发能力。“所谓提高开发能力,小打小闹,仅仅对产品进行一些修改,已经不是德尔福中国公司追求的目标了,德尔福中国公司的目标是要在中国进行产品直接开发。

  本报记者 程远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