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孙勇、吴诗仲,还是苏强、郭谦,他们的下课当然都是个案,不值得讨论。但是这么多汽车厂家的老总级人物在半年内纷纷下马,就不一样了,值得我们抛开个人能力强弱因素,去分析产业方面的原因。
与2004年“老总纷纷下课”相映衬的是,2001年的“汽车业流行少帅当家”。“少帅”在IT行业是天经地义之事,为什么在汽车界就成为“现象”?因为这背后是汽车产业的巨大变革。正如上海通用总经理陈虹当时所言,80年代以前,中国汽车工业的许多“经验”,除了作为对中国汽车工业历史的一种了解,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大价值。进入21世纪,“老帅们”已经无法适应国内汽车业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转折。
现在,众多汽车职业经理人纷纷下课,我认为一样,也是汽车产业发生了巨大转折所致。
前两年,汽车市场高速增长,厂家几乎没有遇到真正的市场考验,汽车企业的老总们也大都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但是今年,市场情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厂家一轮轮降价,消费者就是不买账,汽车市场由卖方市场彻底转变为买方市场。很多缺乏市场经济洗礼的汽车企业,一无品牌、二无技术、三无后续产品,在市场局势的改变下,只有一筹莫展,徒呼奈何。
“职业经理人只能锦上添花,不可能雪中送炭”,是孙勇在经历两次下课之痛后的无奈之语,也是肺腑之言。明年,我相信渐渐会有汽车企业被淘汰出局,甚至包括国际品牌。连企业都会被淘汰,经理人下课就太正常不过了。从这个角度而言,孙勇的话是对的。
但是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必须为企业“雪中送炭”,你必须为企业作出诊断,开出药方。不能,则只有下课。
相信今后还会不断有老总下课,这是我国汽车产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职业经理人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成熟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老总下课是好事。起码,企业有了“上课、下课”的机制,本身就是行业进步的一个标志。(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