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几乎所有的汽车厂都向市场响亮地承诺:一年推出一款新车型。这成了满足广大汽车客户的义举。社会各界对此赞誉有加。
诊断书
加个天窗、换种颜色、装些电器之类的“升级”、“改版”,顺应客户喜好,是无可非议的。但这些如果纳入一年一个的“新车型”,就有哗众取宠之嫌。
所谓新车型当指新近开发设计,在外型、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等项目上与既有在产车型发生了大部分的变化。题中“新车型”却也包括从国外新引进的车型。
消费者看惯了“老三样”,在层出不穷的新车型的海洋里,心花怒放,理所当然。但汽车不是佳肴,消费者把车买走,消费过程才刚刚开始。
生产商推出一个新车型便栽了一棵“速生丰产树”,成本虽也花得不少,摇钱树下可铺满了银子。但那是昨天的事。
今天、明天呢?
新车型的“知识产权”或研发费、供应体系的巨大投入、生产工艺设备的跟进、销售推广的展开,都是流水一样的开支。而竞争更加激烈——再不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价格迅速回归——利润大幅缩水。收获的概率不再是百分之百。
汽车销售商应付琳琅满目的商品远无百货零售商在行。试想一个汽车商经营某品牌5年,一年一个新车型,每个车型有5种配置,每个品种有5种颜色。嗬,仅样车就需600多辆,不是“圈地”和“融资”高手,你还想卖汽车吗?就算销售能应付过去,维修配件服务准将你镇住:一套又一套的专用检修设备、工具,数以万计的零备件,而淘汰车型的维修更让你头疼。
推新车型,不就是因为客户需要,市场更好卖吗?全国仅轿车生产厂就有三四十个,“一年一个新车型”经历三年,则有100多个车型。每个车型年平均卖2万辆、部分车型才卖几千辆——这与一些“老”车型年销售十万辆比,如何?其销售收入又与新车型的数亿人民币至数十亿美元的研发成本比,如何?卖得好不好,车型是基础,定价、宣传、营销、服务作为决定要素,少了谁都不行。世界上哪个好车型,不是畅销车市好多年、风靡客户几百万呢?
汽车是耐用品,使用寿命长达10年左右;汽车是技术复合的产物,研发一款新车型至少也得两三年;汽车生产是复杂的系统,从试产到市场没有一年左右是完不成的;汽车既是实体商品也是概念商品,市场导入期也得一年左右;汽车还需要环境(气候、路况、燃油……)适应性修正,通过使用实践的反馈,做相应的修改完善才能造就真正的好车。以上定律告诉我们:孕育愈久,生命愈长。很多工厂都是“研发一代、准备一化、推出一代”。应该承认“企业一年一个新车型”(尤其引进国外成熟车型)肯定能做到。如果精心推出的新车型的确很好,那么就没有必要次年又推出新车型,因为次年的新车型对本年新车型到底谁否定谁呢?事实上,几年来就有相当多的“新车型”生命力脆弱,市场表现如昙花一现。不好的车型,不推也罢。
前几年在中国这个汽车新兴市场上,以“新”车型为特征的产品竞争大获全胜,那实际上是一种最低级的竞争。今天步入了价格竞争为焦点的市场发展初期,如果坚持宣扬车型竞争,大有掩盖或回避主要矛盾之嫌;而借包括“升级换代”在内的“新车型”推出,行变相降价之实,也是取悦不了经销商和客户的。
明天我们的汽车市场将步入品牌、价格、服务及以质量为内涵的产品等全方位竞争,你如果一年推出3个新车型,笔者敢保证你会输给三年打造一个车型(市场)的。只是到了后天,中国汽车市场处于成熟期,以科技、艺术含量为特征的产品竞争才可能会再次成为矛盾的一个主要方面。未来,甚至不用汽油、不用钢铁,是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甚至航天技术高度结合的新型“行器”,不再有车型之争。
让我们回到现实。经济活动的本质目的是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国人对汽车的需求消费刚刚开始,拥有是第一。
后果
引进新车型,旨在引进先进技术。推出新车型,重在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建立国内汽车生产能力。应接不暇的“拿来主义”新车型,让人们懒惰,拿多嚼不烂,更如何营养自主能力?
自主品牌只有发挥价格优势,只有坚持精耕细作、抓好质量,只有发挥熟悉市场,把握营销细分,而不要被“一年一个”牵着鼻子走,否则总是被动挨打。
“一年一个新车型”必然导致产品淘汰率高。新车配件贵,停产车型缺配件,倒霉的是消费者。生产、供应、服务商也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
处方
一、不为“一年一个新车型”叫好。
二、提倡车型的改进升级,以适合性、经济性强化一些主流车型市场竞争力。
三、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停产车型的配件供应和维修保障。(蒋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