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摩帮”是业内对重庆力帆、宗申和隆鑫等摩托车企业的称呼。他们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异军突起,确立了重庆“摩托之都”的地位。
然而,正如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所说,“摩托是个小行业”,正在市场中搏杀得兴起的重庆摩托车企业,却陡然发现已经接近成长曲线的顶端。于是,重庆“摩帮”就像当年杀入摩托车行业一样,集体进入汽车领域。
内忧外患
事实上,重庆“摩帮”进军汽车制造业,绝非心血来潮。尹明善有过测算,在摩托车行业,一个企业做到50亿元就到顶了,“这个坎翻不过去”。
力帆去年实现销售额45.8亿元,虽然距离50亿元还有一段距离,但增长乏力的征兆已经开始显现。
记者从重庆市海关得到的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10月重庆15强出口企业中,力帆以18938万美元名列重庆市出口15强的榜首,同比增长17.5%。名列第二位的隆鑫集团达到11419万美元,而位居第四的宗申则达到8377万美元。
但目前,重庆及全国的摩托制造业受到宏观调控等综合因素的严重影响,今年摩托制造业增长难度很大。
隆鑫集团的执行总裁刘卫却向记者介绍,目前,国内的摩托车市场已经达到1200万辆,估计5年内就会达到1500万辆的市场饱和销量。
与此同时,作为摩托巨头,嘉陵、建设也有大幅度的出口滑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的利润率也成倍下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国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的滑坡。如日本本田针对重庆摩托的价格优势,在东南亚市场推出了售价700多美元的廉价摩托,这对重庆摩托的国外市场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尽管重庆“摩帮”在不停地开辟新的根据地,在中东、南亚、南美、非洲寻找新市场。但它们明白,它们所处的摩托行业,已经临近了成长曲线的顶端。这条在每个行业都是客观存在的残酷曲线告诉重庆的企业家,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走出摩托车领域,另辟新天地。
微型车行业仍有空间
当宏观调控从投资和消费两头卡住了汽车产业的脖子,惟一办法就是将目光投向体形更小价格也相对低廉的车型。
今年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已经明文提出要“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的汽车,加强环境保护。实现汽车工业与城市交通设施、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而只有微型车最适合目前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和使用环境。
微型汽车一般是指排气量在1升以下的汽车,包括微型轿车、微型客车和微型货车。良好的行业集中度是我国微车企业应对入世挑战的主要优势。
近年来,微型汽车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在汽车行业的比重已经增加到35.6%,生产企业主要是长安、天汽、哈飞和柳州五菱,行业集中度超过93%。
微型车作为生产性而非享受性的汽车,在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的我国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在县、乡、镇消费增长强劲。目前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福建、浙江、广东等省份,不少正在发展中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都在使用微型车。
研究表明,即使是已经进入发达国家的日本、美国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微型车仍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2001年日本微型车的产销量是100万辆。在发达国家,不少家庭常常购买两种类型的车辆,一种是作为享受性的小轿车,另外一种就是作为功能性用的微型车。
基于这样的市场现状,重庆摩托车企业面对如何打破这个局面,制定市场策略,推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就显得至关重要。
特别是微型车行业出现变局,昌河、天汽等传统微型车强势企业业绩下滑、市场份额跌落之时,重庆摩帮瞅准了这一机会。
重庆“摩帮”微型车
这样,重庆“摩帮”选择了入主微型车,进入汽车制造业。“力帆计划总投资21亿元,分三期投放。目前,第一期9亿元已经到账。第二期、第三期将依次完成5亿元和7亿元投资。”力帆集团杨洲总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力帆的目标是,在未来5~8年内,让汽车将成为力帆集团的一大主业之一。
与此同时,隆鑫也看准了汽车市场这块“新大陆”。隆鑫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介绍,汽车项目已经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布局方向,被写进隆鑫2001~2006年的“5年计划”。
早在2001年12月,隆鑫便买下成都山鹿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了隆鑫成都汽车有限公司,瞄准高速公路的旅游、客运车市场,并计划5年内汽车占该集团至少一半的销售额。作为一项战略储备,隆鑫还在成都近郊征了500亩地,计划3年内达到年产3000辆的生产能力,年产值做到10个亿。为了汽车项目,隆鑫手中已经准备了3个亿的资金。
宗申集团最早以生产微车发动机为突破口,并与“湘火炬”联手谋霸西部微车。而12月2日,宗申只用1500万元收购了安徽通宝汽车,正式进军汽车制造领域。此举标志着力帆、隆鑫、宗申三大重庆民营摩企巨头全线杀入了汽车行业。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连续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乡村公路“遍地开花”,给微型汽车提供了极大的市场空间。此外,摩托车企业的网络也主要在城乡结合部,微型汽车主要销售市场是农村或二三级市场,也就理所当然。
来自力帆的一份调查报告预计,未来10年,汽车市场的容量增幅仍将超过20%。巨大的需求使得利润有了保证:“汽车的利润在10%左右,纯利8%,比摩托车高一倍,未来5年,这个数字不会有太大改变。”市场就在面前,但有没有能力把握却是另外一回事。
对此,重庆的“摩帮”对造汽车特别有信心,汽车制造和摩托车制造非常类似,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行业,技术含量相对不太高,从摩托制造向微型车转移,可谓是个“天然过渡”。
当然,还有一个深层的政策背景:我国汽车产业正在坚定地走向开放,国家表示将鼓励和支持各类有实力的资本进入汽车领域,鼓励各类企业公平参与竞争。
必须逾越的障碍
但通向“汽车之都”的道路上,并不是没有障碍。尹明善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提高技术含量。有人打了这样一个比喻:“如果说一个民工月收入上万元,肯定是没有人相信的。利润的高低是由技术含量决定的。”
据介绍,力帆正在高档车底盘和电动车项目上与深圳、英国和德国的企业进行合作洽谈,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事实上,技术含量不足,也是整个重庆汽车行业的一个软肋。
正如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介绍的那样,我国汽车年生产能力在30万辆以上的城市只有上海、长春、武汉和重庆,其中上海的汽车工业产值约1000亿元,长春和武汉在400亿~500亿元,而重庆只有200亿元左右(2001年1~11月,汽车整车产值176亿元)。
目前,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汽车业正在全速起飞。尽管中国汽车生产增速居全球之首,投资汇报也异常丰厚。但中国汽车业感兴趣的外国投资者还是非常谨慎,因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回报率可能会迅速回落到行业一般水平。
2002年,德国宝马公司就到重庆的力帆集团、隆鑫集团等大型民营企业来寻求合作,不过目前重庆还没有一家大型民营摩托车企业与德国宝马公司就有关汽车项目签订协议。
重庆的力帆集团、隆鑫集团、宗申集团不约而同加大马力朝汽车市场开去,而中国经济是否保持高速增长,这也为汽车市场的前景增添了多个变数。恰如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所说“不知明天的市场是否依然爱我”。
“重庆民营摩托车造汽车,现在是最佳时机。”黄奇帆总是在多个场合给摩企造车者带去鼓舞。开始涉足汽车制造行业的重庆厂商,相信它们有一天也会像重庆的摩托车业一样发展迅猛。凭借摩托车业强大的网络,发展汽车制造毕竟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今天,在重庆汽车制造业装上“民营新引擎”踏上新征程的时候,如何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才是面临的最大挑战。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发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