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国内汽车业出现了一种令人振奋的现象——核心研发技术开始加速向中国地区流动。跨国汽车巨头门纷纷计划或者正在把它们一向仰仗的技术研发力量向中国转移。先是东风与康明斯传出合作研究发动机的消息,紧接着东风与日产合资的乘用车研发中心在广州花都奠基。12月6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参加一汽大众二厂落成仪式的前一天,大众与上汽和一汽签署协议,将在大连和上海各建一座发动机厂,生产为大众车型匹配的中型和小型发动机。而刚刚在北京开工建设的北京奔驰,据说也计划投资数亿建立研发中心。
从“复制型国产化”到“开发型国产化”,国产汽车业已经开始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从资本转移到技术转移,支持跨国公司这样做的理由除了降低成本,更重要是因地制宜,能够根据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推出相应的产品。而在这方面获得巨大利益的,已经有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上海通用。
建设在上海的泛亚技术研发中心,一直承担着上海通用系列车型的本土化改造的工作,而依托泛亚,上海通用也成为国内目前最富竞争能力的汽车制造商。
然而泛亚的意义似乎不仅于此,最近一篇名为《通用向亚洲转移技术研发》的文章指出,通用的技术研发重心正在从传统的北美向亚洲地区转移。除了韩国的通用大宇,上海的泛亚中心正在承担着一个新型平台部件的研发工作,而这个平台是为生产将在2006年上市的Suzuki XL7等系列车型。上海工程人员听命于美国工程师的状况正在改变,一些部件比如说刹车系统已经开始独立研发。“而早些时候,泛亚只是做些为产品投入应用而做的设计和改进工作”。泛亚的一位技术人员这样描述。
通用表示愿意看到泛亚的扮演的角色作用越来越重要,甚至有一天能独立设计出整车——这辆车也许可能正是为美国老百姓设计的。
连接起全世界的研发中心,让研发设计工作向“它希望流向的地方流动”。追求更低的成本,以及将产品更有效、更快地推向市场,已经成为通用奉行的准则。同样,这也是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奉行的准则。
这也许是先行者带给我们的启示,欲占领当地市场,必先彻底本土化,而欲本土化,必先合作研发,研发机构一旦建立,资源会在全球范围内不可抑制向成本更低、配置更有效、收益更好的地方流动。
随着竞争激烈,对成本要求更高,跨国公司们把一款车简单改改就能热卖的景象也许不再有。当他们不得不认真考虑技术本土化的时候,民族汽车产业充分学习的机会也正在来临。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