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400万家庭圆了轿车梦 中国“跑”进汽车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 09:35  东方网-文汇报

  如果说入世三年,给了中国汽车业一个既有压力又有保护的缓冲期,那么经过了这特殊的三年“过渡时期”之后,中国汽车业的明天会是怎样的呢?在这里,我们不妨进行一下预测。

  车价继续走低

  自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将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并将继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直至2006年7月1日将进口整车的关税降至25%。这意味着,进口车还有更多的降价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国际接轨。在进口车下跌的步步紧逼下,国产车也必定还是要唱“降调”。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入世前三年已经挤掉了很多车型的价格水分,今后几年的降价空间主要来自技术的升级、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流通环节的成本控制,因此,降幅和频率应该不会象去年和今年这样让人弹眼落睛。从车型角度来看,新车型将越来越丰富,而且国内的新车型推出速度将逐步实现与国际同步,也会有更多国际巨头将新车型首发安排在中国。

  车市走向成熟

  行业成熟后最终的“胜出者”并不多。从趋势上来看,我国的汽车制造企业也不可能再保持现在的上百家,优势会逐渐向少数厂家集中——而这少数厂家可能是现有几大汽车集团,是合资厂、外资厂,当然也可能是奇瑞这样的新兴力量。今年4月份以来,主流厂商降价风潮接连不断,轿车行业增幅从2003年的近80%下滑至今年前10个月的18%左右。这也许不是“寒冬”,但无疑是某种征兆——市场全面开放和行业纵深发展都预示着整合和竞争,“洗牌时代”愈行愈近。今后的几年,业内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并购重组、大企业战略联手、小企业破产退出等等新闻,每一次的动荡,都是在向着新的平衡前进。

  全球地位提升

  中国的市场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仍将继续吃重,甚至会更重要。入世三年,国内新增轿车500多万辆,其中大约400万辆为私人购买。三年间400万中国家庭用比以前少得多的钱,圆了他们的家庭轿车梦。——全球找不出第二个市场有如此大的容量、活力和潜力。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对大众等诸多品牌来说,中国已经成为它们本土之外的最大市场。更令人振奋的是,中国的市场显示了其可持续发展的实力,中国的热度不会在短时间内消退。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国际汽车巨头会继续把中国纳入公司发展的战略重点,会加快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包括生产、研发、营销和服务。另一方面,国内厂商经历了三年的强化训练之后羽翼渐丰,今后的几年我们将会看到它们迈出“走出去”的坚实步伐。

  未来的中国,将不仅是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还将逐渐成为汽车强国,步入国际汽车业的顶尖舞台,实现技术和概念的新突破!

  钟慧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