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感言:2000年6月,记者怀揣着10万元钱想买辆车的时候,能够选择的只有夏利、悦达、奥拓、云雀等有限的几款,而桑塔纳、捷达、富康等“好车”,这点钱实在只能望其项背、暗恨自己荷包太瘪。几经权衡,记者用10.98万元买了一辆“金夏利”,喜滋滋跨入有车一族。
2004年的今天,记者身边诸多同事、朋友不再传播谁“买”车了,而是讨论谁又“换”车了。而那些刚刚参加工作两三年、同样揣了10万元的新人们一脚迈进车市时,摆在他们面前的,不仅有曾经的“好车”沦为“老三样”任挑,更有赛欧、千里马、派力奥、威驰等几十种车在热切期待选择。】
短短几年时间,对于中国的汽车产业来说,经历的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分水岭,正是三年前中国加入了WTO。
新车型层出不穷
入世后,中国汽车业在与国外汽车企业的合作中进入高速轨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邵奇惠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总结道,“入世”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了几大深刻变化:汽车产销高速增长,汽车产量三年翻了一番;汽车产品结构更为合理,轿车比重大幅提高;新产品不断推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3年间,中国汽车产量每年保持100万辆的增长幅度,反映到消费市场上就是:可供选择的汽车品种多了,价格下降了,服务水准提高了。同时,过去买辆好车、新车要加价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汽车市场完全由卖方市场走入了买方市场。
3年间,大众扩产了,美国通用来了,本田、丰田、日产、现代、雷诺等国际上排得上号的汽车品牌都到中国来合资生产,甚至宝马、奔驰也在中国开设生产基地。
车价一路下行
新车不断涌现的同时,“降价”成为车市连续3年来出镜率最高的关键词。
2001年11月,神龙富康率先将其“新自由人”降至10万元以下,捷达、海南马自达等经济性轿车跟着进行了一轮降价潮。之后,中、高档车也开始扛不住,由遮遮掩掩的各种让利手段,到明目张胆几万元的降价促销。
3年间,几乎所有国产车都经历了多轮降价洗礼,一些车型的降价幅度将近50%,也就是说,与3年前相比,现在消费者买同样的车只需花一半左右的钱。像赛欧车2001年6月面世时,三厢手动挡超过11万元,而现在这种车6万多元就可买到。而帕萨特、别克等中高档车也有大幅下降,像帕萨特1.8自动挡2000年上市时28万多,到2004年岁末同类车型只需20万出头。
国产车一再降价,进口车也在走下神坛。随着关税的逐年递减,加上国产新车频出的冲击,进口车在国内市场已明显风光老去。
消费环境日趋完善
3年的风云变化,国内汽车价格已基本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市场竞争由初级阶段的价格战转向服务与品牌竞争上来,汽车市场的售后服务、消费环境也较从前有了明显的改善。
表现最明显的是,原来各种品牌混杂一起、搭个铁棚就开卖的汽车大卖场越来越少见,取而代之的各种明亮、舒适、文化特征鲜明的品牌4S店。这些4S店不仅提供展示、销售、维修、售后服务等基本服务,还为车主提供免费代办年检、保险,组织自驾游、发展汽车文化等系列场外服务。一位2002年新购车的车主告诉记者,两年来,他几乎从来没有为自己的车操过心,因为每到需要保养、年检、购买保险养路费等时候,售车公司都会给他发来提醒短信,并派人专程上门为他代办;一到节假日,他还能收到售车公司发来的祝福贺卡。方便之余,还让人倍感温馨。(作者:本报记者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