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卉
访广州汽车展筹备办副主任、广州汽车展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李林
今年车展上了新台阶
记者:广州车展已经成为广州人的节日,作为广州车展筹备办副主任和广州车展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您对广州车展的表现如何评价?
李林:从车展整体水平上看,这届广州车展的面积和影响力都上了一个台阶。从面积上来看,这届车展的面积比上届增加了50%,同时,参展的厂商多了,水平也高了,上届一些没有参展的大企业如丰田等今年也都来了,而且规模很大。车展的整车展区共有283台展出,其中有新车86台。还有很多厂商选择在广州车展上发布自己的新车,如丰田皇冠、奔驰C级轿车、广州本田新奥德赛、上海大众途安等,还有丰田PM-01、雷克萨斯LF-C、现代HCD等7台概念车也来到广州,这与第一届广州车展相比,是很大的进步。
从服务水平上看,也提高了档次。我们在几个点设立了免费穿梭巴士接送参观者,反映非常好。在场馆内部,也增设了很多休息区方便大家。在餐饮方面也有很大改进,上届车展时就餐很不方便,今年的餐饮区可容纳几千人同时就餐。管理措施也比上届有提高,今年采用的电子门票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假票。
不过,车展毕竟才进行到第二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今年的商用车招展情况就不理想,有的意见提出,是不是能把商用车和乘用车交替展出,这些意见我们都在考虑当中。
记者:与第一届广州车展相比,您觉得第二届有什么变化和特点?
李林:汽车文化的氛围较浓、配套活动较多是今年一个突出的特点。今年在车展期间,我们组织了“中国汽车发展论坛”,还有23个院校学生参加的全国大学生汽车知识大赛和全国首届汽车模特大赛总决赛等。
广州车展有充分的生存空间
记者:目前北京车展和上海车展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国际影响力,此外也有很多地区性的车展,如长春、武汉等,您认为广州车展的生存空间有多大?
李林:我觉得车展不在于多和少,而在于到底市场有没有需要。首先是中国这么大,北京、上海有车展,完全可以再容纳广州再搞一个车展。很多国家也不只一个国际车展,比如说德国,就有法兰克福国际车展和汉诺威国际车展,美国就更多了,瑞士根本没有汽车工业,但它也有很具备影响力的日内瓦国际车展。广州之所以搞国际车展,是因为广州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从世界范围来看,越是汽车生产基地,就越能支撑起大型的车展。随着整个汽车工业进入理性发展阶段,厂家参展也会更理性地判断投入和产出,今后车展会大的越做越大,小的越来越小。
总体来说,汽车企业在选择是否参与一个车展时,要考虑的因素一般都是这么几个:首先,这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是不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和生产基地,第二个因素,是厂家自己有没有新车要发布。第三,是能不能吸引这些厂家的竞争对手。这些条件广州都是满足了的,所以这就是广州国际车展的生存空间,广州车展有条件越办越好。
记者:在北京和上海两个大型国际车展已经形成影响力之后,广州车展有什么长期规划?为自己定位怎样的特色?
李林:由于广州车展刚刚举办了第二届,一切都还处于探索当中,首要的任务还是把规模做大,我们也希望能尽早有自己的特色,不过现在谈还言之过早。按照市政府的想法,广州车展要连续办几次,然后再进行总结。不过让我们高兴的是,行业的主要管理部门都是广州车展的主办方,所以说车展是得到行业的指导和支持的,相信会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