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方观察:孙勇“下课”到底是谁的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 10:48  东方早报

  孙勇又“下课”了。这个结果在孙勇第二次刚刚入主菲亚特的时候业内人士就有预言,而且这个结果好像是必然的。

  从个人职业背景、从业经历来看,两次汽车职业经理人经历的孙勇似乎是个被人“玩弄”的角色——屡聘屡解、屡败屡战。相对汽车业界的从业人员来讲,孙勇和其他的职业经理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作为个体的孙勇来讲,这样的下场简直比在黑帮当卧底还不如,明明请了你,也让你做事;明明很多事情有过程,但就是让你做半截儿的时候让你走。

  我们这里需要看的这几件事情是:首先,高层职业经理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这个阶层的良性运转又需要什么样的机制?孙勇在两次的牵来踢去中,这个问题应该是暴露得最充分的。在这其中,被人诟病的厂家在高高挂起免战牌的同时亮出一组数据和一纸孙勇的“卖身契”,说明一切的去留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很显然的是,没有规矩也成“方圆”的事情还是有的,单个的职业经理人是无法和一个大厂家形成对决局面的。

  作为孙勇本人来讲,在这两次经历中表现出了足够的配合:配合厂家的销量要求,配合厂家的新闻传播要求,配合厂家在适当的时候适当地解决自己的“下课”。这是不是个问题呢?

  其次,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汽车经理人在巨大的中国汽车产业中是需要的。这些人的到来能提供一个在终端上的创新——他们很了解市场的需求。这也是我认为讨论“孙勇老是下课”这个问题有意义的地方。

  从人才需求的主体——汽车厂家来说,绝大多数是以“派干部”的方式来决定人事任免的。这不免会有外行进入的可能;同时,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干部”考核存在“真空”和绩效不挂钩的事实,而孙勇们的引入则成了一种“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至于这个补充到什么时候取舍,成了一种谁都说不清楚的随机问题。这难道不是很草率的行为吗?

  在这个机制下,于是出现了“孙勇”这个既被厂家关注又被媒体关注的典型人物。这里的关注也暴露出孙勇自身的缺点。厂家选择孙勇是因为觉得他在销售上还能有创新,而媒体关注孙勇更多的是有着炒作的噱头——谁让他是从媒体出来的人呢。

  另外,还能看到的一个事实是,孙勇在被请去做事,最后的结果总是“替罪羊”。今年,整个中国汽车市场历经了前所未有的大调整,价格首先是终端震荡的第一目标,然后是销量。想想看,让孙勇们来扛这个结果,是不是有“欲加其‘罪’,何患无辞”的做法。而孙勇本人对待这些变故也是“来亦是去,去亦是来”的感觉。看来,他不倒霉别人都睡不好。

  最后一点,汽车业界高层人事变动这两年来确实频繁,但像孙勇这样是“皮外肉”的频繁行走江湖的,也就是他一个人。原来一汽的周勇江也出走去华晨然后再去奔驰,上汽的南阳去了吉利至今也有两年时间。但为什么就孙勇成了“八月老总”——满八个月肯定走人呢?

  环境有环境的问题,人是适应环境的没错,但像孙勇这样执著地“错投其主”也是很少见的。我们不知道孙勇为什么没有尝试去民企看看而不是一味地等待被人“召唤”,要知道,很多汽车企业还是讲“出身”和“门第”的。

  可能“孙勇现象”就此消失,可能“孙勇模式”是个错误。我还是那个看法,既然有这个人才需求,就有这个需求的供应,但希望的是孙勇模式不再老是“定数”一样似的;而对孙勇本人来说,汽车经理人的生涯是否也会消失?中国人讲究“事不过三”,如果孙勇真的很“勇”要重新来过的话,应该看清下家。应该说,孙勇的下一次机会也是最后的一次机会,是不是由他本人按照市场的人才需求规律来决定,这值得我们注意。(大树)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