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整车一直在降价,但零配件价格一度非但不下降,反而还在上升。厂商打的是如意算盘:整车降价的损失就让零配件来补;买了我的车,还怕你不来修、不来配?
然而,这一招现在也不行了,因为消费者开始“不但在乎怎么买得起,更在乎怎么用得起”。
日前,上海通用、上海大众、海南马自达等汽车厂商,大刀阔斧地调整新车价格后,又将“价格大刀”砍向他们的零部件,相继降低了各自整车零部件的价格。此举表明,年前开始的整车价格战硝烟,已经确确实实蔓延到了汽车零部件这个汽车后市场。
过去,汽车厂家对整车进行降价时,往往玩两种“似是而非”的花招,让你雾里看花。一是降价幅度最大的车型多为同一系列的低端车,且往往有价无车,其主要目的无非是为吸引消费者眼球;二是在整车降价的同时,暗中调高配件价格。但车市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也开始日渐成熟,使头一种“花招”首先失效,于是,汽车厂家的价格战不得不进入肉搏阶段,整车降价不再玩虚的。但厂家尚有退路,即拿出第二招来弥补整车降价的损失。譬如今年5月车价大幅跳水之后,一些汽配市场、4S经销店、特约服务店暗中都收到厂商零配件涨价的通知,到了7月,个别配件价格已在成倍攀升。这些厂商打的是一把如意算盘:买了我的车,还怕你不来修、不来配?
然而,市场日益成熟,消费者对汽车零部件价格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形象一点说,就是消费者开始“不但在乎怎么买得起,更在乎怎么用得起”。比如,上海大众POLO确是一辆好车,但“好车”却遭遇了“不好卖”的尴尬,其原因就出在维修的零部件价格上。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到展厅来看车的消费者都承认,POLO是辆好车,但在询问了配件价格后,多数消费者会改买其它品牌。看来,厂商的第二招也开始失灵,于是不得不转而去开辟第二战场:零配件降价。
专家认为,汽车零部件降价其实也在情理之中。据一项数据显示,在国外,整车厂商实现的总利润中有大约30%的毛利润来自更换零配件,只有18%的毛利润来自新车销售。在国内,整车厂的零部件利润率则可达40%左右,甚至更高。同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合资汽车厂家不断推进零部件国产化率,而规模化生产也可以降低成本;由于关税下调,不少原装进口的零部件成本也在降低。这些因素就使得零部件价格有了下调的空间,也理所当然应当下调。
可以说,一些厂家对零部件降价是一个信号,表明整车价格战的战火开始漫向零部件这个汽车后市场。业内人士预测,自此开始,同样属于汽车后市场的汽车维修、保养服务的价格调整也将为期不远了。
以前,一些4S店自称都是正厂配件,都说因为成本高,收费自然也要高。许多消费者虽然一直心怀怨意,但为了买个放心,每次保养、维修还不得不到4S店中进行。但随着竞争向纵深发展,维修、保养等费用也开始出现下降的迹象,如北京、上海、广州的部分4S店,近日都已开始主动降低维修费用和保养工时费,甚至出现了车辆终身免工时费保养的做法。
业内人士分析,各大厂家大幅降低零部件价格、经销商自动降低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价格,意味着他们的利润开始被压缩。以上海大众为例,原来经销商维修保养帕萨特的利润可高达40%左右,主机厂调整配件价格和限制其利润率后,他们从帕萨特取得的利润便只有原来的70%左右;帕萨特保养一次,价格也从原来的520元左右降到现在的400余元。———以利润换市场,这是竞争带来的必然结果。
整车利润往往直接反应在整车价格上,能直接触动着消费者的价格敏感神经,容易为消费者所注意。汽车零部件、维修、保养等汽车后市场的产品的利润都比较间接,是消费者购得新车之后才会发生的交易,一般买车时,这部分的内容往往容易被消费者忽略。然而,买车只是一次性支出,用车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用车成本实际上比买车要高得多。只有零部件、维修、保养等汽车后市场的产品价格降低了,才能让消费者真正降低用车成本,得到更多实惠。 本报记者朱君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