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工业的出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 08:50  财经界

  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50年的历程,已经初步形成了产品开发、工业制造、商贸流通、综合服务相结合的产业。国内汽车市场已经上升为世界第三位,中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在经历了两年高速增长以后,今年二季度增速开始逐步回落,走向平稳增长。受高速增长的拉动,企业的大量集中投资,新车型陆续面市,使得今天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汽车市场已经从多年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汽车市场的细分化、个性化越来越突出。从今天的消费者来看,购买汽车已经开始理性化消费了。在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两年间在爆发式的市场需求影响下,掩盖了汽车行业内部存在的许多问题。目前汽车行业正面临着结构调整和汽车产业升级的压力。为此,国家发改委工业司主管汽车产业的一位负责人向本刊记者详细解读了国家汽车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产业升级方向。

  调整围绕价值链

  就汽车产业结构自身发展而言,结构调整重点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在旺盛的汽车市场需求和诱人的产业利润吸引下,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更加艰难,企业分散、各自发展的情况依然比较严重。盲目和非理性投资已经出现了新的苗头。最近两年,既有行业内的企业大量投资,也有业外企业大量投资。应该说他们尝到了市场激烈竞争的苦头,汽车行业进入容易,维持、发展就太难了。包括一些私人企业,进入后刚刚站稳脚跟,要想继续发展,每年没有十几亿的投资,甚至就维持不了现在的利润。

  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滞后。产品发展过快,投资相对集中。装载大排量运动型越野车发展过多,高耗能的豪华轿车发展过于集中,商用车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加上国产柴油质量不稳定,使高档柴油机难以发展,环保型、节能型汽车发展步履艰难。

  自主开发的品牌结构也要调整。从2004年1~7月份统计数字看,自主品牌的汽车在国产汽车销售总量中的比重大约在70%,合资合作品牌轿车在轿车销售总量中的比重是也占70%左右,这两个数字表明中资汽车生产企业在商用车领域仍然占国内市场主导地位,轿车自主品牌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但是在规模和结构方面,总体上还处于弱势,合资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欲望不强。满足于从外方合作伙伴手中引进现成产品和商标品牌。中资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没有外资伙伴转让技术,自主开发产品虽然有一定的积极性,因能力有限,消费者在一定价位上对品牌较挑剔,导致乘用车的品牌少之又少,目前中资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中资企业主要在低档乘用车和商用车这些低附加值或者资本增幅较慢的领域扮演主角,中高档乘用车高附加值的领域由合资企业主导,合资企业中又是外资唱主角,这样中资的另外一个角色往往受到很大的影响。再加上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基本完成战略布局以后,已经越来越不满足市场竞争以赚取生产环节的直接回报,开始重视整个汽车业务价值链的利益,希望在核心技术以及整个价值链中控制并取利。主要表现就是开始对价格和技术进行控制,通过关键零部件采购以及整车销售服务来获得竞争优势。

  1994年出台的汽车产业政策提出,所有的中外合资企业,中方投资不能低于50%。当初是整车和发动机不能低于50%,加入WTO之后我们把发动机放开了,目前整车仍然坚持50%的合资比例,这样的政策坚持了10年,今后若干年我们可能还会坚持下去。

  就汽车产业发展外部条件而言,面临外部环境如何适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汽车行业仍然是美欧发展的重要产业,市场分割,地区保护对小排量使用的汽车加剧了能源的紧张,相应的法律法规部门管理规章和国家技术标准尚不健全,管理缺位和管理不科学等因素都影响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技术升级、品牌升级

  潜在的市场需求将支撑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今年年初以来汽车市场平稳增长,说明汽车消费进入理性化的消费阶段。前两年爆发性的需求增长是不正常的,就中国目前的现状,我们认为两位数的增速在二十几之内比较正常。对于汽车市场的潜在需求,我们一直抱有坚定信心,2003年汽车保有辆2373万辆,其中私人1220万辆,占总量的一半以上,有驾驶执照的驾驶员5300多万,目前还有3000万驾驶员没有汽车。

  目前汽车制造企业已具备产业升级的基础。我国汽车企业已经初具规模。2003年,年销售量在10万辆以上有10家,占汽车销售80%,前13家已经占了百分之九十, 110家厂商中一半以上已经不生产汽车了。今年1~9月份前十家企业占国产汽车销售的83%,这些企业具备了向更大规模发展的基础,更大规模意味着企业实力增强,企业实力增强的核心是产品能力的提高。在零部件方面,国内零部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国产乘用车平均70%零部件是由国内零部件企业提供的。一些零部件生产企业已进入一些跨国公司零部件全球采购体系,使国内一些企业具有组合资源开发的条件。

  汽车零部件的基础和汽车零部件的发展是我们近十年来取得的最大成绩之一。现在我们国内汽车直接比较零部件厂商比较有名的就有300多家。在开发人才方面,一些企业在乘用车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在产、学、研领域中通过合作开发与自主开发的结合,产业技术进步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在人才市场化机制下,一些后起企业在开发方面具有备用人才的条件,在法规和标准体系方面,法规及国标标准体系的建立,为自主开发奠定了基础。

  新产业政策的方向

  2004年6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我们制定产业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适应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新环境新动向,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汽车产品增长的需求,促进汽车企业健康发展。

  在汽车相关产业发展方面,汽车的上游产品如装备制造、原材料、塑料、石油化工等产业的开发能力及制造水平,都有长足进步。对汽车产业自主研发提供了基础保障。另外政府在加快体制、管理方式改革上也努力朝着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的方向转变。

  在未来几年内,在市场具备500万~800万辆增量的前提下,对中国汽车企业来说,就具有了开发的基础规模,发展自主轿车条件基本成熟,汽车产业拥有了跨越式发展机遇。现阶段产业升级的主要目标是产品自主开发,从近年汽车市场来看,不断推出新车型,使消费者有了不断选择的余地,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比较畅销。比如奇瑞汽车和上海通用轿车都增长了40%以上。

  产业政策出台之后,国外厂商认为是要搞中资自己的品牌,要把他们所有引进的品牌挤出去,也不是这个概念。只要你在中国注册的企业,你的商标品牌又能代表这个企业,就是国内的自主开发。我讲这一点很重要,就是现在的合资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正在积极开发本企业品牌的产品。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机动车的一些换型开发。对于中资企业来说,自主开发是方向,今后几年国内企业自主开发的产品将陆续面市。

  从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发展的态势上看,节能和环保是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重大问题。因此,无论从中国还是世界范围内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来看,新型燃料汽车、新型动力汽车、节能汽车和低排放汽车是促进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要依靠法规和技术标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并把引导和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新型燃料汽车作为重要的目标。今年10月15号又成立了汽车燃料经济性标准等汽车节能法规研究项目指导委员会,重点研究轻型商用汽车燃料标准以及相关政策。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新型燃料汽车和环保节能型汽车的开发使用,将作为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有关知识产权开发和生产使用的政策正在研究中,政府将鼓励国内汽车生产企业与国外有实力公司联合开发、生产新型燃料和节能汽车。新的“十一五”规划可能不会过多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而是从技术进步角度来考虑增量需求。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