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品油零售市场将起大波澜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 17:46  中国汽车报

  11月18日,英国BP集团与中国石油合资组建的“中油碧辟石油有限公司”在广州正式成立。其目标是3年内在广东省境内收购、新建并经营和管理500座加油站,预计年销售总额将达100亿元。

  9月初,在商务部2004年第46号公告中,16家民营企业出现在“原油、成品油(燃料油)非国营贸易进口经营第三批备案企业”名单中。2家和15家民营企业分别获得了原油和成品油的非国营贸易进口经营资格,其中湖北天发同时获得这两项资格。

  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今年12月11日,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将对外放开;到2006年底,油品批发市场也将全面放开。现在,成品油零售市场放开已进入倒计时,国企巨头、跨国公司、民营企业,正忙着在“大限”到来前“跑马圈地”。

  跨国公司强势突入

  业内人士分析,中油碧辟石油有限公司可能是中国全面放开成品油零售市场前,中外石油巨头共同出资成立的最后一个旨在“分食”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的合资公司。

  此前,由英荷皇家壳牌石油集团与中石化合资组建的“中石化壳牌(江苏)石油销售有限公司”于8月在江苏成立,该合资公司将在江苏兴建一个500座加油站的成品油零售服务网络,首批加油站有望在年内投入运营;10月9日,法国道达尔公司与中国第四大石油企业中化集团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约9亿元,7年内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四省市开发约200座加油站的零售网络;11月4日,中石化与BP集团的合资公司———中石化碧辟(浙江)石油有限公司举行揭牌仪式。合资公司总投资21.88亿元,在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三地建立和运营500座加油站。

  此外,埃克森-美孚与中石化在广东合建500座加油站的可行性报告正在提交;沙特阿美、埃克森-美孚也与中石化达成合资协议,三家将成立福建成品油营销合资公司,相关项目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跨国石油公司觊觎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由来已久,但长期以来,由于外资涉足国内成品油销售业一直存在制度上的限制,只有少数几个公司在东南沿海一带以合资方式建有数量很少的加油站。几年前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在海外的上市,为外国石油资本进入中国成品油销售领域提供了可能。在2000年中石化与跨国石油巨头之间进行的海外上市募股谈判中,加油站问题已成焦点。最终各方商定:埃克森-美孚、壳牌、BP三大跨国公司出资18亿美元购买中石化对外发行的近半股份;中方则许诺在上市后3年内,中石化与三大集团分别合资经营各500个加油站。在中石油海外上市时,BP公司又购买了6.2亿美元的股份,进而取得了与中石油合资经营加油站的权利。

  民营企业蓄势待发

  湖北天发集团在去年8月已经获得了成品油国内经营权。当时,24家企业获得商务部颁发的成品油国内经营权资格,其中非中石油和中石化子公司的独立经销商有7家。

  在外资即将叩响中国大门的当口,成品油零售和批发市场先行对国内资本放开,国家为打破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掌控成品油国内经营的现状,走出比较实际的一步。

  然而,成品油市场并没有因为去年8月的经营权对内放开形成竞争态势。尽管从理论上讲,许多社会经营单位也拥有合法的成品油零售批发权,但这些民企依然只能从中石油、中石化、珠海振荣和中化进出口总公司四大原油进口商手中购买原油和成品油。油源被垄断,卖油自然受制于人。

  今年颁布的商务部第46号公告则在这个环节实现重要突破。第46号公告首次向民企放开原油和成品油进口权,相当于让他们获得了买油“粮票”,虽然只是对两家民企颁发了原油进口资格,但可以预见对内资全面放开已为时不远。

  湖北天发董事长龚家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公司早有海外找油的计划,却苦于无法突破政策瓶颈,现在拿到国内经营权和进口经营权后,海外找油的计划更加明确,具体细节还不便透露。

  另一家获得原油进口资格的黑龙江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有关人士也对媒体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广泛收集海外油源信息,等条件成熟即开始原油进口业务。

  已经打破了上游进口环节和下游销售环节的垄断,民营企业家们还有什么关要闯呢?在现有石油业体制下,原油进口后,需要统一分配到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的各炼化厂炼化,其他的炼化厂只能在其完成不了炼化任务的情况下从两大集团手中“转包”业务。也就是说,民营企业经营成品油,在中游石油炼化环节还将继续受垄断控制。

  此外,根据目前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规定,成品油进口企业需要同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公司建立起比较稳定的贸易关系,能不能找到实力较强的海外合作者,对民营企业国外找油国内卖油是否成功也起到关键性作用,甚至海外合作伙伴的社会局势是否稳定,都会导致石油业民企利润的波动。

  面对利润丰厚的石油业,民营企业们已经连闯两关。业内专家一致认为,垄断正在逐渐被打破,但民营企业短期内就实现自买自卖,时机尚未成熟。 

  国企巨头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主导

  成品油市场对于商家而言是利润丰厚的必争之地,对于国家而言则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运行。因此,面对国际石油巨头们的大举入侵,国内许多有识之士不无忧虑。商务部一位领导曾表示:“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在分销领域的现状,如果在过渡期内不能实现根本转变,将很难适应市场开放的要求,尤其是很难适应加入WTO面临的激烈竞争形势。”这也许是国家决定扶持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的根本原因。

  对两大集团而言,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充自己的销售网络似乎已是当务之急。据了解,今年以来中石化、中石油新一轮收购收编社会加油站大战再度打响。加油站布局处于相对弱势的中石油此次表现得异常生猛,据其内部人士透露,他们的目标是,到2004年底旗下的加油站数量(包括特许经营加油站)要超过2万座。在市场居老大地位的中石化也毫不示弱,今年已收编社会加油站和新建加油站2400多座,年底之前将再增加500多座加油站。

  中石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面对挑战,两大石油集团实现终端网络的快速扩张固然迫切,但加强内部管理则更为重要。两大集团在竞相高价收购加油站大战中,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估算,两大集团因收购加油站所付出的超额成本至少10年才能消化完。同时与跨国公司相比,两大集团旗下的加油站组织化程度较低,规模较小,特别是以特许方式进行经营的社会加油站运作很不规范,服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而且这种松散型经营方式将为外资油商进入提供可乘之机。

  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研究专家朱和教授认为,在成品油市场开放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成品油市场也许会出现人们想像的“雄杰四起,遍地狼烟”的竞争局面,但尘埃落定后仍将是石油巨头之间的较量,确切地说是国内几大石油巨头与跨国石油公司之间的博弈。而且,目前由两大集团主导成品油终端市场的格局在较长时期内可能很难改变。他说,“无论竞争结局如何,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因为竞争将促使油价走低,并促进加油站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完善。”

  李智峰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