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广州本田第二工厂奠基仪式在位于广州增城新塘隆重举行。这是广州本田继今年年初实现了年产24万台产能之后的又一重大发展。第二工厂建成后,广州本田的年产能将提高到36万辆。
在次日举办的第二届广州国际车展上,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袁仲荣再次向媒体宣布了广州丰田汽车公司的新一轮作战计划。言辞之中,透露出了广州丰田出击华南大市场的决心。
迟到的丰田利剑出鞘,要把锋刃刺向本田的大本营——华南市场。此举在业内人士看来,并非巧合,而是丰田精心策划的一场反击战。
本田布局
毫无疑问,广州本田成为本田在中国棋盘上最重要的一枚棋子。1998年,在原广州标致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广州本田,从年产3万辆的产能起步,经过几轮滚动发展,目前已经达到年产汽车24万辆的产能规模。6年来,广州本田成绩斐然,生产规模从起步的1万辆每年翻一番,从3万辆、6万辆、12万辆发展到现在的年产24万辆。与此同时,在产能节节攀升的同时,广州本田对网络渠道的建设也突飞猛进,到目前为至,广州本田在全国已建成210多家特约销售服务店。
中国市场所蕴藏的滚滚财源自然让本田欣喜不已。在与广汽集团合作稳定后,本田开始上演“双簧戏”,将橄榄枝抛向东风集团。当然,为避免两东家内战,新成立的东风本田改变了进军市场的路径,首推“CR-V”,并名正言顺地借用已成熟的渠道向广州本田尚未涉足的SUV市场发起进攻。事实上,此举为本田的缓兵之计,等到“生米煮成熟饭”,本田毅然决定,东风本田将初涉轿车生产,首选车型为“思域”。
至此,本田已完成了中国战略的首轮布局。广州已经形成以广州本田为首的东部汽车板块、以东风有限乘用车为首的北部汽车板块和以广州丰田为首的南部汽车板块的格局。
丰田接招
一向在中国市场坚持“只卖汽车不卖技术”的丰田错失了许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等到本田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溢时,丰田也不得不施以重手,实现“彻底改造”的战略转变。
为取得中国市场的入门券,丰田首次与天汽合作,但此次合作并未给丰田带来转机。相反,假手一汽,丰田开始“转运”。从去年开始,丰田频频发力,先是威驰充当急先锋,紧接着花冠、普拉多强硬着陆。
与本田的“双簧戏”如出一辙,在与一汽成功联姻后,丰田开始构筑“南北丰田”格局。出乎意料的是,此次丰田同样选择了广汽作为新伴侣。在与广汽的合作项目上,丰田也显得异常主动。今年2月,“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成立,年产规模达30万辆;9月,“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同时宣布新一代“佳美”将在广州丰田生产,预计2006年中期销售,年产10万台。显然,丰田要在中国安营扎寨,与本田重分地盘。
事实上,随着“皇冠”落户北部,“佳美”入主华南,丰田在中国的战略布署已日渐清晰。从合作伙伴的选择到产品战略的规划,再到网络渠道的梳理,丰田已把本田视为中国市场上的第一竞争对手。
胜算几何?
事实上,近两年,在日本本土及欧美市场,丰田可谓锐气逼人。但偏偏在整车利润最高的中国市场上,让本田抢了先。对此,丰田自然不肯轻易认输。
也许是看准了本田后续车型不足这一软肋,丰田制定了明年国产新车计划。据了解,除皇冠、佳美两大“杀手锏”外,一汽丰田还将于明年引入Prius及MARKX两款新车。其中,Prius在长春生产,而MARKX在天津生产。
当然,相对于本田来说,丰田的渠道及产能仍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目前为止,广州本田已拥有异常成熟而先进的服务体系,以致于东风本田不敢在网络建设上贸然行动。有序的网络建设对产能的消化显得尤为重要。
而这一点,丰田则稍显滞后。尽管在网点的数量和布局上丰田迈出了关键一步,改变了原丰田汽车经销点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现状,但是,要形成合理有效、畅通无阻的渠道,丰田尚需假以时日。
再则就是产能。本田“先下手为强”,由于今年稳保“前四”之位,于是以“明年36万辆”的规模给丰田来了个下马威。仅管一汽丰田在明年有诸多车型上阵,但今年10万辆的销量让丰田不敢急于求成。经过盘算,最终也只能将一汽丰田明年的产能定在“20万”这一目标,加上广汽丰田明年的平淡,丰田要想在明年坐上日系车在中国的头把交椅似乎不太可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两巨头将在明年进入实质性的厮杀。(记者 赵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