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背景:11月22日,6位汽车研发界人士在本版针对乔治亚罗先生提出“中国设计缺乏中国元素”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后,记者联系到北京理工大学的汽车专家林程博士,与他就究竟什么是“中国元素”,以及“中国元素”的发展逻辑等问题做了深入探讨。
记者:乔治亚罗先生提出“中国设计缺乏中国元素”,对此您怎么看?
林程(以下简称“林”):乔老先生所提到的问题首先应该是从西方人的角度出发的。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可用的创意素材非常多,完全可以体现到汽车设计里面。对世界著名的汽车设计师而言,如此之多的素材不加利用无疑是非常可惜的。
记者:“中国元素”往往很抽象,蕴涵在一些事物中,您可否举一些例子?
林:当然可以。比如建筑风格元素,紫禁城、长城、敦煌、布达拉宫;服饰风格元素,唐装、旗袍、中山装;文化风格元素,脸谱、京剧、印章;自然风格元素,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动物风格元素,熊猫、白鳍豚;宗教神话风格元素,孙悟空、龙、麒麟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元素,是中华文化在外国人心中的标志。
记者:在一些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汽车设计理念和思路与其国情和民族特性紧密结合,这些也可以理解为汽车设计的元素。那么,什么是中国的国情和民族特性?
林:我们的国情是,地广人多、经济高速发展、道路条件复杂、地区差异大、平均收入低、贫富差距大、石油资源较贫乏等。我们的民族特性是亚洲人种,勤奋、聪明、个人奋斗、讲面子、好攀比、个性化程度高、注重家庭等。
在汽车设计中,以上特性的体现应该比前面提到的中国元素更有意义和实用性。放眼现在中国好卖的汽车,几乎都有这中国元素的标记。如奇瑞QQ的造型俏皮动感,满足城市20多岁青年人囊中羞涩、却渴望成为有车一族的向往;凯越雕塑般的线条,简洁明快的造型,豪华齐备的配置,宽敞的空间,15万左右的售价,成为中青年事业有成家庭的最爱,小资生活的象征。蒙迪欧V6旗舰,造型考究,配置高档,性能卓越,性能价格比高,是城市中产阶级的标准座驾。
能举出的例子非常多,无论是CKD方式还是SKD方式,只要在中国好卖的车型,都无一例外地融入了中国元素,包括造型、发动机、底盘、内饰、色彩甚至驾驶习惯等各个方面。外国设计师的“中国元素”观点并不能代表中国人的想法,就像凤眼塌鼻的女孩,在中国人眼里非常普通,而在外国人眼中可能是最具东方神韵的美女。相反,中国女孩如果长得很西洋味,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则多半是中国人眼中的美女了。汽车也一样,中国人更需要的是有实用性的中国元素。
记者:中国的设计师在设计汽车的过程中考虑到了很多“中国元素”,而且有一些已经成形概念车,比如上海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设计出的“麒麟”和“鲲鹏”概念车,就具有非常明显的“中国元素”。
林:的确,但毕竟只是一些概念,中国的汽车尤其是乘用车,自主开发的车型太少,这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现状有很大关系。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的主力军是各大汽车集团,他们很少用自己的或国内的力量进行原创性开发。要么引进推出各种“世界车型”,要么就在一些国外热销的车型上得到“灵感”推出类似的车型,要么花高价请外国设计师进行原创性设计。
记者:中国的许多高校、汽车研究部门、汽车设计公司,在人员、设备和软件方面都不逊色于外国公司,却不能得到主流车型的开发任务,仅仅是承担一些改进性质的开发任务,许多创意胎死腹中。因此,中国的设计师素没有机会去做整车设计开发,因此很难积累开发经验。那么,“中国元素”如何能体现?“中国元素”的发展逻辑将如何?
林: 就像理发师,如果人们都不愿意让刚出道的理发师去给他理发,也就不可能出现技艺高超的美发大师了。
换一个角度思考,中国的汽车企业不用中国的原创设计,既有认为中国设计能力不高的因素在里面,也有跨国企业刻意转移淘汰产品的因素在里面。中外合资企业只要随便从合作伙伴那里拿几款好卖的车型,就能让中国消费者大过“与世界同步”的瘾。在这种“同步”之瘾没有过足之前,厂家开发自主车型的需求就不会很强烈,中国的汽车设计师还需要在底下多练内功。什么时候,车价降得不能再降了,中国汽车进入微利时代,中国消费者更加挑剔了,个性化需求更高,随便拿个车糊弄一下的方式根本行不通了的时候,本土设计力量自然会从老外手中接过汽车设计的接力棒,“中国元素”慢慢会多起来。这个过程不会太长,世界汽车工业转移到中国是一个飞速的过程,随着产业链的到位,设计链也会过来,现在国内大量涌现的汽车设计公司就是例子。毕竟汽车设计现在已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做多了,经验丰富了,有天赋的中国本土汽车设计师会大量涌现的,这就是中国元素的发展逻辑。
刘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