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国第一城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金融论坛年会上,国家信息中心发展部主任徐宏源坦言,运营资金太少是导致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两家汽车金融公司缺乏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之一。汽车消费贷款净减233亿从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金融市场来看,汽车消费金额的60%至70%都依赖于贷款。而在我国,2001年至2002年汽车销售井喷时期,银行的汽车消费信贷在个别城市曾达到了消费贷款总额的30%,但从今年开始汽车贷款就大幅下降了。来自人民银行的数据表明,今年6月底,汽车类消费贷款的余额是1833亿,而到了9月底,下降到1600亿,净减少了233亿。
徐宏源认为这种现象在国内的金融历史上是罕见的。
4月以来的宏观调控已经大幅度收缩了银行贷款量,但是从总体来看,贷款的余额仍是增加的,只是增长的速度在减缓,汽车消费贷款的不增反减的确有违常规。
汽车金融发展之四大瓶颈徐宏源指出,目前主要有四方面因素阻碍我国汽车金融业的发展。首先就是诚信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过高的坏账率。据金融系统的统计,到今年6月底,银行坏账总额达到了1833亿,据称其中汽车贷款的坏账达到了900亿。据内部人士称,汽车贷款的坏账率可能已经最高达到了30%,最低也高达10%。而根据金融行业的经验来看,没有任何一个金融机构可以承受这么高的坏账率。
二是目前车市的价格体系不稳定抑制了汽车金融的发展。能源和原材料的涨价以及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导致了汽车的售价下降。在价格频繁下降的情况下,消费者形成了一种不利的心理预期。在此心理下,如果价格的下跌幅度超过了汽车消费贷款的首付比重,那么就可能会有很多有还款能力的人逃废债务。
第三是汽车金融公司运作所需的资本高昂。当时政府批准大众和通用这两家汽车金融公司的成立主要是为了推动汽车金融市场的消费,但是目前来看,没有达到先前的预期效果。原因就在于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利息比银行还高出了1.1到1.5个百分点。如此一来,大多数消费者还是倾向于银行贷款。为什么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利息比银行还要高呢?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目前的汽车金融公司资本金规模太小。比如大众汽车金融公司,注册资金仅有5亿。在国外,有哪一家汽车金融公司仅靠5亿资金就能正常运转呢?资本金的不足导致了资金的运作成本比较高,无法推出质优价廉的汽车贷款产品,达不到真正推动汽车消费的效果。
最后一个原因是社会信用意识的缺乏。这是我国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由于人们长久以来缺乏诚信教育和社会倡导不足所造成的。
2006年汽车行业再现“井喷”
在众多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内我国汽车业仍将持续目前的低迷状况时,徐宏源认为,在经历短暂的低迷期后,2006年底,我国汽车业又将进入一轮高速增长的时期。
徐宏源表示,中国的汽车工业和汽车金融业的前景广阔。从宏观趋势来看,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汽车进入家庭也同样是不可逆转的。目前没有出现汽车广泛进入家庭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汽车行业开始进入了调整时期。在完成短暂的行业调整后,预计下一轮高产会在2006年底到2007年到来。因为那时候国内车市应该初步完成了中低档车价格和国际价格的接轨,汽车业的增长开始实实在在的取决于国民的需求。
徐宏源同时对众多汽车厂家表示,2005年汽车销售的增长可能会在12%到15%之间,比今年的增长脚步还要慢一些。但是汽车销售的增长仍然会高于GDP的增长。在此时期内,汽车产业将进入一个结构性的调整时期,资本认购和整个汽车产业界的兼并重组将大行其道。可以说,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弱弱联合、内外合作的时代已经到了。
汽车金融机遇正好徐宏源认为,对于汽车金融来说,正面临着一个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因为消费贷款在发达国家的贷款总额里占到了30%到40%,美国更是达到了70%。而我国现在消费类贷款,只占贷款总额的10%,而汽车贷款又只占到整个消费贷款里的不到10%,也就是不到整个贷款的1%。另一方面,我国银行贷款的90%都贷给了国有企业和企业法人机构从事经营活动,存在很大风险性。而国外银行的贷款主要是贷给消费者的,有所保障。依照我国贷款的趋势来看,将越来越倾向于消费和个人。目前,我国的汽车消费类贷款正在高速增长,机遇正在青睐汽车金融业。
原作者: 本报记者陶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