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近八成销售商未获厂家授权 汽销业面临全面洗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7日 13:17  第一财经日报

  11月8日,在上海市信息中心召开的汽车产业论坛上,上海大众总经理助理杜亦兵表示,虽然《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尚未正式颁布,但留给经销商应变的时间已经不多。

  据记者了解,目前上海大约1000多家汽车经销商中,得到生产商授权的经销商只有200多家,全面的洗牌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授权销售对谁负责?

  国家发改委工业司车船处陈建国处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制定《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目的,是让厂家通过授权经销商,直接对消费者负责,杜绝“砸大奔”事件再度出现。

  上海大众总经理助理杜亦兵也对记者表示,汽车不是一个普通的商品,它关系到社会安全的问题,属于专控产品,施行汽车召回后,还涉及到厂家的责任,因此施行品牌销售管理强化了厂家对营销网络的控制,可以更好地建立品牌形象,防止汽车经销商过多过滥。

  但相反的意见也同时存在。

  有人质疑,如果取消了汽车分销商,车厂对经销商随时可能取消厂商的授权,这进一步加强了厂商相对销售商的地位,将使“压货”挤占销售商资金的现象更加泛滥。另一方面,销售商完全成为厂家的分销店,就不可能私下降价,这对消费者明显不利。

  对此,杜亦兵认为,销售商层次过多过滥,正是目前汽车市场价格紊乱的原因。实行“品牌销售”,正是规范汽车企业营销行为的重要动因。

  汽车超市困局

  山西万国汽车城总经理张元隆心急如焚,会议间隙,他大步走上讲台,急切地与国家发改委工业司车船处陈建国处长交谈,浑然不顾已经围上来的一圈人。而他的问题,也正是台下不少汽车城投资者所深深担忧的。

  这是上月底在上海举行的“2004中国汽车营销与服务峰会”发生的一幕。

  以山西太原的万国汽车城为例子,50000平方米的营业空间里,除了自用的用于上海大众4S店的20000平方米,剩下的空间,基本上都是出租给中小销售商,属典型的汽车超市业态。而这些经销商往往都没有厂家授权。张元隆告诉记者,虽然也有自营品牌,但如果这些小车商退出市场,万国汽车城前途堪忧。

  张元隆告诉记者,目前他正带队在拜访几大车厂争取直接授权,现在万国已和浙江吉利达成了初步一致,将于近期获得授权。其他的车厂,张元隆表示还在接洽中。

  张元隆的困局,并不仅是孤例。事实上,仅在长三角地区的15个中心城市、55个中等城市里,已经建有数十个大型有形汽车市场,有成熟的业态和较广的覆盖面。在《办法》下,这些汽车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杜亦兵对记者表示,汽车城、汽车超市的业态也应该有一定的存在余地,相信《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会作一定的考虑。

  汽车经销商变局

  记者从杜亦兵处得到的资料显示,上海大众上海地区经销商20多家,但销售上海大众产品的汽车销售公司就有200多家。

  根据《办法》,这个现象将不复存在,那多出来的近200家销售商面临着尴尬局面。转行业、找挂靠或者重新向厂家申请授权,经销商出路不多。

  一家汽车销售公司老总无奈地对记者表示,此时申请品牌专卖,一些强势品牌一定会借机抬高门槛,收取“入门费”,但他估计,为了生存,还是会有很多经销商趋之若鹜,毕竟,已经有那么多的前期投入,退出市场不太可能。

  杜亦兵表示,上海大众会适当考虑增加授权经销商,但出于对老经销商利益保护,增加的数目不会太多,可能在4S的加盟条件上会有所变通。另外,在边远省区,在授权的条件上,也可能有相应的调整。

  市场人士表示,虽然目前《办法》通过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从营业执照上加注“品牌汽车销售商”进行执法管理,大大加强了可执行性,但根据《办法》,“经汽车供应商同意,汽车品牌经销商可在其指定的市场经营区域内设立从事汽车品牌销售的非法人分支机构。”这就是挂靠、中小汽车销售商被“收编”留下了一扇小门。本报记者 黄瀚 蔡卫国 发自上海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