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6日,浙江台州人李书福以200元创业资金,从茅草车间起步,创立了名闻遐尔的吉利集团。2004年11月6日,吉利集团迎来了十八周年华诞,此时的吉利集团已成为拥有资产53亿,员工万人,产业覆盖汽车、高等教育、摩托车等行业的现代化股份制大企业集团,并拥有临海、宁波、上海和路桥四大轿车生产基地,其经营规模2004年在全国500强企业中名列第331位,在浙江百强企业中名列第25位。2003年集团又通过国家3C认证,并作为独立的整车生产厂商进入国内汽车制造业“3+6”主流格局。从1986年到2004年,整整十八年。十八个春秋,吉利集团沧桑巨变,一跃成为中国民族汽车行业的领头羊。
吉利集团十八年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改革开放、风起云涌二十年的历史见证。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生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邓小平“三个一点”的讲话更是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台州人李书福看到了这个大好时机,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创立了吉利集团的前身:浙江黄岩电冰箱厂,作为当时民营经济的一份子融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
几年之后,通过李书福正确的经营方向和管理理念,凭着对技术创新的一种执着追求,黄岩电冰箱厂生产的北极花冰箱闻名全国,而李书福发明创新的“电冰箱蒸发器”几乎装配了全国的电冰箱。1988年,李书福关闭了电冰箱厂,开始了深圳大学的学习生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始终是中国的发展方向。
几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李书福充分的知识积累,但他并没有“尽信书”,而是注重实践,注重与老师的互相交流,学以致用。1989年李书福准备装修宿舍,在购买装潢材料时,精明的他发现进口的装潢材料价格十分昂贵,但制造工艺并不复杂。年轻气胜、勇于尝试的李书福立马决定转产装饰材料,生产美铝曲板。精明睿智、善于抓住商机的李书福迅速转产装潢材料行业,生产国内首创的产品--美铝曲板。几年后,吉利生产的美铝曲板以其物美价廉完全代替了进口货,年产值达5亿元,产量居全国第一。九十年代初,李书福发现日本进口的踏板式摩托车卖到上万元,他立刻买回了这种日本车,试着拆,拆后再装。反复几次,他发现并没有什么大的技术难题。于是果断决定开发这种摩托车。1994年6月,国内第一辆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诞生在台州的吉利集团,并很快将“日本踏板”挤出中国市场。如今,吉利摩托车已出口达三十个国家,遍及世界各地。就这样,凭着过人的胆略和智慧,李书福从学习到创新再到领先,走出了自己初期创业之路。1996年5月,成立吉利集团,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吉利集团的迅速发展,使李书福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改革开放才是中国的最大方向。在管理企业过程中,他也深深意识到了人才对企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书福的目光很长远: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教育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李书福的目光也很现实:吉利集团的高速发展伴随发展开放的进程将是长远的,这也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他的目光落到了教育行业。经过对上海、北京两地的实地考察,他选择了首都北京作为自己创办大学的地点。这个决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反对。在北京办大学?在清华、北大边上办大学?李书福是不是疯了?李书福一意孤行,因为他的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他坚信他的北京吉利大学终究会在教育业有一席之地。后来的事实验证了李书福的做法是对的:2002年新浪网公布了由中国民办高教委、新浪网、21世纪人才报、中国高校网等部门和单位评出来的“2002年中国十佳民办高校”,北京吉利大学荣登第三名。北京吉利大学同时成为北京市政府20多年来批准设立的第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如今,吉利集团下属五所高校,每年为国家、为吉利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
十八年来,吉利用智慧开道,用真情护航;十八年来吉利敏锐洞察市场,捕捉商机,果敢决策,屡出奇兵,创下一个个惊世之举;十八年来吉利开展多方技术合作,注重培养自主研发能力,坚持民族自主品牌,锐意进取,大胆推陈出新;十八年来吉利严格成本控制,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升品质,积极开拓市场,生产经营硕果累累;十八年来吉利相机扩张,投资多元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营规模逐步壮大;十八年来吉利关注品牌建设,丰富文化内涵,塑造企业形象,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日俱增;十八年来吉利求贤若渴,招才、留才、惜才、育才、用才,人才济济;十八年来吉利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管理模式集诸家之大成。
应该说,吉利集团的发展史既是改革开放的见证史也是李书福的个人创业史。十八年来,李书福曾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青年改革家、新长征突击手、经营管理大师、十大民营企业家、中国汽车界风云人物、浙商年度风云人物、首届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等等桂冠,并当选为全国十届政协委员。一方水土一方人,台州李家洋村这片神奇的土地养育了李书福这位时代的弄潮儿。“坎坷的道路承载着我们的理想,坚实的伸向远方。。。。。”,十八年中,李书福有过大起大落,面对挫折也曾怀疑过,困惑过,但他心中的信念一直都没改变,也正是这信念,使他和他的吉利集团始终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在吉利集团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来自政府、来自新闻媒体、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爱。从1986年到2004年间,国家政府很多各级领导无一例外关注着吉利,他们视察吉利、指导吉利、鼓励吉利,领导的关爱向阳光雨露一样,浇灌着吉利的成长;吉利每一步成功,新闻界媒体朋友都用镁光灯记录下来,他们对吉利的支持也是巨大的;社会其它各界的朋友也都一直关注着吉利的成长。吉利集团深刻铭记在发展过程中得到的来自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和关爱,并把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社会发展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这些年来,吉利集团用于兴办研究所、教育中心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超亿元。
市场经济变幻莫测,无数企业和企业家尚未发出第一声哭啼,就被扼杀于“襁褓”之中;一些曾声名显赫的企业更是一夜之间销声匿迹,沉没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吉利集团走过了十八年,却依然蓄势待发、生机勃勃。今天的辉煌只是吉利集团的一个历史的里程碑,对于明天李书福更是踌躇满志,因为他知道,伴随着中国经济大环境的发展,吉利集团更将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