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汽、东风不一样,在与国外各大汽车公司成立了不同的合资工厂之后,胡茂元留下了上海汽车作为上汽集团可以自主支配的资产,以备不时之需。
10月29日,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购买了韩国双龙汽车公司48.9%股份,成功控股这家韩国汽车制造商,长达1年有余的双龙收购战宣告结束。
此举给中韩这两家汽车公司一个创造未来的机会。“这是中国的汽车公司第一次大手笔的跨国收购,不仅拓宽了上汽集团发展汽车行业的渠道,同时可以获得制造汽车必备的技术。”美国媒体评论说。
胡茂元在海外市场的动作开始于2002年11月。当时,上汽联合通用汽车成功收购韩国大宇10%的股权,投下了海外棋局的第一子。此次收购双龙之后,胡茂元的下一个猎物是英国罗孚。
海外“淘金”
2003年上半年,胡曾提出到2007年前要制造5万辆自主品牌的汽车,在将双龙收入囊中之后,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10月13日,有消息称,上汽集团欲与英国罗孚联手收购原韩国大宇在波兰的大宇-FSO(Fabryka Samochodow Osobowych)生产工厂。这是一个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不愿意收购的大宇海外业务,建立于1948年,在波兰政府的主导下曾与意大利菲亚特、福特等汽车公司进行合作。1995年在波兰政府私有化改造中,大宇以2000万美元购买了其中的股份,可以经营6年,并投资11.21亿美元,生产各种车型,其中以大宇Lanos和Matiz为主。
在原大宇汽车发生财务危机之后,FSO被迫停产,在争夺韩国大宇的过程中,曾有众多企业希望接盘这个工厂未果,被波兰政府收归国有。为继续盘活这个历史悠长的汽车公司,波兰政府有意向乌克兰的ZAZ公司、美国Nucarco、罗孚等四家企业发出收购邀请,但其他三家公司都不愿意参与此事,罗孚成为其中的幸运者,可以借此投产新车寻找营利机会。
无奈的是,长期亏损的罗孚有心无力,没有足够的资金完成此事。在今年7月份与上汽集团建立联盟合作后,上汽集团对此颇有兴趣,收购大宇-FSO的调研提到日程上。但是到今天还没有结果,波兰经济部长Jacek Piechota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到现在为止,华沙政府的相关部门仅仅收到罗孚和英国外交部的一封信函,其中的内容主要是说罗孚对收购这个工厂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而且还邀请来自中国的上汽集团共同参与。鉴于此,这位波兰政府的高层希望能在近期得到上汽集团的确认函。至于外界有关这起交易的猜测,Jacek Piechota说,这两家公司都还没有提出具体的正式的方案。
虽然上汽集团不愿意就这些在亚欧的收购作出过多评论,但这家中国汽车制造商横跨亚欧的汽车帝国正在渐渐形成。
上海汽车新角色
上汽集团在英国、波兰、韩国的诸多活动将上海汽车再次推到了前台。
如同一汽与东风一样,在与国外各大汽车公司成立了不同的合资工厂之后,胡茂元留下了上海汽车作为上汽集团可以自主支配的资产,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借助我们这块资产来实现自主品牌是肯定的。”上海汽车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士说。
2003年,经过胡的调整,原来以经营零部件为主的上市公司———上海汽车,变身为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并存的第三大整车生产基地。当时,上海汽车有关人士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这个基地的存在决不同于上汽集团的其他子公司,按照上面的指示,这是我们可以打造自己品牌的基地”。
在得到支持后,上海汽车借助原欧宝平台,进行赛宝汽车的生产。对于整车设计、制造等的技术来源问题,上海汽车明确表示要通过收购或者与国外的专业机构进行合作。继而有上汽集团与韩国双龙、英国罗孚、波兰大宇之间的交易。“这与我们当时的规划是一致的。”上海汽车方面说。
在上汽集团的三个国外伙伴中,上汽已经获得双龙的控股权,英国罗孚拥有英国汽车在底盘、发动机、外观设计的世界顶极技术,大宇-FSO经历了波兰汽车兴衰成败的全过程,拥有意大利、美国以及法国汽车成长的诸多因素,这些都是上海汽车急需的。现在上海汽车进行整车的基地仅限在江苏仪征,承担上海汇众、上海大众桑塔纳、赛宝等车型的生产,不具备进行更高车型生产的基础,因此要将这些因素进行整合,对上海汽车而言,要克服许多困难。
在对上海汽车进行调整的过程中,胡茂元选择了赵凤高。
赵是一位颇受业界关注的人物,在担任上海汽车的总经理之前,曾任上海内燃机油泵厂技术科长、规划引进办主任、龙华分厂厂长、汽车空调分厂厂长、上海易初通用机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其间因为提出“人人成为经营者”的企业管理模式,受到汽车行业的格外关注,被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评为“经营管理大师”。
上海汽车下属的粉末冶金厂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这个有着39年历史的粉末冶金企业,在1997-2001年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在被上海汽车收入旗下之后,立刻起死回生。来自上海集团的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其净资产收益率可达50%以上,再次为赵的管理带来一段佳话。
上海汽车内部的知情人士表示,赵在上海承担上汽集团的海外管理业务之后,也将继续推行这套管理,以便能为仪征基地早日进入自主生产阶段获得一定的经验。在这些海外项目中,上海汽车短期内很难直接借用国外的技术、产品等力量,需要以管理者的身份渐渐进入状态,赵凤高的特长可以找到足够大的舞台。
胡茂元的路线
胡茂元的海外棋子使上汽集团全球性汽车公司的棋局,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走向的一个热门话题。
据美国与汽车相关协会的统计,去年全球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超过100亿美元,预计2007年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量将达到600万辆,中国汽车市场面临再次的飞跃机会。但在产品层面,这样的产量将以来自欧美、日、韩等汽车公司提供的车型为主,仅丰田一家到2010年就将投放10款新车,届时这些跨国公司可以占到大约80%以上的市场,如此,中国汽车市场上外资仍然占主要地位。
随着竞争的加剧,国外汽车公司对销售等环节的控制,中国即便能在合资公司中占有50%的股权,但在公司决策层面未必能与外资方达到同等的话语权。中国汽车行业面临一个新的警戒线,“这对中国汽车自身的发展是一种打击,在处理不好这个机会的前提下,中国汽车市场是走巴西还是韩国或其他国家的路子,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长春联合汽车咨询公司的汽车分析师谢刚说。
在谢刚看来,胡茂元正在借助上海汽车走出这种困局,通过控股国外企业获得一定的技术和市场机会,扭转中国汽车走合资道路带来的负面影响。
底特律汽车已经走过类似的道路。作为经验传播的是:汽车需要的不仅仅是资本,同时要打破三大汽车公司的垄断。
眼下,上汽集团如何能筹得足够的资金还是一个未知数。现在,上海集团海外上市一事还没有结果。但要想达成这些交易,胡茂元需要支付的更多,合作伙伴英国罗孚汽车公司连续3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截止到今年9月份,罗孚的市场再次下滑4%,销售额仅仅为16.7亿美元,有意向接受的大宇-FSO也是一家亏损企业,这对上汽集团的资金来讲是一个压力。
同时,上汽集团对韩国双龙的收购已经获得双龙的品牌,如何管理这家海外工厂尚且是一个问题。“短期内肯定是依照双龙自己的现状进行运转,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提高上汽集团在其中的影响力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上汽自身也在讨论,但是还没有一定的结果。”接近胡的人士说。
对与罗孚的合作,胡也面临同样的难题。尤其在大宇-FSO一事上,罗孚急于收购这家工厂是为了降低成本,凭借已经有的车型进行本土生产,希望能够营利。正是在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势下,才有与上汽集团联手之说。但上汽集团能在其中得到什么也值得关注。美国方面的评论认为上汽集团在进行海外收购,以便使自己处于强势地位,但这会导致大众和通用感觉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这对三方的合作关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本报记者 付辉 上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