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迪降价没有一步到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 10:28  北京现代商报

  10月7日晚,一汽大众对外界正式宣布,从10月1日开始,旗下国产奥迪全线产品开始进行“先试后买”大幅促销行动,根据不同的奥迪车型,最低让利2万元起,最高可达6.5万元,最大让利幅度高达15%,同时国产奥迪的实际最低售价首次宣告突破30万元。降价迫于销售和库存压力

  以奥迪A4 1.8T自动挡基本型的价格计算,本次让利幅度已经高达15%。从整个让利活动也不难看出,此次活动实际上是针对奥迪A4,与之相比,A6的促销活动更像是陪衬。

  一汽大众今年年初确定奥迪的销售目标是6万辆,其中,面对个人用户的奥迪A4的目标是2.6万辆。然而,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今年国产高档车市场严重萎缩。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1至9月份,国产奥迪产品的总销量为3.64万辆,其中A6销量约3.06万辆,奥迪A4销量不足6000辆。

  这就意味着,要完成年初制定的销售计划,一汽大众将要在剩下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完成近2.4万辆的销售任务,这其中还包括2万辆的奥迪A4。

  面对严峻的销售和库存压力,奥迪品牌选择了降价。

  A4定价过高是销售不利的主要原因

  虽然国产奥迪A6进入中国市场比A4更早,但销量极不平衡的原因并非仅此。

  首先,奥迪A4上市之初与A6相差无几的定价被业内广泛认为偏高。按照一汽大众最初的设想,主打个性化B级车市场的奥迪A4更是2004年主推车型,与此同时,2.6万辆的年度销售计划更能体现出一汽大众对A4寄予厚望。但是A4近乎于C级车的价格最终并未被广大国内消费者所接受。时至今日,A4累计销量并不乐观。

  其次,中国市场的A6用户多为商务用途或公私兼顾类型,豪华轿车在这一领域有着较广阔的目标空间。而为个人汽车消费而打造的A4的特定目标群则非常有限,这也是制约A4销量的原因之一。

  厂家公布价与市场成交价相差无几

  尽管一汽大众的相关人士称,为了保证A4与A6的合理价格比例并为未来市场拓展创造先机,A4此次选择了大幅跳水的促销模式。入门级车型1.8T自动挡价格跌破30万元大关,对君威、新雅阁、帕萨特等车型的旗舰版形成全面挤压之势。似乎降价之后,A4销售形势一片大好。

  记者从长期跟踪汽车市场价格的网上车市获悉,数据显示,以奥迪A4系列为例,一汽大众对外正式宣布降价之前,入门级奥迪A4 1.8T自动挡基本型的平均市场成交价已经低至30万元;奥迪A4顶级的3.0 quattro(r)豪华尊贵型市场平均成交价也只有52万元。

  与此同时,奥迪A6的几款车型市场实际平均成交价与厂家直降2万元之后的价格同样是相差无几。也就是说,迫于销售的压力,经销商早已“私自”打压车价。如此看来,厂商公布的“降价”对消费者来说意义并不大。

  据市场专业人士透露,按照实际销售量统计分析,奥迪A6系列中,真正销售情况较好的是“公务版” 。而“公务版”并不在此次的让利促销活动中。

  厂商宣布降价两周 经销商再次暗降近1万

  距离10月7日晚一汽大众正式宣布奥迪品牌降价两周时间,记者从京城某汽车交易市场获悉,厂家公布售价为29.85万元的奥迪A4 1.8T 自动挡基本型,市场实际售价只有29万元。

  由于担心汽车交易市场中“小商小贩”在配置上做文章,记者分别与三家奥迪品牌的特许专卖店取得了联系。三家专卖店的销售人员不约而同告诉记者,奥迪A4 1.8T 自动挡基本型29万元可以卖,并同时强调,如果需要更大的折扣需要向“上面”请示。

  记者咨询了其他几款A4和A6的售价,销售人员表示,几款车型在厂商公布价格基础上都能有不同幅度的降价。更有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虽然奥迪A6“公务版”没在此次降价范围之内,但是如果要购买也可以适当优惠。据他称,“公务版”每个月都有定额,预购从速。

  消费者期待高档车价格回归

  虽然考虑到高档轿车品牌的价值特点、高档轿车制造厂家的研发和国产化成本、市场规模等因素的制约,中低档轿车市场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价格战在豪华车市场几乎不可能发生。但是宝马、奔驰、日产天籁、凯迪拉克CTS、丰田花冠等车型的相继而出,使原本一枝独秀的奥迪变得压力空前。

  尽管一汽大众总经理秦焕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表示:“奥迪这次降价后,竞争对手很难跟进,原因是奥迪现在不论在国产化率,还是销售网络方面都要远远强于对手。而此次降价后,国产奥迪相同配置的同级别车价已经和欧洲接轨。”

  经销商的屡屡主动降价行为,无疑向消费者表明奥迪降得还不够,奥迪仍有“厚利”可让。因此,奥迪如果试图用价格来稳定市场地位,降价就要降在经销商前面,而不是跟着经销商降。就像有些媒体说的那样“在老百姓眼里,动辄三五十万元的奥迪还应有较大的降价空间。”(商报记者 李瀛)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文化博览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