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汽王国急速扩张市场版图 多路出击布局全国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 08:28  经济参考报

  上汽集团计划到2007年要实现上海本地轿车生产100万辆能力,实现异地整车生产150万辆能力,销售额收入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轿车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乘用车销量继续保持国内市场第一,销售收入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进入世界汽车行业排名前10名;到2020年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整车生产达到400万辆能力,销售收入达到8000亿元,进入世界汽车行业排名前6位。对这样宏伟的目标,人们不禁要问,上汽要通过何种手段才能实现呢?

  多路出击布局全国

  在全球汽车工业并购风起云涌之后,国内汽车工业也在竞争中不断优化整合。上汽集团顺应这一趋势,提出“出海跨洋”的战略,要求整个发展布局立足上海、走向全国。

  从百年来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轨迹看,汽车工业生产基地通常并不选择在最发达地区(如美国的底特律、德国的狼堡)。一旦时机成熟就向成本较低地区转移生产基地,无疑有利于在利润渐薄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经过努力,上汽集团近年来已经在江苏、广西、山东、辽宁和北京等地对六家汽车企业进行了兼并重组,其中包括广受关注的对中汽总公司整合后组建的上汽集团北京公司,充分显示了上汽集团做大做强的决心和参与全国汽车行业重组的能力。在各地的重组中,广西柳州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和山东烟台东岳汽车有限公司的组建已经产生显著效应,这两个项目都是中外合作的典范,上汽通用五菱组建3年来,产销翻了一番,在微型车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已从过去的第三,升至现在的第二;东岳汽车也成功地实现了赛欧轿车的移地生产。而今年8月3日,上海通用重组金杯通用成功,原金杯通用将改名为上海通用北盛汽车有限公司,此举标志着上海通用汽车在国内的第四个整车生产基地打造完工。出产产品则是目前国内MPV市场上长期占有优势的GL8。上海通用正在逐步实现自己的战略构想:以上海作为发展根据地,将凯越、君威包括刚刚引进的凯迪拉克等中高档车型放在上海生产,而将其它经济型轿车和MPV转移到根据地之外、劳动力成本更低的沈阳、山东、广西等地,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

  今年7月,参照2003年销售额,美国《财富》杂志正式公布,上汽集团以117.2亿美元(合并报表后)的销售收入名列2003“世界500强”第461位,实现了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所说的“上汽几代人的夙愿”。这固然令人兴奋,然而,入榜世界500强的过程说明,上汽并不算是一个完全自主的企业,只是作为一个加工型企业靠数量而进入全球500强,500强实际只是500大。大而不强是上汽集团的软肋。胡茂元,这位上汽集团的掌门人,清醒地认识到,对于在全球市场上尚处于幼年阶段的上汽集团来说,未来形势既让人欢喜也不容乐观,如何切实发展壮大才是真理。

  翻开胡茂元的日程表,发现早已有了更新、更紧迫和更宏大的战略任务:改制重组、整体上市、自主品牌正是上汽集团新的三大目标。借助500强排名扩大品牌国际知名度、产销量突破100万辆整车、稳坐中国汽车业第一把交椅,这就是上汽期望的500强效应。关于改制重组、整体上市和自主品牌等新三大战略的情况,胡茂元的回答是“一切都在进行中,我们奉行踏踏实实的做事风格”。事实上,从2002年到2003年,上汽就已经明白了这一点:无论是外在的一场秀,还是任何市场战略目标的实现,他们都必须首先解决内部重组问题。进入2004年,上汽的整体战略发生了微妙的转移——从以市场为导向的三大战略转到为以内部改制为重心的新三大战略。要完成宏大的2020年目标,这是上汽必须迈出的一步。

  力擒韩国“双龙”

  继去年上汽集团参股韩国通用大宇10%的股份之后,中国企业首次在海外收购整车企业——耗时9个月之久的韩国双龙股权收购战,随着上汽集团入主“全球500强”,即将尘埃落定。上汽集团收购双龙汽车(SYMC)控制权的有约束力谅解备忘录的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备忘录已于7月27日在汉城正式签订。上汽集团有关人士说:“如果双龙方面希望中国的参与者接手的话,上汽将会是唯一有实力的厂家。”

  据了解,双龙汽车每年能够生产18万辆豪华轿车和SUV,在韩国轿车市场的占有率约为11%,是韩国第四大汽车制造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果上汽集团竞标双龙汽车成功,不仅是中国收购外国汽车集团的首笔交易,也将对其未来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必将为刚刚进入世界500强的上汽奠定良好的基础。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上汽集团大动干戈收购双龙公司,其重要意义在于要拥有这一SUV品牌,上汽集团的目标是通过控制双龙汽车公司51%的股权来缩短与世界汽车强手之间的距离。据悉,上汽集团最近提出开发自主产品的新思路——由原来的“依靠自身力量自主发展”一条路,拓宽为“收购国外企业合作生产、深化战略合作合资生产、合资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多条路。对此,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说,上汽集团极有可能通过对韩国双龙以及对英国罗孚的收购,以对方现有车型为基础进行自主品牌的开发。早在2002年,上汽借助美国通用汽车的帮助,参与收购韩国大宇,成为国内第一家“走出去”的企业。当时,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表示,在收购大宇一事上,上汽集团是捡了一个“钱包”,不在乎钱包的钱有多少,此事潜在的意义要超出事情本身。对双龙的关注,将使上汽集团成为国内第一个整合全球资源的汽车公司,这个钱包会更大,且不用与他人分割。

  为了打造自主品牌,2003年5月上汽集团下属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先收购江苏仪征基地99%控股,开始生产赛宝汽车,以筹划自主品牌产品。今年1月,上海汽车正式收购仪征汽车1%股权,完成对仪征的全部收购,成立上汽集团全权控股的又一个整车生产基地。同时,上海汽车控股的上海汇众,已经与韩国双龙在客车、卡车方面有深入的合作,且拥有浓厚的双龙特色。目前上海汽车已经有了以上两个整车基地可以进行运作。如能控股具备自行开发能力的双龙,对上汽集团在未来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势必大有裨益,以确保2007年“生产5万辆自主品牌汽车”目标的实现。

  联手英国“罗孚”

  6月16日,上汽集团与英国罗孚MG Rover集团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汽车项目上展开一系列合作,并将最终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合作的内容将包括开发新车型、拓展罗孚全球汽车市场,当然中国市场也包含在内。

  在与上汽集团签署合作协议2个多月以后,罗孚——英国最后一家独立汽车制造商8月23日公开抛出“绣球”,欢迎上汽集团获取MG罗孚的产权股份,MG罗孚公司副总裁彼得·比尔说:“非常高兴上海汽车工业公司有兴趣获取我们公司的产权股份,如果他们与我们接触,我们将考虑对我们公司来说这是不是最好的结局。”这是罗孚公司首次就上汽收购事件所作出的积极姿态。

  目前,上汽收购罗孚之事还要等待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所以,双方合作的具体事宜尚未公开。不过业界根据罗孚此次公布的内容判定,6月份双方签订的协议里其实已包括上汽集团购买罗孚股权的意向。上汽收购罗孚的步骤是由上汽方面首先提出合伙方案包括研发新型汽车,然后获得产权股份,最后控制英国的这家公司。一些业内人士相信,如果双方达成协议,这一计划有望在几个月内解决。

  众所周知,罗孚公司的各种品牌曾经代表着英国赫赫有名的汽车,是英国汽车业的灯塔。然而近年来,罗孚的情况每况愈下,英国政府、日本和德国公司都曾尽全力拯救英国汽车工业这最后一点“血脉”,但最终都在埋怨和质疑声中相继离去。对罗孚而言,存活并发展下去的惟一出路是开发下一代新车型,但无法自己走出资金匮乏的困境。就在罗孚走投无路之际,上汽集团适时出现,成为罗孚确定的最新合作者。

  与罗孚携手,将带给上汽集团什么?上汽集团发言人和罗孚汽车上海办事处没有透露合作的具体内容。但知情人士透露,对于一直希望走上国际汽车市场的上汽而言,罗孚不失为一个理想的合作对象。上汽集团要利用“英国贵族”罗孚开辟自己的高档车市场的心思实质上早已昭然。上汽历来缺乏高档车品牌,在一些特殊车型的细分市场中,上汽也有“软肋”。罗孚的引入,将有助于上汽集团在国内中高档车和特殊车市场上独辟蹊径。上汽要打造世界性的汽车企业,需要借助外力。

  上汽要对罗孚进行资产重组,利用车坛百年品牌罗孚来扩展国内外市场。从罗孚汽车本身的规模和产品线来看,上汽与罗孚的合作不可能达到与通用、大众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汽携手处于困境的罗孚,有利于以较低的成本获取罗孚的品牌和产品。收购韩国双龙和进入英国罗孚,也就意味着上汽全面启动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制与生产。从而,在与国外汽车企业合资和购买生产线仿制之后,走出中国汽车工业第三种发展模式。

  对罗孚集团而言,与上汽合作不仅是叩开中国市场的敲门砖,也许会成为其命运的转折点。自身经营状况虽然不佳,但血统纯正,门类俱全,管理有素,一旦有了新的产品平台,罗孚很快会推出适应这个市场的产品并将销售网络建立起来。

  如此看来,罗孚与上汽合作成功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挺进“江西五十铃”

  盛夏8月,上汽集团副总裁肖国普在“嘉定汽车论坛”上披露了“上汽集团正加紧推进江西五十铃等的资产重组工作”的消息,引起业界的极大关注。其实,对于当事各方来说,此步棋早已运筹帷幄,早在2002年,在乘用车业务上一枝独秀的上汽和日本五十铃、通用汽车就已经签订意向书,正式进入重卡行业。当肖国普宣布重组生产皮卡和轻卡的江西五十铃的时候,意味着靠乘用车一条腿走路的上汽集团,开始打出轻卡牌以实现在商用车领域两条腿走路。

  据了解,今年4月,由上海市主要领导率领的上海党政代表团对江西省进行学习考察。在沪、赣两地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五十铃商用车项目终于启动了,4月9日,也就是上海市党政领导到江西访问期间,上汽集团与江铃集团签署了重组框架的谅解备忘录,重组方案已获合作双方认可。此后,双方成立了工作班子,在对外界秘而不宣的状态下密锣紧鼓地着手资产重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现在,“江西五十铃的资产重组”终于从幕后走向台前,随着上汽2005年整体上市计划而浮出水面。上汽战略规划为大型国企的新一轮大规模重组改制提供了一个可资解读的版本——上汽将“重点发展乘用车、大力拓展商用车,并积极参与全国重组和全球竞争,逐步形成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和商务车、自主品牌五大业务组合。按照产品互补性强和区域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寻找其它资产重组项目,进一步做大市场规模。”作为新一轮发展的思路。而重组江西五十铃恰恰完全符合其中。而上海汇众汽车有限公司制造的全新商务车型伊思坦纳,作为上汽集团在商务车领域寄予厚望的战略棋子,将启动一个全新的实用商务车市场。因此重组江西五十铃和上汽产品的互补性非常强。

  上汽联手五十铃的实际战略意义,还不仅局限于此。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一汽和东风通过和丰田和日产的合资,已经加快了进入家轿领域的步伐,加上北汽等二线厂商的围剿,上汽来自乘用车市场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独臂撑天下,终究不是上汽的长久之计。在保持乘用车领域的优势的同时,加快进军商用车市场,已经成为上汽集团迫在眉睫的问题。根据上汽新的十年发展规划,到2007年上汽将形成年产汽车100万辆的能力,其中商用车将达20万辆。上汽介入商用车市场,是对一汽、东风大规模进入家轿领域的“反击”。上汽同时也需要通过这样的合作,来显示与通用以及通用战略伙伴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江西五十铃的重组势在必行。 

  收购“重庆重汽”

  最近有消息称:“上汽集团经过与重庆重汽长时间的谈判,已经完成了对后者的收购,并且双方进行了签约。今后,重庆重汽将作为上汽集团的一个子公司来运作。”重组重庆重汽一事要追溯到一个多月前,据上汽相关人士透露,上汽集团对重组项目始终保持高度机密状态,连签约仪式都是在私下进行的。

  据称合资公司将在重庆北部新区经开园黄茅坪附近征地建设新厂,今后仍将在重庆重汽的基础上生产重型汽车。

  显然,上汽能成功收购重庆重汽,对其在重型汽车领域的发展将大有裨益。同时上海汇众可以在汽车底盘等零部件方面为重庆重汽提供相应配套。从上汽集团近期在国内外一系列频繁的收购重组动作中不难看出,重组重庆重汽或许是上汽酝酿翻盘计划的一步棋。重组重庆重汽以后,上汽集团也就完成了从乘用车、商务车到重型汽车产业链的布局。

  经过一系列的收购重组,上汽的战略雏形已经显现。上汽集团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发展重心也在向自主品牌开发方向转移:收购罗孚、双龙,主要是为了增强自主研发的后劲;在国内一系列收购重组则进一步完善了汽车生产布局。

  “如果只依靠乘用车发展,商用车搞不好的话,上汽就像跛了一只脚。”新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鼓励汽车企业之间兼并重组,政策的东风也助了上汽一臂之力。时至今日,上汽集团虽然仍然对旗下众多企业进行产品发展方面的总体规划工作,借助一次次收购重组动作,上汽集团正在逐步向“投资管理公司”的职能转变,改而放手让旗下子公司去角逐市场。

  以前以零部件为核心业务的上海汇众将走上舞台,以主角的身份去参与整车市场竞争。收购双龙和罗孚后,上汽就表示要将汇众打造成上汽集团继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后的第三个整车生产基地,如今的一系列收购表明上汽正在逐步将这一计划变为现实。在前两个以轿车为主的整车生产基地上,上汽几乎没有话语权,业内人士认为,上汽近期一系列的收购以及今后的重组成功与否,决定着上汽这一次翻盘的最终成效。

  打造“上汽王国”

  不菲的经济实力,是上汽扩张版图日新月异的重要因素。近日,有消息称,上汽集团打算拿出2.5亿美元推广自有品牌,还计划在明年年初进行15亿美元的全球募股。通过与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两大品牌合资生产汽车,上汽集团已经拥有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雄厚经济实力。上汽集团的管理人士表示,发展自有品牌的举措,实际上包括了对双龙、罗孚及其它公司的收购。

  先前,曾有人对上汽收购双龙、罗孚的实力产生怀疑,担心上汽打肿脸充胖子去接手而会被拖垮。但上汽人士表示:“我们现在不缺的就是钱!”上汽的理直气壮是有来头的,除了自身的积累外,8月23日,上海市政府宣布筹措3200元的资金以推进当地工业,其中包括上汽集团。因此上汽集团收购罗孚在资金上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

  当然,上汽的购并图谋之目的,是坚持不懈地打造“上汽王国”。“让上汽走向世界”,一直是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的一个梦想。现在,这个梦想即将成为现实。此外,有知情人士透露,上汽集团最近与富士重工也在“秋波频传”,有可能合资生产富士重工轿车。更大的跨国购并计划还在运筹之中。看来,上汽打造的“中国版图”将越来越大。 (雍军)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