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杯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业余电台救灾
应急通讯抢险演练成功举行
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 王力军
2004年10月17日,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组织了一次成功的业余电台救灾应急通讯抢险演练赛活动。
本次活动是一次旨在提高业余电台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实际作用的活动,针对灾害发生时突发性、紧迫性、破坏性和环境复杂性的特点,突出远近结合以及无线电测向搜索等实战能力的演练,在突然性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能够使业余无线电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通讯保障的后备军,是一次全国性的大演练。记者有幸参加了北京地区的应急通讯演练赛活动。这次全国救灾应急通讯抢险演练赛得到了全国广大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探路者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响应参与和支持,此次活动在风景秀丽的北京青龙湖公园举行,有来自北京各区县的近百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参与了演练赛,也引起了公园中不少游客的好奇和注意。演练分为突发灾害地区紧急集结,应急架设救灾抢险电台进行远距离和本地通讯以及无线电信号测向与搜索,GPS定向搜寻等几个方面内容。通过角逐, 73俱乐部 队 、牧羊人俱乐部队 、自由人俱乐部队 分别获得综合演练前三名;而 程向景 等获得个人无线电测向的前几名的好成绩,并且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在现场还组织了大众参与的环青龙湖徒步抢险计时赛;通过此次演练活动,许多参与者均表示不但锻炼了身体,回归了自然,而且学到了不少通讯知识,加强了应急通讯的意识,无线电爱好者明确了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使命。
此次演练得到了探路者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此次演练也是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每年必组织的应急通讯活动之一。协会还将定期的举行类似的演练活动,向公众普及无线电方面的科技知识,宣传防灾救灾知识,使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演练活动中不断地提高通讯技术,尤其是突发灾害时的通讯能力,不断地完善应急状态下业余无线电通讯保障体系,使我国的业余无线电界成为国家和社会救灾应急通讯中的中坚力量。
背景资料
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的概述
1.1应急通信是业余无线电的重要内容之一
1.2无线电通信在灾害条件下救死扶伤的重要性
1.2.1自然灾害,火灾,事故中因通信不善而失去第一救援时间的事例;
1.2.2灾害发生后争取第一救援时间的意义;
(如救护时间长短对各种创伤救治的影响等)
1.3业余无线电在近代、现代救灾应急通信中的功绩
1.3.1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1994年江苏水灾中的作用;
1.3.21980年墨西哥城大地震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首先送出震区消息;
1.3.3美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森林火灾、龙卷风、水灾、交通事故中的作用;
1.3.4日本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坂神地震中的作用;
1.3.5台湾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地震中的活动;
1.3.6美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911恐怖事件中的作用;
1.4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训练的必要性
1.4.1救灾应急通信的特点
1.4.1.1突发性
1.4.1.2紧迫性
1.4.1.3灾害的破坏性
(电源、常规有线及公众无线移动通信、业余中继台、道路交通、房屋、天线及电台设施等均可能遭到破坏,因而必须进行不依靠上述条件的训练)
1.4.1.4环境的复杂性
(灾害现场地点、可用救援资源地点、以及可参与联络的友台的不确定性,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最良好的秩序建立起自灾害现场到相关救援资源之间的接力链路,并十分准确地传输信息,是一项复杂而艰巨但是事关人命的工作,与平时的联络环境大不相同)
1.5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的训练内容
1.5.1对任务、以及不同任务的优先级别的清楚认识;
1.5.2熟悉本地各救援系统的组成、指挥中心地点、救援力量的实力;
1.5.3学习并熟练掌握应急通信语言、以及应有的联络风格,训练在恶劣条件下镇静、迅速、准确、简要地传输信息的能力;
1.5.4熟悉当地的应急公共呼叫频率、以及其它应急通信频率;
与本地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配合训练在突发情况下迅速建立转信网络、自动维持网络最佳秩序和效率的技巧;
1.5.5掌握在恶劣条件下开设电台、改善联络效果的技术;
(选择发射地点,架设天线,电力线、建筑物、自然地物等对电波传播的影响,节约电力,临时取电,等等)
1.5.6掌握本地区不同地点之间的联络效果,了解当地传播的特殊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在突发灾害时因选择错误地点进行不可能的盲目呼叫而损失宝贵的救援时间和电力;
1.5.7掌握自己设备的简易故障诊断和排除;
1.5.8练习使用对讲机寻找数十米范围内被困的对讲机持有者;
1.5.9学习自救和互救知识、消防知识。
业余无线电简介
业余无线电深受各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欢迎。并倍受各国政府重视的业余活动,它以一定的技术活动活动为依托。还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体育文化活动。
业余无线电通信活动,从本世纪初到现在已有八九十年的历史,这种联络从简单的电报与调幅电话发展到今天的单边带、调频、电传、电视等一系列技术复杂而又极为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活动。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国际无线电规则”规定,业余无线电通信活动属于业余业务(Amateur Service)范畴,即“业余爱好者,经正式核准的,单纯地由于个人兴趣有志于无线电技术的人员,不是为了营利而举办的,用以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进行各种技术探讨的业务”。
各国对设置无线电台都有一大套管理条例,装设任何无线电台必须得到该国有关部门的许可。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发展,1992年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颁布《个人业余无线电台管理暂行办法》,其第四条、第五条分别规定:“设置个人业余电台必须经相关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领取电台执照后方可使用”。“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指导下,依照本办法负责个人业余无线电台活动的组织实施”。所以,个人要设置业余电台,必须先向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CRSA)提出申请,获得批准领到电台执照,才可正式使用。
业余无线电台绝大多数是个人台,每人有一个电台呼号,没有重复。业余电台的呼号是颁发执照单位,在发给电台执照时分配给该台的标志。业余电台呼号的组成有三部分,即前缀、中间数字与后缀。前缀表示国家或地区,它可以是1个或2个英文字母,也可以是数字与字母的组合。呼号的前缀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的世界无线电行政会议(WARC)划分指定的,各国从国际呼号序列划分表中分配到该国的范围内,再规定出该国业余电台使用的前缀。例如:国际序列划分表中规定BAA~BZZ为中国所用,所以我国的有关部门需定BA、BD、BG、BR、BT、BY、BZ等冠字表示我国各种性质的业余电台,即BA、BD、BG为一、二、三级个人业余电台。不同的级别可以使用不同的频率和发射功率,换句通俗的话说,级别越高越能和更远的地方直接通联。而没有取得呼号和越级操作,都属于违法行为,严重的还能触犯刑律。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一种“WALKIETALKIE”是与业余无线电完全不同的通讯产品,由于它的使用频率和发射功率限制,所以不必要申请执照,虽然也是对讲机,却和业余无线电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小资料:
业余电台分为集体电台和个人电台两种。由团体申请设置,并由设台团体使用者称为集体业余电台,国际上常称为俱乐部电台(club station)。由爱好者本人申请设置并由本人操作使用的电台称为个人业余电台。
业余电台的几种玩法(通信的分类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交叉,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语言通信、空间通信、 月面无源发(反射)射通信(EME 即earth-moon-earth)、 QRP通信 、等幅电报通信、数据通信、无线电传无线电传简称RTTY(Radioteletype)、AMTOR方式通信、业余无线电分组数据交换通信(Packet radio)、"三叶草"方式(CLOVER)计算机通信、无线电传真(FAX) 、图象通信、慢扫描电视(SSTV )、海岛和野外通信。
玩业余电台必须加入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并取得相应的操作电台等级证书方可操作业余电台。所需步骤:入会、考操作证、验机、领照。中国无线电协会传真:67016974;电话:67025488、67020540、www.crsa.org.cn
我国业余无线电的历史
我国的业余无线电通信活动开始于1933年前后。当时在上海、杭州、济南、天津等几个大城市中相继出现了一些业余电台,在业余频段内,利用20米、40米波长的短波进行通信。那时,假如你打开业余收报机,就可以听到一连串CQ CQ CQ de XU9ZT…电报信号。其中CQ是广泛的呼叫代码,de表示呼叫发自何处,其中XU8ZT是呼叫电台的呼号。到了抗日战争初期,尤其是抗战胜利以后,业余无线电通信又有了新的发展。
在我国,最早成立的业余无线电组织是“中华业余无线电社”(简称CRC)。该社成立于1936年4月,总社设在杭州。当时在上海、北平、济南、开封、天津、郑州、广州等大城市,先后成立了分支社。社员共有300多人,其中设有业余电台的有200多人。那时电台按地区分成九个业余通信区,使用的电台呼号冠字为XU。例如,江苏、浙江为第八区。我国老业余家张让之(上海)的电台呼号为XU8ZT;中华业余无线电总社的呼号为XU8A;其它如广州岭南大学业余无线电社的呼号为XU6LN等。在该社成立前后,上海的少数外侨也有类似的业余无线电组织。
在抗战开始的1937年秋,上海和杭州两地的中华业余无线电社成员组成“中华业余无线电社非常时期服务部”,并联名写信给国民党政府要求参加抗日。后来成立的“业余无线电人员战时服务团”,属当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领导(那时,郭沫若任三厅厅长)。服务团团员分甲、乙、丙三种。甲种团员经申请核准后,设立业余收发信电台;乙种团员只设收信电台;丙种为一般团员。团员除按世界业余规则的频率、缩语,使用业余频段通信、宣传等,为抗战服务以外,不得作其它活动。战时服务团还曾通过斯沐特莱赠送给新四军二十部收发信机。后来,团部由长沙迁至重庆,总台也随同搬迁。于1940年9月间停止活动,并改组为“中国业余无线电协会”。简称CARL。1946年迁到南京,会址设在梅园新村。
1940年5月5日,协会组织了第一届空中年会。在年会活动中,有讨论会务、交流经验、宣读论文等项目,内容丰富多彩,与会者很有兴趣。除召开年会外,协会还组织出版了《无线电世界》等刊物,设立无线电夜校,举办无线电技术展览会和通报竞赛等活动。对当年无线电技术的普及与提高,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八、九月间全国各地业余家又都纷纷架机恢复活动,协会成员也逐年增加。到1947年第八届空中年会时,参加年会的有沈阳、长春、北平、天津、青岛、上海、南京、杭州、南昌、福州、太原、西安、汉口、重庆、贵阳、广州、兰州、玉门、昆明等22个空中联络电台的成员,达2000余人。那时,全国已拥有甲、乙、丙三种团体会员5000人以上;设有业余电台的不下400余人。其中会员以上海、天津为最多,成都、重庆、昆明、广州等次之。业余电台的呼号也从XU改为C,业余区划分也有所改变。那时在早晚的业余时间里,无线电业余家们又都戴上耳机,守候在心爱的收发信机旁,抓住每一个远方CQ呼叫信号,用无线电话(PHONE)和电码信号(CW)与之通话,借以交流经验,提高通信技术,改进收发信机的性能。这种乐趣是每一个业余家都深有体会的。
在四十年代,各地除了抗战前的老业余家外,又不断涌现出一批批业余爱好者。如上海、贵阳、昆明、桂林、宜昌、成都、宁厦等地都有许多积极参加业余通信活动的积极分子。在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冯秉铨(XU6LN)、孟昭英(XU5TH)、蔡金涛等同志,都是当年的业余无线电活动的老将。王光美同志也是辅仁大学的业余无线电活动家之一。
许许多多当年的无线电业余家,由于他们在无线电方面有所专长,今天已成为我国教育、科研、工交或国防战线上的技术骨干。由于几十年情况的变迁,还有许多当年的业余无线电专家,现在台湾、港澳和海外工作。如旅美物理学家任之恭教授和王安博士,也是当年昆明西南联大的业余无线电社的成员。
1949年上海解放不久,上海地区的一些业余家曾重新组织了业余无线电通信活动,在上海重新登记和发展了会员一千多人。活动内容有举办无线电技术讲座及学术讨论会等。由于当时的环境和建设工作的需要,各自奔赴不同的建设岗位,业余无线电协会的活动,也于1950年3月底暂告停止。
在解放后的三十多年间,业余无线电运动在中国大陆被赋予了浓厚的运动竞技的色彩。快速收发报、无线电测向、航模空模等成为了运动会上的运动项目。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间经常举行这些项目的比赛,中国一直是个中强手,有的项目至今还是中国拿金牌的保留节目。特别要提一下的,快速收发报在当时,中国的运动员创造了不少世界纪录。所以可以这么说,业余无线电活动在中国没有被中断过,而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的。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无线电的运动竞技的色彩将越来越淡,而成为人们的一种业余兴趣爱好。
1981年国务院批准在中国重新恢复业余电台活动后,业余电台活动才得以稳定的发展。十多年来,政府领导对业余电台也比较关注。江泽民主席在上海主持工作时,曾为上海少科站业余电台题词:“把上海市青少年业余无线电通信活动开展好”。1992年国家又开放了个人业余电台活动,到现在为止中国的业余电台已经有3000多个。期间,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在1992年举行了首届全国业余收听比赛,选手用统一的套件自己装配、调试,并抄收竞赛电台发出的报文。这一次有2000余人参加。1994、95年,协会又举行了全国10米波段FM通信试验。大家也是购买统一的套件制作、调试,并通过无委验机,取得临时的呼号,进行通信试验。这两次全国性的比赛,给中国业余无线电的发展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1997、98年我国沿海地区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又开展一系列的海岛通信活动(IOTA),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英国业余无线电协会(RSGB)IOTA委员会为此授予了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CRSA)1998年度最杰出IOTA DX远征奖,授予了龚万骢BA1DU、杨德豪BA7JA一级IOTA奖章。这是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首次获得的国际性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