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再造一个“五菱”
时光回转至两年前。
2002年6月4日上午,南宁国际大酒店内,来自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三方代表,在满场的掌声和闪烁的镜头前举起了酒杯,共同庆祝三方合资组建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中国加入世贸后建立的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也是入世后第一个汽车重组案例。
五菱柳机装配生产线,具备30万台发动机生产能力
但此时却与南宁的欢声笑语迥然相反,很多人也在摇头叹息:“五菱集团可能没戏唱了!”
他们的失落不难理解:重组前的五菱此时正处于企业飞速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全国微型车生产企业四强之一。三方合作后,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五菱集团)把核心的业务和最优良的资产无偿划拨给了合资企业,留下来的是急需提升竞争力的零部件和发动机企业以及初创的专用汽车业务。宝贝家当奉献出去,困难包袱全留下,老企业活下去都难,还“有戏”?这种痛苦,就像一辆在高速公路上跑得正欢的汽车,被撵到了羊肠小道上,只有看别人飞驰的份。
看着三方合资组建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以雄厚的资金技术后盾,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成为广西汽车行业中最耀眼的明星,五菱人“辉煌不再”的感觉更为强烈。 在这次合作中,五菱体现出了一种罕见大气。然而,这种气度和长远的眼光,是否能换来企业的提升与发展后劲?五菱集团这个土生土长的广西国企能否重新崛起?这些问题,不光是五菱员工,很多广西人都有同样的忧虑。
实现三方合作后,留下来支撑五菱集团发展的领导选择了重新创业的路子,他们向所有职工提出了新目标:从头再来,三年再造一个新五菱!
“领导没走,他们有决心,我们就有信心!”五菱集团的职工很快稳定了情绪,重新回到了岗位上。从这天起,关心五菱的人们便不断听到了好消息:
——2003年五菱集团销售收入达34.9亿元,当年就实现了与上汽通用五菱同步发展;
——2004年1-9月销售收入达到21.3亿,比2003年同期增长22.8%;
——在日前国家统计局最新排定的2003年度全国大型工业企业中,五菱集团与上汽通用五菱同时跻身全国大型工业和信息化500强企业,形成广西汽车工业两颗明珠交相辉映的喜人美景。其下属企业五菱联发、五菱柳机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五菱专用车公司的V1观光车获三项国家专利,副业五菱新事业公司荣获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仅仅三年的光阴,五菱集团就像它的车标——一只肋生双翅的老鹰一样,逆风飞扬翱翔云天,成就了一个令人惊叹的“五菱传奇”。
零部件--中国西南最大的生产基地
五菱集团的零部件体系原来比较弱小,形不成气候,管理分散、投资重复,原来的4个分厂都做冲压……对此五菱集团在三方合作后进行了战略调整,对零部件发展重新布局。集团将四个汽车零部件分厂重组,成立了柳州五菱汽车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同时设置了汽车座椅厂、车身附件厂、塑料件厂、车桥厂、制动器厂、冲焊件厂等六个区域工厂,加快向模块化、集成化生产方式发展,形成精益化生产。有了精益化生产,就容易对每个零件每个系统进行分析,降低成本。今年年初,五菱联发公司推行了国内较先进的管理模式“人人都是经营者”,把成本计算更加细化,一分一毫的降低成本。
对内抓质量降成本,对外搞好售后服务。上汽通用五菱是五菱联发的主要客户,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服务,五菱联发派人在整车厂提供在线跟班服务,每天都有几十号人“钉”在上汽通用五菱的生产线上三班倒,年年被评为上汽通用五菱的最佳供货商。在服务好老客户的同时,五菱联发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如今,五菱联发已形成30万台汽车的零部件配套能力,并掌握了微型车、轻型车零部件开发和制造的核心技术,成为广西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系统开发、模块化集成中心。2003年,五菱联发的零部件销售收入达10亿元,跻身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综合竞争力百强,成为中国西南最大的零部件生产基地。
发动机--分羹全国微车发动机四分之一市场
五菱柳机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8.4个亿,它已经连续几年在全国微车发动机市场占有24%的份额。目前除了主要供应上汽通用五菱,还赢得了一汽华利、北汽福田、长城皮卡等外地市场。
发动机的发展首先是抓住了市场机遇,这几年全国汽车行业涨“疯”了,每年平均30%的涨幅,为发动机行业提供了水涨船高的机会,问题是全国都在出手,要在这个涨疯了的市场中拿得更多的“蛋糕”,需要发动机质量水平更高,工艺更强。
这一点五菱柳机做到了,去年五菱柳机外部用户满意度达到75%,超过全国汽车行业68%的平均水平。在1997、1998年以前,五菱柳机的技改投入相对比较少,现在却动不动一年几千万技改项目。以前五菱柳机长期以“462”一个机型包打天下,现有465、491、474等多个品种,从0.8升到2.4升的发动机系列都有,只要有客户要,就能立即形成大批量生产。
专用车--倾力打造中国观光车第一品牌,成为业内全国领先的企业!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汽车行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各方热钱滚滚流进汽车市场,连不少手机、空调企业也造起了汽车。在造车热浪中,五菱集团冷静分析形势,专心主攻“轻,小、巧”的专用车。
2002年,五菱集团就对旗下的五菱专用车业务投资5000余万,经过二年多的努力,通过技改建设自动化生产线,现已拥有涂装、装配、特制、焊接四大工艺车间,以轻微型汽车底盘为基础,开发出五菱牌货柜车系列、大篷车系列、旅游观光车系列、自卸车系列、垃圾车系列、保温车系列、冷藏车系列等多种适应市场的系列车型,并具备承接用户特殊订单改装车业务的能力,目前微型专用车年生产能力已达2.5万辆,相当于可实现年产值8亿元以上。今年,五菱集团控股的五菱专用车制造公司正式分立运作。
在五菱专用车制造公司采访,最吸引记者眼球的要属造型轻盈、工艺精巧的V1观光车,这里不仅有安全环保的电动观光车,还有排放达欧2标准的内燃机观光车,让观光车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诠释,被广泛运用于房地产小区、旅游景点、公共场所等。漂亮的V1观光车一面世就广受欢迎,销往广东、浙江、江苏、湖南等多个省,桂林阳朔一次就定了50~60台。在梧州,五菱V1观光车和骑楼城共同打造千年古城、百年商埠的旅游品牌和韵味。在柳州,五菱观光车更是成为新人嫁娶的吉祥婚车,而广西临桂县也正逐步使用五菱观光车替代城市交通运输;广西凭祥市为提升城市形象,政府发文用五菱观光车取缔野马车在市内运营;广西东兴市因使用五菱观光车,为此获得评选文明城市的加分。此外,在广西大学、广西工学院等高校,五菱观光车还成了校园交通车……
五菱专用车制造公司老总韦宏文告诉记者:“我们的目标是:依托五菱专业汽车技术,倾力打造中国观光车第一品牌,”成为专用车在全国领先的企业!
企业文化--五菱发展的“动力之源”
在五菱集团“再造一个五菱”的过程中,专用车、发动机、零部件无疑如同火箭的三个不可或缺的助推器,而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企业文化,则是五菱最关键的“动力之源”。
2001年5月,五菱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形成:企业宗旨——造人、造车、造企业;核心价值观——以五菱发展为重,继承、学习、创新,客户至上,以人为本、团队合作。
在三方合作的过程中,五菱各级领导以企业价值观为标尺,与员工谈企业宗旨、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企业远景;组织各种座谈会,利用网络平台与员工对话交流,教育和引导广大员工以长远眼光,积极心态投入公司的改革浪潮。“上下同欲者胜”,在明确的企业文化引导下,公司全体员工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抚平企业重组变革的阵痛,推动五菱发展的责任。与此同时,五菱集团用文化引领和支撑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战略、组织、流程、人力资源、领导……。由此,新的五菱管理理念逐步孕育形成。
管理要提升,一定要创新、改革。“继承、学习、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在管理创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精益生产五菱化”的新管理模式推进过程中,新观念、新方法、新制度层出不穷。例如:“质量是制造出来的”理念,使企业产品管理质量稳步提升;工段建设的加强,促进基层五菱员工价值的提升,员工自发提出“组员班长化,班长段长化,段长主任化”的管理思想,在传递经营管理压力的同时,实现了职能下移和员工自主管理。与此同时,五菱积极“造就善于学习和创新,富有使命感和成就感的五菱人”,大胆启用年轻人运作各种新工程和新项目,让许多员工在五菱找到了自己事业发展的平台。
一系列的管理文化的创新改变了五菱40多年固有的传统管理方式。管理文化的创新转变了企业决策者的价值观、信念及行为准则,指导着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企业的改革得以积极推进。
五菱集团深入推进“用户满意工程”,真正落实“客户至上”核心价值观,提升五菱的竞争力。公司上下围绕“为用户创造价值”这个中心,结合各自的特点,深入开展“找用户、找缺陷(抱怨)、找措施”的“三找”活动、团队建设活动、业务流程研讨及优化等活动,逐步理顺了企业内外的客户链,引导员工主动延伸服务内涵。
优秀的企业文化在造就持续成功的企业,今天,五菱集团全体员工都在努力实现“一二三”工程,一是再造一个五菱,实现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二是两个上市,力争五菱柳机国内上市、五菱集团海外上市;三是发展三大产业,重点发展专用车、零部件、发动机三大主导产业;与此同时,五菱集团加快把公司三大核心业务外的非核心业务、辅助性业务逐步从五菱的主体企业剥离,推向市场,进行民营化和社会化改造,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实现产权多元化的配置,迅速提升企业核心业务能力,把五菱集团建成国内汽车行业的强势企业。
五菱集团正在不断续写着更多的五菱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