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五大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 09:12  中国经济时报

  随着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跨国公司全部进入中国,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纷纷来华投资建厂或与国内零部件厂进行技术合作,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但同时我国零部件产业在竞争实力上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也开始暴露。

  (1)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结构变化的需要

  我国零部件产业是在商用车零部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比较完善的商用车核心零部件配套体系。在乘用车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除了个别企业在拓展乘用车零部件市场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以外,多数企业零部件投资未能充分发挥其效能,甚至失去了技术升级的机会。因此,我国零部件产业应该在“以商用车求生存”的基础上,迅速转向“以乘用车求发展”上来。

  (2)研发能力不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研发能力是零部件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国际零部件供应商十分重视研发能力的建设和投入,如韩国万都、德国贝洱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都达到销售收入的6%~7%,同时也具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研发体系,如贝洱的6个阶段7个步骤。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列入产品目录的汽车产品才6504种,到了1998年,汽车产品就有了6大类19565多种,仅2002年,各整车企业就推出新车型97种之多。所以,在全社会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的今天,必要的基础研发、产品研发能力是成为一级供应商的必要条件。尽管部分企业参照国际标准建立起了试验室,拥有比较齐全的试验设备,但大多数试验装备未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研发能力还停留在适应性研发的水平。

  (3)营销能力不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

  一是过分依赖销售部门、销售人员对市场的作用。确实,销售部门、销售人员对市场销售的作用十分重要,但销售工作毕竟只是企业营销的一个环节,企业内部体制和机制对销售部门、销售人员有效、快捷的呼应和支撑作用不能忽视。

  二是重视已有市场的占有,忽视潜在市场的前期开发。随着同步研发的展开,零部件企业必须密切跟踪整车企业的发展规划,力求在概念研发阶段就主动参与,先入为主,扩大市场。

  (4)制造能力不适应用户对质量的需要

  我国零部件绝大多数企业都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的第三方认证,有的企业还通过了QS9000或TS16949质量体系标准的第三方认证,但总的说来,制造能力的不足是质量控制最薄弱的环节。国际先进的零部件企业,交付不良品率都在100PPM以下,而我国零部件企业要达到这一水平还有很大距离。

  (5)成本控制能力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随着整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价格战是经常被使用的手段之一,整车企业必然将价格的降低向零部件供应商转嫁。同时,在QCDS或QCDD的竞争原则下,成本因素是最好量化的因素,也是市场竞争中最敏感的因素。而成本控制能力却不是我国零部件企业的优势。(汪卫东)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