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少林汽车:“躺在荣誉上睡觉的企业没有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9日 10:08  中国交通报汽车周刊

  对话背景:2004年9月1日,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少林牌”大中型客车,荣膺“2004年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消息一经传出,便在客车行业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少林客车以自己不俗的业绩成为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少林汽车人的荣誉观如何?当笔者就此发出对话邀请时,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文昌没有婉拒,而是在第一时间爽快地袒露了心迹。

  笔者:周董,首先恭喜贵公司获此殊荣。在你看来,是意外之喜还是实至名归?

  周文昌:谢谢。中国名牌作为中国企业的“奥斯卡金奖”,我们能获此殊荣,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感到无比的自豪。这既是对我们20年持之以恒、不懈追求努力的认可,也是对少林客车品牌战略的肯定。总之,就像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拿金牌一样,来之不易!

  笔者:常言道,创业难,守业更难。同样,创名牌不易,保名牌也决非易事。你现在的感觉如何?

  周文昌:自北京领奖回来,看到公司上下欢欣鼓舞、热情空前高涨,在为之高兴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面临的巨大压力。我们获此殊荣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是实实在在的好产品,二是周到体贴的服务。产品是基础,服务是制胜的保障,两者缺一不可。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只是说明我们20年来始终坚持“少林功夫少林车用户满意在少林”这一质量方针是正确的,将“创建名牌产品实现品牌效益”作为永恒的质量目标走对了路。我经常给我的同仁灌输这样的思想:名牌是心血浇灌出来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制造名牌。尽管我们获得了“中国名牌”的桂冠,但丝毫不值得沾沾自喜。名牌于心,于你心,于我心,真正深入大家心,才是真正的中国名牌。

  客观地说,没有获得中国名牌荣誉的企业,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是我们的参照系,现在和今后依然如此。作为客车行业4家获此殊荣的企业之一,我们的压力最大。我们不能陶醉在荣耀的光环里,荣誉只能代表昨天。事实上,这次获奖,我感觉到更多的是压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躺在荣誉上睡大觉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是要掉队的。当然,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对任何企业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可能你也感到纳闷,为什么没开一个庆祝会。我想,表达心情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对于少林汽车人来说,“中国名牌”只能是一根鞭子,在它的不断鞭策之下,我们只有继续努力。这项荣誉光靠保是保不住的,为了使它在我们少林汽车公司永久地安家,我们只有一如继往地继续打拼下去。获得“中国名牌”这一称号,对于我们来说仅仅是个开端,我们面前的路更长也更为艰难。对我个人而言当务之急不是组织所谓的庆祝,而是以此为契机,继续全面提升团队的素质,朝乾夕惕、孜孜不懈,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笔者:人们对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20年来发展的成败得失褒贬不一,对其用市场换技术的路子更是非议较多。现实是市场让出去了,而核心技术却掌握不多。相反,倒是不太引人注目的坚持走自主发展之路的客车行业快速成长起来了,在自主品牌创造方面取得的业绩令人瞩目。那么,可不可以这样说,此次4家客车企业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是社会对客车行业快速发展模式的肯定。

  周文昌:这个话题似乎有点大了。就国际形势来看,大鳄的实力太强,社会分工细化,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渗透越来越深。在此背景下,谈商用车与乘用车究竟何种发展模式最佳,恐怕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此次国家首评4个品牌的客车为“中国名牌产品”,说明中国客车在竞争中已经初步成熟,在某种意义上讲,已能担当起自主发展的先锋角色。希望客车名牌的评定相对于民族轿车类别来说会是一种尝试。

  中国客车工业的发展,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隐忧:高速增长能保持多久?如何应对日益惨烈的市场竞争?在外资引进与整合博弈中如何保住民族品牌?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新命题。所以,与轿车相比,中国客车并没有太多值得骄傲的资本。

  笔者:两年前我们对话的时候您曾大胆推断,中国客车行业的大整合即将在三五年内结束。眼下看来,行业整合似乎并没有如您预测的那样快。

  周文昌:离收网可能不远了。生产集中度提高了,品牌企业整合资源的步子迈快了,不是吗?欧Ⅱ排放法规的强制实施,肯定会清洗掉一大批散兵游勇。随着国家环保门槛的提高,三两年后,客车企业将由现在的近百家淘汰剩下30家左右。“中国名牌”花落4家客车企业,也暗合了我估计的“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这种竞争格局短期内不大可能发生大的变化,国内客车企业不缺资本,只要有实力,“钱”途光明;也不缺品牌,但缺乏名牌,尤其是能叫响国际市场的名牌。中国所缺少的是理念的创新及管理的优化,当然也包括营销,在今后的行业整合中,“软”的力量将占主导地位。企业间比拼的将是持续的学习能力,竞争的将是谁的管理理念先进,品牌生命力强。所以,品牌的强大力量就凸现出来了。今后,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也许不用花一分钱只要把牌子拿出来,就能整合一家弱势企业。应该看到,在以品牌为利器的整合中,有合资背景的,并没有占多少绝对优势。这是因为中国客车合资之路当前遇到的问题还没有很好的一一破解。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不变。

  王晓瑞 张世科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老总语录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