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丰田为平怨气送礼 一汽笑纳混合动力“先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 08:26  南方周末
丰田为平怨气送礼一汽笑纳混合动力“先驱”

PRIUS(先驱)的独特之处在于--同时装有汽油发动机和电动机两套系统

  丰田与广汽合作生产佳美轿车,令一汽无法释怀,一汽想让丰田付出更大的代价———于是混合动力技术展现在一汽的视野中

  9月15日,一汽集团和丰田汽车公司就混合动力汽车PRIUS(先驱)在中国生产等事宜达成一致。

  那辆名为PRIUS的轿车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却是一个赫赫有名的角色———全球最早实现产业化的混合动力轿车。

  根据双方协议,将成立一个新的合资公司,在中国生产该车。引人注目的是,此前,丰田公司从未在日本以外任何地方生产过该车。

  同时,10天之前,丰田和广州汽车集团签订了合资协议,生产丰田佳美轿车。10天后,丰田和一汽签订该协议。此举被普遍认为,丰田在大打平衡牌。

  混合动力轿车驶向中国

  PRIUS轿车于1997年正式推出市场。目前,丰田公司已经推出了第二代PRIUS轿车。丰田汽车公司的泷本专务说,截至今年7月,PRIUS轿车以及丰田旗下混合动力汽车共销售了258815辆。

  该车的独特之处在于———同时装有汽油发动机和电动机两套系统。启动、加速和上坡时两套系统同时出力;刹车时能量逆向存入蓄电池;平稳行驶时,由蓄电池驱使电动机单独出力,不再用油。因此,该车在节油和低排放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在不同的季节里,丰田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和丰田花冠轿车作了对比测试。测试表明,在市区行驶时,PRIUS油耗为4.8升/百公里,花冠是8.64升/百公里。在市郊行驶时,PRIUS油耗为5.12升/百公里,花冠是7.28升/百公里。

  在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的难题时,全球各汽车厂商都在寻找新的动力以减少能源消耗以及降低排放污染。

  目前,全球各主要汽车厂商在寻求新动力方面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以通用为代表的氢动力和以丰田为代表的混合动力。

  尽管人们认为,混合动力只是一个过渡技术,而终极目标将是零排放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然而,眼下在产业化方面有较大进展的,当首推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

  丰田一直没有将该车拿到日本以外的地方去生产。据说,对此技术的输出,日本政府也有比较严格的限制。

  丰田公司称,之所以拿到中国来生产该车,是因为看到了中国在环保汽车方面巨大的市场以及新产业政策激励的缘故。

  预计明年在中国市场推出这款车。目前,该车在美国售价两万余美元,高于同级别传统轿车数千美元。至于在中国的定价,双方都没有明确回答。但料定要比传统技术轿车要高30%以上。

  对于该车的市场前景,目前还无法作出预料。但一汽集团表示,该车在中国生产更大的意义将是一汽集团能够向丰田公司学习掌握该技术。

  一汽集团副总工程师李骏说,近年来一汽集团在混合动力的研发方面颇有进展。此次与丰田的合作,期望将在如何产业化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作为一汽集团副总工程师,李骏当然做如是想法。但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想的恐怕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突然”的合作

  此次合作中,有许多令人不解之处。

  合作协议已签,但双方对产能、市场预计、大致定价乃至产地都没有最终确定。无论会前会后,中日双方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至于为何在中国生产,丰田几位高层只是在强调,中国的新产业政策对此有鼓励。而事实上,目前中央政府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可供执行的政策。

  对于向来行事谨慎细致的日本人来说,这出乎常理。对于一向自信的丰田公司而言,他们没有必要连产能和产地都去隐瞒———尤其在已签了合作协议之后。

  合理的解释恐怕是,这是一次突然的合作。换而言之,不是不想说,而是说不出来。

  事实上,一汽集团一直在作混合动力方面的研发,时间已有四五年了。一汽当然知道丰田在这方面的世界领先水平。那么,一汽想得到丰田这方面的技术支持,心态势必迫切。但丰田一直不愿把技术轻易授人。

  因为,在2002年9月公布的一汽和丰田的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中,并没有这项内容。关于这点,一汽集团负责谈判事宜的副总经理金毅也承认,此次合作突破了原有框架。

  直到今年7月,公开的传媒报道显示,丰田想在中国销售PRIUS,正在等待有关部门的许可。这意味着,至少到7月份,丰田并没有准备把PRIUS拿到中国来生产。

  然而,世事多变,两个多月后,双方在北京钓鱼台签订了PRIUS合资生产协议。有细心者发现,出席此次仪式的丰田方面人士级别比10天前出席广汽合资协议的要高。

  丰田把佳美轿车拿到广州汽车集团生产为一汽所不喜,业界皆知。佳美轿车是丰田在全球最畅销的中级轿车,在中国一直极具口碑。而广汽实力较一汽自然弱了许多。丰田拿最畅销的车来武装广汽,以制衡一汽,自然在情理之中。

  同时,更难以让一汽释怀的恐怕是,为了铺平与丰田的全面合资之路,一汽扫清了所有政策障碍。始料未及的是,在扫清政策障碍的同时,一汽事实上帮助丰田争取到了另外一张轿车合资牌照,终有今日广汽之事。

  一汽自然要另行讨价还价。此番要价,绝非给一汽拿几个新车型就能息事宁人———一汽想让丰田付出更大代价。

  同时,一汽并不着急丰田是否能够拿来更多车型。因为,广汽丰田还在规划建设当中。丰田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全部和一汽合作。在竞争如当下激烈之态势,丰田为了与各大厂商在中国竞争,也必须拿更多车型进入。因此,如果一汽利用此次要价机会去和丰田谈数个新车型的引入,得不偿失。

  利不在眼下

  一汽让丰田掏出了混合动力的新技术,在数年或十数年后,业界可以看到此次要价的巨大价值。

  眼下,在传统的动力技术方面,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先进技术多年。而目前,全球各大厂商都在寻求新动力技术的突破。中央有关部门曾经组织人力物力试图在电动车方面有所突破,后无功而返。事实证明,混合动力是眼下一条可行之路。

  一汽集团向来以共和国汽车产业长子自居。在国内汽车厂商里,总是强调民族情结的恐怕只是一汽。是否能够在未来新动力技术的比赛中不掉队,这应当是长子所思所想所为之事。

  这场比赛在中国也即将鸣枪。就在丰田和一汽签订协议的前一天,通用中国宣布,一两年内将在中国生产混合动力轿车。

  如果一汽借此机会,能够在自主混合动力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对于国内汽车产业都将功莫大焉。对于一汽以及竺延风而言,这或许比多引入一个更为赚钱的车型价值更大。

  从此次协议签订的匆忙以及各方面准备不足来看,此次谈判当极为艰难。在产能甚至产地都未确定时,就立即召开发布会,大告天下。或许一汽集团担心有变,立即生米煮成熟饭。

  尽管现在看起来已经是板上钉钉,但技术在别人手里掌握,一汽能够学到多少还有很多变数。况且,日本政府严格限制新技术输出,这也能够成为丰田很好的挡箭牌。

  本报记者 栗源

(编辑:苏雨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