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汽车合同签订不规范,消费者遇到问题常常苦于投诉无门;同样也因为合同签订不规范,经销商只能背上本不该背的“黑锅”。由上海市汽车销售行业协会制定、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监制的《上海市汽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经过集思广益及反复修改,于2004年9月16日通过第三稿,目前开始在相关媒体公开征询消费者意见。在《文本》制定过程中,制定者将许多新鲜的元素注入汽车买卖合同,在此我们不妨解读文本中最突出的七大新元素,深入了解这一具有“行规”意义的合同文本。
●销售合同与服务合同分列销
售合同与服务合同分开是《文本》最大的进步。2004年1至2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接到69起关于汽车消费的投诉,而其中真正涉及违反合同本身的投诉并不多,主要是关于汽车产品和汽车服务的投诉。
负责起草该合同的沪江律师事务所周有安律师认为:将销售合同与服务合同分开有利于进一步细分责任。对消费者来说,由于《委托服务协议》明确了各项服务的内容和收费,可避免购车过程中常出现的“服务费是一笔糊涂帐”的情况;对经销商来说,通过该协议可以向消费者说明,服务也是经销商的业务范围,之所以提供免费的服务,实质是经销商为促进汽车销售而提供的增值服务。同时,由于经销商与消费者签订的是委托合同,从这一层面来说,经销商只对服务的过程负责,而不对服务的结果负责,明确服务的最终责任承担者为消费者本人。
●率先加入“召回”内容备
受关注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将于10月1日起开始实施,《文本》第一个将《召回》内容写入,充分体现超前性和与国际接轨的高瞻远瞩。由于汽车召回的具体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对汽车召回的具体条件还不能作出明确的规定,在综合国际惯例和各方意见后,《文本》将召回的条件暂定为:消费者所购汽车在保养期内出现质量问题,如经过生产厂或者生产厂指定的特约维修站5次以上修理,仍不能使该车保持正常使用状态,或者该车在保修期内,在维修站修理累计30天(不包括零配件的在途时间)仍不能使用的,消费者有权要求更换新车,或者有权要求退车返回购车款。当然,目前只是与国际惯例尽量衔接上,具体怎么操作还要等《召回》具体实施后再根据具体情况改定。
●完善车辆交接手续车
辆交接不慎谁之过?消费者是外行,不了解交接的标准,而经销商也往往会由于一时疏忽等原因而有所遗漏,更何况,有些涉及到文件交接的手续,如没有详细的签收单作为凭证,容易出现经销商和消费者相互扯皮的情况。
为此《文本》在附件中附加《车辆交接单》和《车辆验收备忘录》。《车辆交接单》主要是消费者和经销商之间关于车辆和随车文件如发票、合格证、购置税凭证等文件类的交接;《车辆验收备忘录》则主要是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质量问题的验收状况如外观是否完好、灯光是否亮等项目的验收清单。
●第三种付款方式目
前汽车消费过程中的付款方式主要有两种,即一次性付款和按揭付款。而《文本》还出现第三种付款方式———分期付款。据周律师介绍,“分期付款”在国外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付款方式。消费者在买车时先付一部分款项,即可获得该车的使用权甚至产权,买卖双方约定付余款的期限,消费者在约定的期限付清余款。我国目前之所以没有这种付款方式,一方面是因为以前基本还处于卖方市场;另一方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制。周律师认为,随着买方市场的来临和信用体制的完善,分期付款将很快成为一种可行的适合市场需求的新的付款方式。
●加强对欺诈行为的处罚明
知车辆有瑕疵却故意隐瞒;明知是试乘试驾车,却把路码表拔掉以新车的价格售出。针对这些汽车销售市场“猫腻”现象,《文本》加强对汽车销售过程中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文本》规定:经销商如有故意隐瞒汽车产品质量、以次充好、提供虚假材料等欺诈行为,乙方有权要求退车、双倍返还购车款并赔偿损失。有的经销商认为处罚力度过于严厉,而周律师认为,制定《文本》就是要保护消费者正当权益,规范汽车销售市场,只有条款严厉才能根治不正之风,培养起整个市场良好的秩序。
●不可抗力免责条款国
家加强宏观调控需紧缩贷款,有消费者因贷款不成将经销商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保险公司保费涨价,有消费者拒付超出原约定保费部分;车管所停电致使经销商上牌不成,不能在约定期限内交车,消费者要求赔偿……汽车销售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以往,一些消费者认为这些都是经销商服务不到位,甚至认为是经销商的违约行为,应该承担责任。而《文本》本着公平的原则,将这些经销商无力左右的事作为不可抗力加入了免责条款中,这将避免许多本不该发生的纠纷。
●中文说明书《产品质量法》规定了厂家必须提供中文说明书,但是在汽车销售过程中,一些产品由于数量很少,特别是一些进口的特种工程车,往往不附有中文说明书。虽然提供英文说明书的卖方必须在事先得到买方的认可,但是,在使用中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很有可能会因为没有中文说明书而产生翻译上的歧义,很难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为此,《文本》明确规定提供中文说明书是生产厂家的义务。
俞凌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