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州跨入佳美期 董事长张房有解构丰田新图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1日 10:22  21世纪经济报道

丰田章男资料图片 张房有资料图片丰

  合资公司董事会已经成立,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出任董事长一职,副董事长由丰田汽车专务董事丰田章男担任。

  广州丰田项目落地,可以被认为是后来者丰田厚积薄发的一击吗?

  当然。

  北与一汽合资,南与广汽联姻,丰田中国“南北夹击”之势毕现,将可能成为第一梯队的有力竞争者。

  起身,向南行,来到中国最南端的汽车重镇———广州,落定。

  9月6日,丰田如期而至。

  当天上午9时,数十公里外的南沙黄阁镇,广州丰田生产基地内,工人集聚,机器轰鸣。这一天,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汽)与丰田汽车合资项目———广州丰田正式挂牌。

  挂牌仪式上,广汽董事长张房有向记者透露,“合资公司董事会已经成立,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出任董事长一职,副董事长由丰田汽车专务董事丰田章男担任。另外,董事会中双方各有4名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亦已酝酿好,稍后即会揭晓。”

  根据双方的协议,广州丰田投资总额为38.21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13亿元人民币,广汽和丰田各持50%的股份。按计划,广州丰田将于2006年上半年投产,第一款产品为,丰田的高档车旗舰———佳美。

  与一汽合资后,再与广汽结盟,丰田在中国市场已经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迟到的丰田在战略布局上,终于可以与大众通用两大巨头平起平坐。

  广州进入“佳美期”

  2003年3月,广汽集团开始与丰田接触,以图引进丰田高档车项目。3个月后的6月26日,双方签订技术协议,6月28日上报立项。从上报立项到获批,共用了1年1个月零4天。

  不到1年半的时间,丰田完成了中国的南行攻略。

  根据广州丰田的生产计划,新一代“Camry”轿车(佳美)的起步生产能力为10万台/年。广州丰田将自建销售体系。为了专注经营国产佳美,防止同一品牌竞争,届时丰田将停止向中国出口日本原产佳美。

  丰田“佳美”是目前丰田出口到中国数量最多的车型。对于丰田来说,在中国市场的主战场———中级车领域,目前还没有能与“佳美”车型相竞争的产品。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丰田选择与大众、宝马“国产进口双保险”不同的战略,停止进口佳美的决定是明智的。这不仅可以避免两者的正面冲突,同时丰田还可以利用广州丰田生产的佳美打入国际市场。

  据丰田有关人士透露,丰田根据佳美的市场情况,亦有可能考虑将与佳美相关联的多用途车和运动型车引进国内。如果这样,在乘用车战略上,丰田在中国的产品线将初步趋于完整。

  因此,有业内人士这样预测,佳美实现国产化,极可能改变中国整个中高档乘用车市场的格局。

  佳美的市场杀伤力固然可怕,但是,丰田的野心还不仅仅于此。

  2003年上海国际车展上,丰田有关负责人曾表示,丰田原定10%的中国市场预期份额,将调整到15%到20%。当时丰田的解释是,主要鉴于与一汽签署合作生产皇冠、花冠新车型协议。

  与最大的竞争对手大众、通用相比,丰田的产品线之丰富,是后两家无法比拟的。

  广汽相关人员告诉记者,2004年2月奠基的广汽丰田发动机项目将生产2.0L———2.4LAZ系列发动机。在丰田的产品系列中,装备这两款发动机的主要车型除佳美外,还有丰田的RAV4(定位与本田C—RV相同的城市SUV)。据透露丰田RAV4也将国产,并极可能落户广州,而丰田的商用车也将很可能牵手广汽。

  丰田方面也表示,“有意将豪华车型雷克萨斯本土化生产,但是不能确定时间表。”丰田计划为中国客户量身定做豪华轿车的策略已经显现。

  丰田针对中国市场开发制造,建造于一海之隔的日本本土的豪华车基地的构想,可以成为合理的推想。广汽相关人员透露,广汽对丰田此信息是了如指掌,必将力争雷克萨斯落户广州。

  丰田中国合围

  广州丰田挂牌后,大众一度堪为经典的“南北大众”布局被丰田彻底翻版———通过南北基地互相配合,对中国市场形成“夹击”之势。这一布局,将有助丰田在中国市场上尽快追赶,并最终超过竞争对手。

  目前,天津的合资工厂年产花冠和威驰12万辆,2005年春季还要投产10万~15万辆的皇冠,再加上四川合资公司生产的喀斯特、霸道1万辆,长春合资公司生产的陆地巡洋舰1万辆,这样在2005年春季丰田在中国就已经拥有近30万辆的生产能力。2006年广州合资公司投产后,整个丰田集团在中国的生产台数有可能达到50万辆。

  同时,丰田已经精心地构建起了一个遍布全国各省的庞大销售、服务网络,其中SCTM认定店(国产车销售)26家;3S网点(车辆、零部件销售及维修服务)114家;TASS(维修服务)62家(3S除外);ADD(零部件销售)13家。

  丰田还花费500亿日元巨资兴建零部件厂,共成立了57家合资和独资零部件企业。这些零部件厂几乎囊括轿车生产的方方面面,遍布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

  丰田在中国的上下游产业布局上,已经形成合围。

  南北丰田平衡术

  此前有日本媒体报道,丰田总部已经宣布:在2010年之前,向中国市场输出10款丰田新车型。目前,丰田已经宣布将在中国生产的车型只有四种。广州丰田挂牌后,丰田的产品分配计划,将成为中国两个合伙伙伴———一汽和广汽———争夺的焦点。

  2002年8月,丰田宣布与一汽合作后,当时业界的一致看法是,丰田在中国的战略布局已经明朗:高档豪华轿车在一汽合资制造,中低档的经济型轿车在天汽合资制造,商用车、特色车(SUV/MPV等)在四川丰田合资制造。业界普遍认为,这将是丰田在中国投资生产最终的,也是最理想的战略构架。

  但是,事态的发展并没有按照外界的设想发展。仅仅过了一年,2003年6月23日,丰田与广汽突然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秘密筹建广州丰田。

  2002年,一汽丰田挂牌之初,丰田曾慷慨地许诺,将全系列的车型投放在与一汽合资的新公司里。当时有专家尖锐地指出,一汽和丰田的合作是没有资金合作的“战略合作”。根据丰田与一汽对外发布的资料,丰田将4款越野车给一汽,但真正让一汽感到满意的其实只有天津的轿车基地,该基地以生产皇冠系列的轿车为主。

  与一汽一样,广汽野心同样不小。“只有佳美一种车型是满足不了广汽胃口的,丰田应该考虑在广州引进中高档、豪华等多种车型。”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汽车系黄向东教授接受采访时分析。

  根据广州市的规划,2006年广州丰田投产后,广州汽车工业年产值可望达到2000亿元,将成为广州首个突破千亿元产值的龙头产业,“广州丰田承担了多少期望和任务是可想而知的。”黄向东告诉记者,如何分配车型,平衡一汽、广汽间的关系是丰田一重要课题。

  此前,丰田章男曾对外宣布,将着手整合在华所有渠道,希望借助一汽丰田的成熟销售网络同时销售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的产品。但是在挂牌仪式上,面对记者的提问,丰田、广汽双方均否认并网销售说,表示“要自建销售渠道”。

  对这一说法,广州一汽车经销商告诉记者,此举意味着,以往在一汽丰田4S店内常见的佳美将消失。

  目前,丰田在广州丰田里拥有比一汽丰田更多的控制权。如何利用一汽与广汽的微妙关系,已经成为丰田的一个新课题。利用好了,丰田可通过广汽的参股合作来制衡一汽,与本田、日产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形成日系车的集群优势。

  广州的丰田发动芯

  8月底,《广东省汽车工业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以下称《发展规划》)正式出炉。这份由广东省发改委联合广东省汽车行业协会和广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共同编制的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广东省汽车产能计划达到160万辆。

  选择广州丰田挂牌前夕,发布《发展规划》绝非是时间巧合。

  记者了解到,《发展规划》是在今年初发布的《广东省汽车工业竞争力研究报告》(以下称《竞争力报告》)的基础上制订的。记者采访《竞争力报告》起草单位———中元国际投资咨询中心(以下称中元投资)获知:《竞争力报告》对2010年广东汽车产能的预测是100万辆,比《发展规划》公布的数据居然有60万辆的差距。

  “我们认为,100万辆是个比较稳妥,且较乐观的预测。”中元投资一位参与起草的专家告诉记者。《竞争力报告》对100万辆的结构分析有三部分,一是现有产能;二是在建、在批项目,这部分占据比例较大;三是关于可能兴建项目的客观预测。

  这位专家认为,多出60万辆之差来源于第三部分,而当时《竞争力报告》将广州丰田项目列入了这一部分。“由此可看出,广东省给予了广州丰田项目的预测值颇高的发展规划,将丰田视为广东汽车工业腾飞的发动芯。”

  会后,广汽总工程师袁仲荣向记者透露,到2010年,以此为核心的丰田汽车城年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的水平,而基本分配:丰田占到80%,零配件、物流配套设施和其他项目占到20%。广州将有可能从而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之一,并完全有可能成为全球主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

  业内人士分析,在此《发展规划》驱动下,广东省会给予丰田相关优惠政策及大力支持,而丰田亦将广东视为中国市场的“发动芯”。

  张房有告诉记者:“年产10万台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如果市场需要,我们随时扩产到25万辆,不需要花太大功夫!”

  本报记者 盖新 广州报道
(编辑:苏雨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