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身材 大智慧--克莱斯勒 Crossfire VS 尼桑 350Z
它们同双门跑车行列,同样拥有娇小的身材、诱人的线条、身手不凡,在华丽的外表下却性格迥异,各有所长。
应当说,我们是怀着迫切的心情来对这两款车进行测试的。其实,我们以前就对这两辆车有所介绍,但仅有这些是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车迷朋友的胃口。早在一年前,350Z便在加利福尼亚现身车市,并在人们的瞩目下环洛杉矶巡回一周,而在德国,Crossfire也正式上市。然而这两部令人瞩目的作品却鲜有共同之处,突出体现在它们的外观上。在试车过程中,可以感动这两部车在骨子里更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正是我们将这两部车放在车迷面前,加以比较的原因。
先从共同之处说起。首先,这两款双人跑车在价格上处于同一价位(大约38000欧元,上下浮动不是很大,其中包括必要的配件),发动机均为6缸,排量也都在3升以上。由此可见,这两款车同时瞄准了美国市场,其中,尽管Crossfire在美国注册(实际上Crossfire使用了大量的奔驰公司的材料),但仍然按照欧洲标准进行设计。很显然,Crossfire与350Z并非平庸之辈,它们的设计风格毫无疑问是这类跑车家族中的典范。
Crossfire有着令人过目不忘的气质,这要归功于它对以往优点的传承和综合。尾部浑圆而结实,排气管处身中部,这种造型设计是这类车中最为美观和独特的。从它身上,我们依稀看到70年代Crossfire Sting Ray和Cheetah Chevy的影子,后者气势咄咄逼人,在欧洲它几乎不为人所知,但在美国却家喻户晓。350Z虽然在外观上比Crossfire少了一些惹眼的东西,但决不逊色。350Z的日本设计师希望能够使它在设计方面与以往的同系列产品有某种血缘关系,并加以传承发展。“Z”便是其运动系列的编号,值得一提的是,“Z”是英文字母表中的最后一个,以“Z”来命名该系列的跑车并不是一个偶然的选择,负责该系列设计的日本设计师解释说,“Z”本身含有“极限”的意义。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350Z确确实实无愧于“极限”这一含义。
这部车子只能容纳两个人,但这两个座位在设计上却各不相同。驾驶席舒适贴身,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乘客席则追求宽敞、柔软,给人很舒服的感觉。驾驶舱的空间并不是很大,如果坐进一位彪形大汉的话,恐怕就要难受一点了。座位后面留有一小部分空间,安置了一个带盖板的杂物盒。Crossfire的情况与之大同小异,驾驶舱的空间大小与前者没有太大区别。再回来说350Z,如果它的方向盘不只可以上下调节的话,那么将更加人性化,这种缺憾会让身材较高的人束手无策。不过它的踏板位置感觉很恰当,排挡杆的走向也游刃有余。Crossfire的驾驶席位同样运动感十足,但在方向盘的处理上,这位日本设计师的见解显得很独特(它被设计成只能单方向调整)。350Z的仪表被分成了两部分,镶嵌在驾驶席前方的仪表盘内,并可上下调节(与方向盘的支柱相连),设有主要的仪表盘以及性能优越的转速表。在驾驶舱中央,正对驾驶员的位置,分布着一些其他仪表和车载电脑的视屏。Crossfire采用了许多奔驰的元件,更确切地讲,也许应该称之为SLK320的翻版更为恰当,它与同为运动跑车的Stoccarda系列的联系则体现在其驾驶舱、控制台以及仪表的感觉。Crossfire的口碑非常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上述原因引起的。
从技术角度看,350Z的表现则更令人满意,6缸发动机、每气缸4气阀,可提供280马力,配合6挡变速箱,以及一个限制空转的差速器,还可提供额外的驱动力。Crossfire的6缸发动机并没有在Stoccarda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改动,动力强劲(215马力)、反应灵敏,但却缺乏作为一台运动型发动机应该具备的特点。尽管加大了轮胎宽度(后胎19英寸),但仍显缺乏霸气,似乎更适合在公路,而不是在赛道上行驶。它比350Z少了些张扬,多了些安静。Crossfire在长途旅行时的性能也是相当出色的,驾驶这样一部充分发挥引擎扭矩的跑车实在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在遇到紧急状况时,其电子系统(ABS和ESP)可以帮助驾驶者自动纠正。Crossfire尽管没有350Z的极限时速快,但却比它轻了160公斤,所以Crossfire能够表现出更优秀的性能(请参看后面的数据)。如果您真的喜欢驾驶的话,那么选择350Z无疑是明智之举,因为它在设计初始就力求不落俗套。你需要忽略的是它沉重的离合器踏板(需18公斤的踏力),感觉偏硬的悬挂系统和占据行李厢大部分空间的悬挂横臂。请将您的注意力集中在精准出色、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应付自如的转向上,还有它赛车式的挡杆和完全赛车式的刹车,伴随着发动机如歌般起伏的低鸣声,尽情享受这款跑车给您带来的无尽乐趣。(文/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