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国际轮胎博览会于2003年12月在上海东亚展览馆隆重举行。据了解,首届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省市及海外业界同仁(包括南非、印度、德国、比利时、新加坡、日本、泰国、美国、英国、韩国等国),贸易观众达到了5031人,同时吸引了国内外上百家媒体对博览会进行了全面的追踪报道。
今年9月24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轮胎博览会又将在东亚展览馆盛大举行,规模之大、参展商数量之多已超过上届。可见,轮胎产业的发展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今年国内已陆续举办多个专业轮胎展会和业界论坛,我国的轮胎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2003年12月15日,首届中国国际轮胎博览会在上海圆满落下帷幕,而留给业界的思考却远未结束……
在首届博览会上,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其中也有不少国外的专业人士。据观众反映,此次轮胎博览会的首届规模虽不是很大,但仍汇集了数十家国内外知名厂商。比如国内的三角、成山、黄海和华南轮胎,台湾地区的南港轮胎,亚洲龙轮胎,还有业内新秀山东鲁庆集团;国外的有德国马牌、日本的京都轮胎、印度的TVS轮胎以及新加坡的添福轮胎等。而且组织有序,有效地达成了参展商同专业观众间的互动,并表示会继续支持中国国际轮胎博览会的。
从对首届博览会的与会代表的采访中得知,中国继美国、日本之后,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轮胎生产国,年产轮胎超过一亿条。不过产品质量与科技含量却一直是制约轮胎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瓶颈。
近来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又使国内轮胎企业雪上加霜。天然橡胶由于资源短缺主要依靠进口,而30%的涨幅让厂家叫苦不迭。其他原料如碳黑、尼龙帘布、钢丝及帘线等价格的上涨局面也在持续,从而恶化了国内企业的客观生存环境。
不仅如此,国际轮胎巨头企业对中国轮胎市场这块“大蛋糕”也是觊觎已久。截至目前,排名世界前十位的轮胎企业中,除德国大陆公司外其余九家已全部进入我国投资设厂,而且外资巨头的本土化生产脚步也在不断加快。2002年底外资及控股企业子午胎产量已超过全国总产量的60%,到2003年底,这个数字已扩大到70%。业内专家预测,5年内将扩大到80%。不难看出,国内企业正陷入被蚕食的危机之中。
在即将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轮胎博览会上,将出现一支国内轮胎业的生力军——陆通轮胎有限公司,它是一家新成立的全钢丝载重汽车子午线轮胎专业制造商。该公司的主体生产设备均从国外引进,公司设计规模年产300万套,一期实现年产120万套。陆通轮胎正是抓住了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这一投资热点,顺势而生。2004年是全钢胎大好发展的一年,而2005年之后,真正的市场竞争将展开,届时将会有更多的像陆通轮胎这样有规模、有技术的企业崭露头角。
陆通轮胎参加2004中国国际轮胎博览会的目的非常明确,在立足国内轮胎市场的基础上,直指国际市场。陆通轮胎的参展目标同其他众多参展商不谋而合,即以国际性专业展会为载体,放眼全球,宣传自我形象,推出自身的强势产品。比如永盛橡胶、东亚轮胎、添福轮胎、七洲橡胶、振泰轮胎等。
那民族品牌又该如何应对外资品牌的大举入侵呢?客观来讲,外资品牌虽已渗透至国内,但要真正渗透尚需时日。这是因为:首先是适用性,中国的路况是外资轮胎企业在深入中国市场前不得不做出调整的地方。欧美国家道路交通状况良好,且很多高速路不限时速,因此技术研发多集中在提高速度和高端性能上。其次是汽车对于轮胎品种规格的限制。比如国外有些汽车使用没有内胎的轮胎,而中国则基本没有。外国轮胎企业必须要根据中国的汽车生产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第三是销售网络的建设问题,需要外国企业付出一定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这些外资品牌的弱势将成为民族品牌的有利突破口。
迎难而上,“双钱”、“黄海”、“三角”、“成山”、“朝阳”、“风神”、“前进”、“万力”、“双星”、“玲珑”十大轮胎民族品牌高举大旗,创立佳绩,堪为国内企业的楷模。
第二届中国国际轮胎博览会将于今年9月24-26日在上海东亚展览馆盛大举行,中国国际轮胎博览会组委会欢迎业界同仁的加盟。
在此,祝愿更多的民族品牌和中国国际轮胎博览会共同携手,步入国际知名品牌的行列!相关展会网址:www.citexpo.com.cn;电话:010-8589-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