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进口车市场“降价”是惟一打眼的主题曲,进口车价格“跳水”、“崩盘”等字眼不断见诸各媒体。日前,天津保税区内300多家进口车经销商,已有20%左右改了行,剩下的也只是苦苦支撑,完全没有了往日“日进斗金”的风光。但此时却有专家预言:进口车市场经历过今年 “淘汰赛”后,将剩下实力较强的销售商,明年的进口车价格有可能出现触底反弹的局面。
罪魁祸首
毫无疑问,进口车经销商们也正在承受着市场、消费、政策等各种因素带来的精神乃至“肉体”上的压力。
金王(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经理闫立臣认为,造成目前进口车市黯淡、进口车价格“跳水”的主要因素,在于汽车消费信贷门槛的提高。“畅通的销售环节对进口车经销商至关重要。”保险公司不情愿为银行车贷进行保险,银行发放的汽车消费贷款数量也急剧减少。闫立臣分析,进口车型基本以中高档为主,市场售价比较高。作为消费者,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能一次性付清车款的不多。另一方面,经销商的资金压力也迫切要求他们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将到岸车迅速脱手变现。银行在其中突然掉链子让进口车销售商们甚为被动。为了在现有环境下“搅动”市场水流速度,进口车经销商们进行价格调整,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奥迪A8、大众辉腾等高档高价位进口车狂降20多万元的根本原因。但此时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则更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网上车市总监华雪对进口车市关注已久,他认为最近两个月应是进口车市的低谷期。有统计数据表明,截至目前进口车的价格跌幅已经超过了15%,远高于同期国产车的降价幅度。
上海一家经销多品牌进口车汽车城的市场部负责人表示,进口车市场已经进入“微利时代”,而经营高档进口车的经销商甚至面临亏损危局。单纯靠进口车的代理利润已不能维持生存,而是随着金融服务利率下调、维修保养等后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进口车延伸服务方面的利润也有缩水的可能。该负责人透露,目前有部分进口车经销商准备联合起来与进口车厂商进行谈判,讨论有关进口车大幅降价后的“价格补偿”问题,希望达成进口车市场的“双赢”局面。
互为制动
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认为,国产高档车对现有同档次进口车的替代效应越来越明显。去年下半年开始,华晨宝马在中国生产实现国产后,同档次的进口车如奔驰等价格就随之下调。北亚车市最近在网上举行的“有关汽车消费调查”中,有35%的消费者认为“与国产高档车的竞争”将是2004年进口车市面临的第二大问题,仅次于有关进口车政策对进口车市的影响。今年国产车价格整体大幅下调,必然影响到进口车价格调整。
上海通用发起“别克突破2005”的价格调整行动,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陈虹称这是“前瞻性地实施价格调整,以实际行动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这种“前瞻性”被业界阐释是“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口车价格逐年下调,以及2005年国家取消进口许可证配额所带来的冲击。”虽然进口车销售量占国内汽车总销量的比例仍然较低(据网上车市统计,2003年进口车销量占国内汽车总销量的4%),但是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副总经理丁宏祥仍然认为,进口车与国产车的相互制动作用越来越大。
价格反弹?
当然市场危机对于实力强大的进口车经销商而言也未尝不是机会,明年的进口车价格将会反弹,他们十分看好明年的进口车市场。上海一家实力较强的汽车经销商表示,他们正在筹划将进口车业务独立出来,专门成立一个公司操作进口车业务,以便更好地把握明年进口车市场上的机遇。
“明年实施进口车‘落地完税’制度后,市场将会进一步淘汰一些实力稍弱的中小进口车经销商。”据闫立臣介绍。实施落地完税制度后,国家将不再设进口车保税仓库,取消进口车保税。这意味着一旦政策落地,汽车进口商经营成本将大幅增加。
以前进口车经销商可以利用银行的远期信用证担保,在进口车辆到港时只需支付20%的车款就可提车?剩下的80%先由银行代为垫付?,进口车商可在信用证许可的期限内,把进口车辆销售变现后再付关税。实施“落地完税”制度后,车辆到港即要求经销商付清车款和关税,举例来说,某经销商每月进口50辆车,按照每辆交纳20万元关税计算,资金周转量将无形中增加到1000万元左右。这样经销商的自有资金要求大大提高。
资本在投入某个行业时需要达到一定的资金回报率,如果该回报率不能满足当初资本设定的最低要求,他们将会转向其他高利润率行业,这是资本亘古不变的价值取向。另外,“落地完税”制度同时增加了经销商汇率方面的风险。以往汇率变化对经销商不利时,他们可以选择延迟报关;而“落地完税”制让经销商失去打“时间差”的可能,风险增加使经销商对利润的要求也水涨船高。闫立臣认为,政策的影响加上市场的无情淘汰,一部分实力较弱经销商将会出局,明年做进口车的将会是一些对资本回报有明确要求的实力强大的经销商。而渠道规范后整个市场将会更有组织性,进口车价上涨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也有专家表达了不同意见,车评人钟师认为,明年进口车价格是涨是跌尚不能确定,因为到时关税将有所下调,可能会缓冲一部分提价因素。由于厂商的国际出口价格与生产地市场价格很难完全接轨,所以国内进口车价格的变化还得看总体消费环境下供需双方的最终博弈。(作者:陈海生\杨利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