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从2000年开始,我国汽车是市场得到了超常规发展,汽车价格不断的下降和新品的不断上市,为汽车进入家庭创造了条件,在一些大中城市私车消费已经占据了汽车消费的主导位置。在汽车大面积进入家庭的同时,关于汽车的投诉情况也在不断的递增。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全国消协的数据汇总,2003年全国消协共受理汽车投诉5651件,比2002年的3919件增长了44.2%,汽车成为2003年投诉增幅最快的商品之一。
汽车质量问题成为投诉热点
与2002年不同的是,2003年汽车方面的投诉热点与汽车质量有关,安全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03年共受理有关安全方面的投诉15624件,汽车安全投诉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
目前出现问题的汽车中,新车也占有很大的比例。据报道,广州市质检局受理的汽车质量案件中,有近七层是关于新车质量的投诉。
不仅是汽车降价和新车不断的上市吸引人们的眼球,汽车质量问题已经同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据报道,浙江一消费者投诉花43000元购买的某品牌微型面包车,停放在某村公路旁突然自行起火,等消防车赶到现场时,车子已全部烧毁,经调查面包车自焚的原因确属质量问题造成的。汽车质量关系到生命安全,绝非儿戏,汽车质量和安全问题已经敲响了警钟。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安全权是《消法》赋予消费者最基本权利。
消费维权遭遇标准盲点
随着汽车市场的日渐成熟,新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但有关规定、标准的出台却明显滞后,成为消费者维权的一大瓶颈。
北京消费者李某因其妻子开新车死于再障性贫血诉讼某汽车销售商,此案件的争议焦点就是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被诉方拒绝承认检测方所依据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也适用于车内。此案件凸显出当前的一个行业标准的空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缺失。
车内有害气体超标成为新的威胁。因汽车内座椅、棚顶等处用的胶水、纺织品、塑料配件等各种装饰材料挥发出来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导致消费者人身伤害的投诉,成为新的投诉热点和难点。
中消协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国家对汽车的鉴定标准,都是针对新车的,在保修期内的出现质量问题好解决。可是超过保修期,汽车行驶了几万公里后,在对其质量问题进行定性时,所依据的标准则很少。中消协针对此问题,大多只能采取调节的方式。
同时,在汽车质量鉴定机构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目前的汽车鉴定机构比较少,具有新车检测资格的鉴定机构只有十几家,国家级汽车检测中心仅5家。而且这些鉴定机构费用昂贵,程序复杂,而且我国目前没有法定的汽车鉴定机后,所以符合解决消费争议需要的汽车检测机非常少。当汽车发生适量问题时,一般只能由生产企业自行检测鉴定,其客观性、公正性很难得到保证。
标准法规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
汽车质量问题的增多和相应鉴定标准、机构的缺失,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必然需要解决的问题。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性也是正常的,因为新问题是不断出现的,这需要一个过程,是一个必然阶段,我们只是希望这个阶段能够越短越好。
根据对汽车投诉案件的分析,这种汽车质量问题并不是大面积存在与某一车型和领域的,属于个别现象。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汽车市场的高速膨胀,人们对新车的企盼值偏高,新产品上市周期相应的缩短,某些产品在市场上是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一些企业在管理上、质量上放松,一些质量不合格产品也进入了市场。
还有一种情况是,我国市场的大部分车型是由国外引进的,在国外虽然是一款成熟的车型,但是引进国内后需要进行适应性的改造,而且有些车型已经进入了国产零部件的配套,由于产品批量小,产品的成熟需要一个曲线的过程。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总公司总工程师赵岩说,无论市整车厂还是零部件厂都需要一个稳定期,经过实验和用户的反馈信息等之后,产品才能成熟,初期的质量不稳定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并不是说这是一件好事,只是说这种环境进程是可以理解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