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汽车记者面临尴尬 究竟是谁的代言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8日 11:05  北京现代商报

  前几年网络泡沫大膨胀,国内大小网站比着烧钱。那时IT记者很吃香,恨不得一天要参加好几个新闻发布会,又有红包又有礼品,让人好生羡慕。风水轮流转,眼下最风光的可能要数汽车记者了。

  随着国内汽车热不断升温,汽车成为许多人关注的新闻热点。一年到头层出不穷的新车发布会,一个又一个汽车展览会,还有试车活动、汽车评选等等。各种活动没完没了,汽车记者也就大有用武之地了。这些场合少则几十记者,多则可以达到八百,其热闹场面让人叹为观止。

  如今的汽车厂家,出手也真大方,一个汽车上市或者试车活动,一扔就是几百万,光是从全国各地请记者,又管机票又管吃住,这项开销就不是小数。国外的洋人,也十分看好中国的汽车市场,花起钱来更是大手笔。上个月宝马5系上市,两天的活动就花了两百万,还是美元。

  国内外的汽车厂家也好,经销商也好,之所以这么看重汽车记者,其实看中的是他们对现实的和潜在的中国汽车用户的影响,希望通过他们的话语权去为自己的产品服务。而且这种软广告比起花钱登广告,效果要好得多。

  在国内的汽车记者圈子里,确实有一批记者在沟通信息、普及汽车知识、弘扬汽车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出现了一些在业界和读者中都有一定影响的大牌汽车记者。但是,这样的记者还是为数太少。相当一批汽车记者仅仅是在充当汽车厂家或经销商的代言人。千篇一律的是厂家提供的新闻稿,了无新意。许多报刊、网站上的试车报告,一派溢美之词,少见客观中肯的批评意见。这也难怪,俗话说,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人家好吃好喝招待着,你好意思说人家坏话吗?

  甚至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我们一些在汽车界影响很大的媒体也不敢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例如在北京国际车展一分为二的问题上,媒体的报道倒不少,可是,几乎所有的报道都是四平八稳,谁也不得罪。

  个别汽车记者甚至和汽车厂家或者经销商勾结起来,在媒体上散布不实传言,误导消费者。更有某报一名记者,以揭露某汽车厂家问题相要挟,条件是送一辆轿车,否则就曝光。后来汽车厂家通过关系找到这家报社的总编,才把事情摆平。这些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一些媒体的可信度,也使一些汽车记者的处境十分尴尬。

  目前,国内专业的汽车类报纸杂志有四五十种,几乎所有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和网站都有汽车专栏或专版。据说每年来自汽车厂家和经销商的广告费就有几十亿之多,如果加上搞活动、搞促销的费用,每年的总费用超过百亿元人民币。为了争夺广告,媒体之间的竞争很激烈,大批汽车记者也就应运而生。由于发展太快,许多汽车记者的素质还跟不上,于是就出现了诸多怪现象。

  汽车记者在传播业界信息的同时,应当代表广大消费者,对汽车厂家和汽车经销商进行监督,而不能为了蝇头小利,去充当他们的代言人。汽车记者要走出尴尬,别无他途,只要心中有广大消费者,全心全意为他们去着想,去服务,就可以做到心中无愧。( 张毅)

(编辑:苏雨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