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中国汽车在国人面前最说不起话的一点,当数没有开发能力,没有自己的品牌。仔细看一看大街上跑的车,有几辆挂的不是跨国汽车公司的品牌?
要说中国汽车也不是从来就没有自己的品牌,倒回去20年看看,大街上能见到一辆洋车,别说一般市民觉得新鲜,就是搞汽车报道的记者都要追上去看个清楚。
不过满大街跑洋品牌轿车也并非全无是处,它首先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骄人成绩,中国经济确实发展了,中国的制造水平提高了,能造出和发达国家同一质量水平的轿车了。其次说明中国人生活水平真的提高了,可以和外国人乘驾同一档次的轿车了。再其次,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想想看,假如现在满大街跑的还只是红旗、上海、解放、东风、北京130、跃进、黄河,甚至空荡荡的马路上,根本就没有多少车子跑,我们又该作何感想?
当然,这里绝不是说我们应该以此为满足,中国的汽车市场就应该成为外国轿车品牌的天下。我们只是说与闭门造车、抱残守缺相比,改革开放、包容天下实在是一种进步。但是今天这种洋品牌统治中国汽车市场的状况,也绝对不是我们引进合资、开放汽车市场的初衷。
改革开发之初,我们发现与世界汽车工业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在一缺技术,二缺资金的情况下,单靠自己的能力,短期不可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发展的捷径,就是用市场换技术,用市场吸引跨国公司投资,通过合资合作,把外国的技术拿过来,逐步过渡到自主发展的境界。然而历史却和我们开了个大玩笑,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原本没有打算进去的房间。
今天检讨这一段历史,我们总是怪罪汽车合资企业,只顾CKD装车赚钱,不重视技术开发,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使中国轿车始终没有自立能力。这些确实都是事实。但是再仔细想想,合资引进之初,全国轿车市场总规模不过几万辆、十几万辆,如何能支撑一个个新产品的开发投入呢?作为一种经济组织,赚钱赢利是企业的终极目的,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简单组装生产来钱又快又保险,它为什么要冒险开发新车呢?
其次再看看我们企业的市场环境。
我们的轿车起步以公务用车为主要目标,购车不怕价格贵,只惟恐档次不够高,惟恐牌子不够响。富康车的原型是雪铁龙ZX系列,和桑塔纳、捷达一样都是“照猫画虎”的舶来品,而且比这两款车至少新10年,业内人士无不承认是辆好车,但是就是因为它是两厢车,就是因为它没有挂外国品牌,因而一直销售不好。在“老三样”中,就数富康价格低,但是就数它销量小。前车之鉴,神龙公司再推出的新车,就不敢再起中国式的名字了,而改称“爱丽舍”、“赛纳”。别说,这一招还真灵,品牌一洋化,销售立马就上去了。
无独有偶,夏利2000本是丰田公司NBC平台上的得意之作,英文名Platz,引进时丰田也是尽心尽力,从采购到管理都是倾力相助,认为达到了丰田同车水平。可是因为没有挂丰田的商标,名字沾了“夏利”,市场就怎么都不认可,在国际市场上倍受赞誉的设计,也都被讥为败笔。懂车的人私下都说,买车就要买夏利2000,确实值,如果当时挂了丰田的商标,价钱再贵一点,也会卖疯了。
更为极端的例子是威驰和威姿,本来都是丰田NBC平台上的车型,威姿的原型车Yars,1999年上市就在日本和欧洲同时被选为最佳车型,并夺得2002年欧洲同级别车的销售冠军,在全球144款城市用车中获得用户满意度的总冠军。但是同样因为没有挂丰田标牌,上市后还是销售不畅。而挂了丰田商标的同门兄弟威驰,尽管定价偏高,却要排队等候,甚至要加价才能购得。
最近东南汽车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推出的菱帅,本是三菱血统,挂了东南的商标,销售上很吃亏。他们决定在北京饭店开专卖店,和三菱车摆在一起,就是有这种“正名”的意思。此外我们还经常在大街上可以看到,一些车主将购得的国内合资企业生产的轿车,擅自改成国外原装车的标牌。
试想在国人这样一种消费心态下,企业如何去创建自己的品牌,怎样去搞自主的开发呢?我们常常赞扬韩国汽车如何自主开发,我们不妨也看看韩国的民众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国产品牌的。
据我国驻韩经商处参赞李晓清向本报驻韩记者介绍,“身土不二”已经成为韩国公众的爱国象征和消费理念,同样是牛肉,“韩牛”肉价格是进口牛肉的3倍,人们仍然愿意买“韩牛”肉。在我国是不法商人将国产货假冒成洋货,而在韩国却是将洋货假冒成国货。韩国的政府部门和媒体,需要经常向民众传播商品知识,以揭露洋货冒充国货的行为。
中国汽车要想建立自主开发能力,创立自主品牌,除了企业需要努力,还得广大民众调整心态,给国货以更多的宽容和支持。(程远)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