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众首席代表细说十五年合资内幕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04日 17:05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从1985年起,为提高桑塔纳轿车的国产化率,德国大众采取动员国外零部件供应商来华投资、技术引进、改造现有企业等措施,协助合作伙伴在华新建和改造了700多家零部件企业,这些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础!”

  针对汽车界对德国大众的一些说法,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代表张绥新博士,于2000年12月4日向记者详细诠释了大众在华的投资理念。

  在中国轿车工业的合作伙伴中,人们对拥有两家合资企业、已成功回收初期投资、至今仍保持50%左右市场份额的德国大众,一直颇有微词。归纳起来,原因不外乎此: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在缺乏外部竞争对手的10多年时间里,大众在对华投资力度、车型引进、设立技术开发中心等方面,一直不甚积极,直到通用、本田等对手进入,情况才有所改变。

  张绥新认为,车型较老确实是一个问题,特别是上海桑塔纳,从1985年以来一直生产至今,始终没有被一个新车型替换掉。但是,长期以来,桑塔纳的改型并不是讨论的话题,当时最紧迫的任务是国产化,甚至在一定时期,桑塔纳的国产化被当成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在这种形势下,德国大众做了非常扎实的工作。

  张绥新说,目前大众在华确立的700家供货厂商中,没有一个不是经过大手术才成长起来的。其中有三种形式:一是合资企业。当时,大众专门在整车总部设立了一个工作小组,工作只有一个——动员大众在全球的供货厂商到中国来合资建厂。在大众的帮助下,目前已经建立约200家合资企业,零部件生产初步实现了国产化。二是技术引进,即从大众全球供货厂商引进技术,这样的零部件企业目前已有160多家。三是对已有企业改造,经过大众专家论证,按照大众的要求,引进设备,制定生产工艺,成为大众的供货厂商,这样的企业约有300多家。

  张绥新认为,这700多家供货厂商,就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础。这也就是桑塔纳国产化工作用了10年,而近几年引进的新车型国产化只需两三年的主要原因。

  谈到车型更新,张绥新向记者倒出了一肚子苦水。1995年,上海大众开始讨论帕萨特的引进问题,可是按照新车型严格的审批程序,直到1999年上海大众才拿到审批。这时,帕萨特的引进工作已近尾声,应该说,上海大众冒了很大风险。不过,让人高兴的是,这一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说起大众今年在华的经营业绩,张绥新脸上露出了笑容:“两个合资企业今年经营状态非常好,刚刚在德国召开的两个合资企业董事会,对此也感到满意。”上海大众预计可基本完成销售和生产计划,预计产量可达23万辆左右。特别是帕萨特,从试生产到投放市场,进展都非常顺利。一汽大众今年的增长预计将达到25%,无论是奥迪还是捷达,产销都很不错,预计今年能达到11至12万辆。一汽大众新产品计划也进展顺利,跑乐明年投放市场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过,在加入WTO之后,大众一定能继续保持在中国的领先地位。”张绥新信心十足。(王政)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王政专栏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