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型轿车:花繁果就好?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04日 15:03  人民网-人民日报

  年初就有预测说经济型轿车将走俏,并会引发汽车行业新一轮重复建设,没想到春节前后,一批10万元以下的新车就悄然登场——

  吉利.美日,两厢,丰田8A—FE、16气门1.3升电喷发动机,5.8万元;

  悦达.普莱达,两厢或三厢,现代1.4升电喷发动机,8万至10万元;

  南亚.英格尔,两厢,1.4升发动机,6.98万元;

  长安铃木.羚羊,三厢,1.0或1.3升发动机,8万至9万元……

  新千年伊始,中国汽车市场悄悄地杀出几匹“黑马”,让执着地抱有汽车梦的老百姓着实兴奋了一把,也给自去年底以来萎靡不振的车市带来了一丝春意。

  然而,记者接触了一些关心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人们,不论是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者、汽车生产企业的经营者、咨询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还是新闻媒体的同行,谈起这一现象时,却远没有消费者那么轻松。他们要么观点针锋相对,要么流露出一种喜忧参半的矛盾心情。

  是不是重复建设?

  一种意见认为,我国汽车工业确实尝够了重复建设之苦。目前,全国112家汽车厂,总产量只有183万多辆。虽然其中13家汽车工业集团的集中度达到91%以上,但是,并没有彻底实现优胜劣汰。轿车产能过剩也十分严重,#{6神龙富康6}#、天津夏利、一汽捷达都已建成15万辆生产规模,上海桑塔纳更是达到了30万辆,1999年产量却分别只有4.02万辆、10.18万辆、8.14万辆和23.09万辆。新上这么多经济型轿车项目,必将抢占本就不足的市场份额。

  看好经济型轿车的还远远不只上述几家,天津丰田NBC、贵州云雀GHK7071、昌河铃木Wagon、哈松花江.百利等已选定了车型,上汽集团、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也在考虑自己的经济型轿车计划。还有一些轻型车厂家,上不了轿车目录,就打客车旗号,先斩后奏,生米煮成熟饭……据统计,目前新老项目加在一起,轿车生产厂家竟然有25家之多。有人曾作过估算,照此趋势发展下去,这轮新的重复建设将耗资近千亿元。近年来,世界汽车工业兼并浪潮此起彼伏,为什么我们不把有限的资金投入现有几大汽车集团的改造、发展中去,而是另起炉灶,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呢?

  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复建设,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下的重复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下,除去自然垄断领域和个别存在市场准入限制的行业之外,其他竞争性领域,一般并不存在不许重复建设的问题。即使某个行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已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也不存在不准其他企业进入的市场规则。因为,市场经济是靠竞争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没有充分的竞争,就没有技术的更快进步,没有产品的更快更新,没有服务的不断提高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即使从微观和短期利益的角度看,重复确实存在着浪费,但从大范围和长远考虑,还是会节约社会资源。因此,不能用计划经济中的“重复建设”来看待市场经济中的“重复建设”。

  退一步讲,重复建设是指对市场上已饱和产品的重复,而经济型轿车是市场空隙。与国外相比,我国经济型轿车无论品牌,还是品种,都少得可怜。汽车行业预测,到2010年,售价在1万美元上下的经济型轿车,在我国的年市场需求量将达到150万辆,占轿车年产量的一半以上。然而,在1999年我国56.5万轿车产量中,微型轿车仅占27.3%,其中仅夏利一个品牌就占了微型轿车的65.9%。从增长看,中高档轿车比上年翻了一番多,而微型轿车自1997年起每年只有1万辆的增长。主流厂家与老百姓的需求背道而驰,为什么不允许其他企业提供市场需要的产品呢?

  再说,投资经济型轿车,对于生产微面的哈飞、昌河等企业来说,也是结构调整的必然。作为“军转民”的主导产品,生产微面给这些企业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和经验。如今由于环保和安全门槛的提高,微面进城受阻,调整产品结构、发展经济型轿车就成为必然选择。

  “没要国家一分钱,怎能叫做传统意义上的重复建设?”浙江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书通认为,德国大众在上海的投资目前累计46亿元,而他只需26个亿就可以造轿车。吉利集团完全可以自己承担这几十亿元的投资,不用国家一分钱,不向银行贷一笔款,不要国家承担任何风险。

  江苏悦达集团董事长胡友林也表示,悦达上汽车也不需要国家投资一分钱。据介绍,1月26日,现代和悦达签署了增资协议,将现代在悦达汽车项目中的股份提高到50%;3月8日,悦达又增发8000万A股。资金对悦达来说也不成问题。

  另外,简单的联合重组,或者行政色彩、保护成分浓厚的资金支持,解决不了目前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另起炉灶也未必实现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彩电、冰箱在发展初期都遇到了重复引进问题,甚至出现了“九女嫁一夫”的“阿里斯顿现象”,并引起过激烈争论。事实证明,我国的彩电、冰箱行业在短短几年里缩短了与世界的差距。高关税保护、严格政府审批下缺乏动力的中国汽车工业,是否应借鉴彩电、冰箱行业的经验,大力引入竞争机制呢?

  是不是“散、乱、差”的延续

  一种意见认为,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出台,就是为了解决中国汽车工业“散、乱、差”问题,如今,老毛病未根除,又出现了争上经济型轿车的新问题,真是“按下葫芦瓢又起”。

  轿车毕竟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我国“一、二、上、天”等汽车生产企业搞了那么多年,投入了大量资金,可仍然无法与国外汽车巨头竞争。不具备上述优势又缺乏经验,仅靠机制灵活起家的新项目,即使能抢先占领市场,等到拥有先进设备、优秀技术队伍、固定零部件供应渠道、遍布全国的销售服务网络和成熟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几大集团加入“战团”,新项目又有何优势可言?到头来还不是“散、乱、差”的延续?

  吉利公司总经理李书通却认为,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的密集程度,吉利与国际大公司相比都微不足道,“他们是大象,我们是小蚂蚁”,但是蚂蚁与大象竞争也有优势:

  一是“蚂蚁要避免与大象正面竞争”,吉利制造的是大企业认为利润少、不想制造的产品。只要吉利能做到价格比别人低、质量比别人高,薄利多销,就一定有机会。

  二是“吉利与国内大企业相比,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体内没有脂肪的堆积”。吉利有崭新的机制,并且培养了一批专家型、实用型管理人才,在控制成本、加速技术进步、提高质量上有丰富的经验。

  三是“三年前和三年后进入汽车行业都不行,这是最佳时刻”。三年前,国家对汽车行业管理太严,丝毫没有介入的可能;另外,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也未形成;汽车市场尚未发育成熟,贷款购车的理念、对汽车概念的理解都存在偏差。三年后进入,又太迟了。

  四是“吉利在五年的时间里成长为摩托车领域的十强之一,这说明我们在车辆制造上还是颇有天赋的。”吉利摩托车曾带动了浙江台州一大批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套互惠互利、共同成长的独特模式。造汽车,他们也在推广这一经验。目前,吉利已经物色了一批国内优秀的零部件厂家进行国产化工作,其中一些企业甚至自己掏钱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为吉利配套。有效调动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可以大大缩减投资,降低成本。

  悦达集团董事长胡友林把悦达的优势归结为三点:一是起点高。悦达.普莱达引进的是韩国起亚公司的Pride,该车型已在欧、美、东南亚成功销售了140多万辆,无论从安全、舒适、环保、油耗,还是空间、内饰等因素综合考虑,都是一款成熟的经济型轿车。二是可以借鉴韩国现代集团的成功经验。作为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汽车企业,与欧美汽车巨头相比,现代的发展经验可能对中国更为适用,尤其是在如何具备独立开发能力方面。三是“不是就汽车而造汽车”。悦达是多元化发展的大集团,从经济总量上看,汽车只占整个集团的1/4,“十年不赚钱,我可以养着它”,这是其他汽车企业所不具备的。

  有专家预测,经济型轿车重复建设的结果大致有三:一是全军覆没;二是有几个勉强成活;三是个别企业能够在滚动发展中壮大。第三种结果能做到当然可喜,但毕竟难度很大,而且只是个别企业,大多数企业走上的将是一条“散、乱、差”的老路。

  胡友林则认为,竞争才刚刚开始,怎能空谈胜负,成功与否毕竟还有一拼。即使真的出现第一或第二种情况,只要企业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运作,投资者能够真正对项目效益负责,这种重复建设也不可怕。因为,市场会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终止资源的浪费,强制性地解决引起生产过剩的重复建设或过度竞争问题。不用等企业垮掉,甚至不会等生产设备、品牌、配套体系、营销网络贬值,企业就会自己“树白旗”,“找婆家”。而且,如果这种“牺牲”能促进竞争,最终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和发展,那也是值得的。(王政)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王政专栏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