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丰田情定广汽 合作项目花落何方牵动制衡大局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17日 17:13  南方周末

  不论#{4#{9丰田9}#4}#这朵花如何落地,落到哪里去,都必将进一步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大制衡。可以预见的是,制衡纠缠将依然是国内汽车业的主旋律。而所谓兼并重组,恐怕大多只能是敷衍应景,空有重组之形,难有重组之实

  □本报记者栗源

  一汽之惊与广汽之喜

  本月2日,日本《东京新闻》报道说,丰田与广汽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将于2005年在广州生产丰田佳美轿车。

  与日本媒体言之凿凿相比,国内媒体先是一片惊诧,然后是一片狐疑。丰田中国事务所以及丰田目前在华惟一合作伙伴———一汽集团———对此不置可否的态度,进一步纵容了市场层面的猜测。

  态度比较明朗的是广汽集团,看起来它比较高兴。本月3日,广汽主动对这一消息予以确认,说合作的具体内容正在洽谈之中。7月14日,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更上一层楼,对本报记者明确表示,眼下合作谈判大致完成,已经上报,等待审批结果。

  如此高调自我表白,与日资公司低调沉稳的惯常作风相去甚远。广汽如此尚可理解———大造舆论,把生米煮成熟饭,不可理解的是丰田,居然不动声色,态度不明。

  一汽将因此而受到煎熬。本月15日,是一汽50华诞,一汽希望借助丰田,百尺高竿更上层楼。当然这要一个前提,就是丰田短期内不会或者找不到第二个合作伙伴,一心一意与一汽合作。

  遗憾的是,一汽有心而丰田无意,丰田毕竟是后来者,后来者如何居上,其中一条就是加快速度,而加快速度的合适选择,就是再找一家合作伙伴,完成产业布局。

  现在,丰田有意花落广州,与广汽一道撒开脚丫子奔跑了。

  丰田花落广州?

  丰田和一汽结盟始于去年。此后双方在天津、长春、成都布下生产基地,共同生产微型车、越野车、轿车等各色乘用车种。今年4月,一汽高级代表团访问丰田,又得到4款新车型,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以至于上海车展上,一汽打出“第一汽车,第一伙伴”的大旗,既是彰显实力,更是向合作伙伴示好。

  与一汽合作之前,丰田已在天津和成都建立了合资厂,按产业政策——外资汽车公司在合资公司中股比不能超过50%,同时只允许与两家国内厂商合资——无法再与他人合作。但一汽凭借其国内龙头地位,将丰田这两个合作厂商纳入自身体系,打通了合作渠道。

  对丰田来说,这次合作算计得精准老到,不仅多了一汽这个合作伙伴,还因此衍生出再寻找一个合作伙伴的机会。但是对一汽来说,却是喜忧参半:丰田会找到怎样的合作伙伴以及何时振翅高飞呢?

  丰田急于振翅高飞,固然有名正言顺的政策理由,基于自然发展的战略理由,此外还有难言之隐。事实上,丰田与一汽合作,一方面得益于这个豪门带来的政策优势,但是又受制于这个豪门之为豪门之处:一汽位尊国内,显然不会惟丰田马首是瞻,而丰田海外扩张时,通常要求取得绝对话语权,惟丰田马首是瞻。

  两个马首都想惟己是瞻,结果可想而知。

  倘若只有马首之争,那就是万幸了。实际上,丰田还受制于一些非市场因素制约,这些非市场因素制约源出于一汽根正苗红的国有出身,自然,也非一汽所能解决。

  但是如果不解决这些因素,丰田的中国之梦可能因此而顿挫。丰田社长张富士夫曾多次表达自己的中国之梦,就是在2010年前市场份额要达到10%,即100万辆。

  在一汽和丰田的合作规划中,只有40万左右,离100万部相去甚远。丰田要想完成这一宏愿,只有另起炉灶,建立新合资厂。

  回过头去看,去年丰田与一汽合作,已经留了一副胜负手。其中最醒目的,就是在合作的诸多车型里,惟独不见丰田佳美轿车。在业界,佳美号称是丰田最强有力的武器,横扫全球市场,是一剑能挡百万兵的硬角色。

  丰田如此老谋深算,是担心一汽一旦得到佳美,另外的合作伙伴可能从此丧失制衡一汽之力。其次,丰田挟佳美示好于人,同时也可以约束他人,使较弱的合作伙伴俯首听命,从生产到销售都能按丰田的意志运作。

  那么广汽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吗?答案是肯定的。

  与一汽合作后,丰田生产基地遍布东北、西南、华北,但华东和华南两个消费能力强、日本车口碑好的地区却是一片空白。因此,出于战略考虑,在此两处选择新伙伴自然是丰田当下所想。

  由此,华南的广汽进入了丰田的视野。由于其不在三大集团之列,势力较弱,丰田当自信有掌控能力。同时,广州向有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之气量,在话语权上也不会过分在意。更何况,同胞兄弟#{5日产5}#和#{1本田1}#在此盘踞已久,颇成气候,并带动相关产业迅速提升,令广州无论在人才还是零部件配套方面,都大有成为国内日本车制造基地之势。

  对广汽来说,能与丰田这家大企业联姻,自然是求之不得。何况还能对合作数年、扩张之心日起的本田形成牵制,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桩两厢情愿的合作也并非板上钉钉,最大的变数很有可能来自一汽。倘若一汽不愿作壁上观而横加干涉,这一合作必多坎坷。

  丰田广汽催生#{6东风6}#本田

  但是,无论坎坷与否,这桩合作都将催化出另外一个结果———广汽目前的合作伙伴本田汽车将以更快速度牵手东风汽车。

  早在两月以前,业界就曾风传东风与本田将在武汉新建合资厂。对此,东风和本田均未否认。

  本田与东风的闪电联姻,内外压力使然。内则因为本田志向远大,但#{7广州本田7}#的产能已近极限,扩张势在必行,问题仅仅在于选择在何处扩张。而东风与其有十余年渊源,双方合资的发动机相当成功,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且东风位列三大集团之一,与之合资可坐享政策之便。加之武汉九省通衢,汽车配套能力之强众所周知。

  外则因为广州本田成立数年,获利丰厚,中外双方各起扩张之心,本田同样需要牵制之术。

  对本田而言,丰田与广汽的合作,无疑迫使其加速与东风的合作。因为本田丰田同出日本,知根知底,彼此相争仅仅在于时间,谁能更早一步,谁能更快一步,谁就将领先一步。眼下丰田尚未在国内站稳脚跟,本田势将趁机快速扩张占据先机。日前,已有消息称,东风本田新合资公司将于本月中下旬正式亮相。业内人士预测,新公司将很快拿出产品应对市场。

  一旦这两桩合作——丰田与广汽、本田和东风——完成,后进入中国的日本厂商也将完成两手各牵一个国内合作伙伴的制衡局面。

  制衡纠缠的无奈局面

  这种由产业政策所造成的制衡局面由来已久。

  德国#{2大众2}#是始作俑者。为求制衡之道,德国大众左携上汽,右牵一汽。但为求更多讨价还价的能力,上汽又引入#{3通用3}#,也形成牵制之势。

  然而,德国大众很快就深陷制衡之痛。原因很简单,两个合资企业隶属两家中方竞争伙伴,各为其主,各行其是。结果在销售网络、配套环节多有资源浪费之嫌,以至德国大众的抱怨屡见报端。

  于是,南北大众统一整合之说一度甚嚣尘上,但事实上,统一之事几为镜花水月之想——两家竞争的中方伙伴如何能够捏合在一起?随着汽车业利润日薄,竞争日烈,德国大众不得不周旋于两家大众之间以寻求整合之道。尽管如今3家共建发动机厂和变速箱厂,在零部件方面开始了局部合作,但可以想见的是,想要有更多的合作,德国大众还需花费很多力气。

  按常理,德国大众的境遇足以为后者镜鉴,但在现行产业政策之下,国外厂商无法控股合资企业,自然要借外力谋求控制之道;而国内厂商在技术上无法要价,也希望挟另外一家外资以形成牵制从而得到更多车型,如上汽引入通用后,德国大众不得不将更多的新车拿到中国。

  因此,跨国公司中仿效德国大众者比比皆是,而追随上汽集团的国内厂商亦不乏其人。自此,国内汽车业渐渐形成犬牙交错、蛛网纵横的合资态势。

  这种局面却给未来中国汽车业的兼并重组设下了重重障碍。国内有重组兼并之能力的优秀汽车产业资源多集中于合资企业,但合资企业中,国内国际各大集团合纵连横,已经形成相互顶牛局势,欲求化解实为艰难。

  然而,当各厂商陷入无奈之时,通用汽车却有塞翁失马之感慨。因为对于通用而言,整合国内资源指日可待。原因亦很简单,合资厂商之一沈阳金杯通用由于车型适合细分市场而非大众市场,多年来经营困难,濒临绝境。与此同时,#{8上海通用8}#却迅速成长为国内轿车业的重要角色。显然,通用没必要也不可能用金杯通用制衡上海通用的中资方———上汽集团,反倒是借上海通用进行整合,实现销售及配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更有可能。而上海通用的市场操控能力之强有目共睹,整合之后金杯通用大放异彩也并非空想。

  如此一来,通用倒是能真正做到政府所鼓励的兼并重组,不过前提是,两家合资公司力量对比悬殊,乃至有云泥之别。但是,放眼国内跨国资本及其合作伙伴,符合这一条件的能有几家?

  随着产业政策相关规定在相当长时间里的持续,可以预见的是,制衡纠缠将依然是国内汽车业的主旋律。而所谓兼并重组,恐怕大多只能是敷衍应景,空有重组之形,难有重组之实。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