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东风挥别十堰直下武汉 苗圩主导迁都大变局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04日 13:1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查冉十堰、武汉报道

  蜗居秦巴深山近40年,东风汽车总部终于要与这个被称为“用汽车拖来的城市”挥手告别了。5年前,东风人在外还抬不起头来,现在包括董事长苗圩在内,每一个东风人都似乎可以昂首挺胸。

  伴随着迁都,东风的人事等系列变革已然启动,它的产品和产能布局也日渐清晰———走出了大山,迎娶了日产和PSA,还有本田在痴等,抢手的东风疾志东进,留下一起厮守50年的十堰渐成失意的小站。

  变革

  东风一定要走,为了理想。7月1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开始运营,但此前一些先头部队早已从十堰挺进新总部所在地———武汉开发区。东风要在这里圈地2000亩,作为总部机关所在地。

  车风公司董事长苗圩指出,第一批十堰总部将有200多人搬迁到武汉,其中包括投资规划部、审计部、财务部等原总部机关绝大多数人员,其余人员将余后陆续到位。东风载重车公司等商用车部门和数十家零部件企业仍留在十堰。

  据透露,总部搬迁前,与汽车非直接相关的部门,如报社、学校、医院、水厂、电厂等作为后勤单位已被剥离,下放到东风十堰管理部以及十堰市。

  与此同时,原十堰总部也进行了一场巨大的人事变革。所有进入合资公司的人员必须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和约,与新合资公司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据不完全统计,截止7月1日,将有2.6万人与新公司签定合同。

  人事变动也包括东风中高层,现在300多个处级干部工作已调动基本到位。据东风一位中层透露,这次人事改革涉及的科级干部要远远多于这个数字。

  东风零部件事业部下属的数十家零部件厂也进行了重组。其中东风车桥公司首当其冲。东风车桥公司联合襄桥公司和车桥轮毂厂成立了东风车桥有限公司。苗圩对此寄予厚望:“力争在2005年把东风车桥建成国内规模最大、效益最佳、管理最好的商用车桥公司”。

  来自东风内部的消息称,东风车桥正准备与德纳公司进行合作。双方的谈判最近会有结果。其余的零部件公司也正在秘密进行各种操作,比如东风科技(600081)正准备把旗下其他工厂纳入到上市公司中。

  尽管商用车和零部件事业部留在了十堰,但苗圩仍要对他们实施手术。据透露,商用车要扩大产品序列,并积极为与雷诺将来的合作做准备。

  迁都非一日之功

  大山之外的诱惑让东风难以抗拒。

  一位东风原高层说,东风迁都的想法其实由来已久,是次只是借与日产合资的机会顺水推舟。

  1953年国家提出建立第二汽车厂(下称二汽),拟生产前苏联高尔基、莫落托夫汽车厂的嘎斯和伏尔加系列车型。历经波折,1964年二汽项目正式启动。老东风人说,按当时的想法,二汽欲组建长江汽车分公司,沿长江形成大二汽的概念。但这仅仅是个想法,并没有真正实施。

  1986年东风凭借其系列载货车红火一时,武汉市政府便有官员重提东风总部搬迁武汉,由于某种原因未能落实。

  1990年代初,由于“在产品上缺乏后劲”,东风陷入困境,被迫开始构想出山战略。当时东风高层曾提出“三级跳”设想:第一极,跳到襄樊;第二极,跳到武汉;第三极,跳到惠州。于是,东风随后把轻型汽车基地和发动机生产基地放在襄樊,轿车生产基地神龙公司放在武汉,基本上完成第二跳。

  作为东风第五任总经理,苗圩1997年到任,也提出迁都的建议,但遭到东风各方面反对。

  武汉市政府一位官员说:“东风肯定不能走远,否则,留守十堰的上10万职工就会产生被遗弃的感觉。如果迁都与十堰发生利害冲突,谁来摆平,毕竟远水救不了近火。最佳选择是迁都武汉,武汉是指定的对口支援十堰的城市,这有利于协调各方关系,保持后院稳定。”

  “像东风这样的大公司选择总部所在地,首要考虑城市的市场辐射能力、人才储备、融资能力和信息化程度,基于这些,武汉应是东风迁都的理想之地。”武汉理工大学的一位教授分析道。

  但2002年下半年,东风日产正式签订联姻协议,新合资公司总部放在武汉的消息一传出,来自东风各方面的阻力即蜂拥而至。东风与日产合资也被拖延许久。

  “迁都的最大压力来自东风内部,东风数万职工生计是主要力量,一些东风的老干部也不支持,不解决好这些后方问题,要想迁都武汉是不可能的。”十堰市政府统计局企业调查队副队长周先生说。

  但几经周折,东风现在终于将总部开进武汉。

  新版图

  随着东风各种布局落定,“东风王国”庞大的版图也愈来愈清晰地呈现出来。

  东风将借助武汉总部掌控东北、西北、华东、华南等地的子公司,东风也加固了其产品链条上各部分的衔接。借助与PSA的合作,进入中档车领域,其富康系列轿车一直是“老三样”的中坚力量,随着标志车型引进武汉,神龙的产品序列正在扩大。

  此次,借助与日产的合作,东风在国内中高档乘用车领域的势力会逐步加强。在国内三大集团中,一汽有与大众丰田的合作,上汽有与大众和通用的合作,而且都致力于发展乘用车。东风在此并不占优势。

  不过他认为,东风可凭借与日产的合作进一步弥补在产品线上的不足。同时,在乘用车领域东风也在与本田商谈合作,如此,东风在乘用车方面的优势终会逐渐显露出来。

  不仅如此,东风也进入了微型车。6月27日,东风与重庆渝安汽车有限公司将正式合作生产微型客、货车。双方各出资50%,在十堰建立合资工厂,定名为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借助原东风在十堰的微型轿车生产基地进行生产。虽然有人认为这是东风为解决富余职工进行的一项操作,但东风已形成乘用车全系列产品。

  其实,东风将总部设在武汉也另有隐情:东风与标志雪铁龙合资的神龙汽车总部也在武汉。“我们在技术上没有优势,国外企业的话语权要相对大一些,总部放到一起后将有利制衡两者。”那位原高层说。

  定都武汉后,东风将更方便地管理其在十堰和襄樊的商用车和部分零部件。在业界纷纷关注雷诺进入东风商用车的同时,被日产和雷诺同时持股22.5%的日产柴油汽车株式会社(下称日产柴),1996在杭州成立东风日产柴油汽车有限公司,以重卡和豪华客车底盘见长。

  日产柴是日本国内四大卡车生产商,此前它表示将加大与东风在卡车与客车方面的合作。东风在商用车上又多了一次机会。“东风将是重卡市场不可小视的对手”,济南重汽销售部门的一位中层说。

  同时,东风电动车生产基地也在武汉,虽然这一项目在当初成立时另有目的,但现在却歪打正着。东风将在这个国家重点扶持“863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承担的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混合动力轿车两个整车课题为东风挣足了面子。我国首辆电动轿车(概念车)便出自东风。

  如此以来,在乘用车和商用车上东风都已今非昔比,苗圩盘货存量资产的目标正在实现。

  十堰之痛

  东风迁都武汉,虽然迁走的仅仅是几百人,但对十堰而言,影响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本身。

  十堰市地税局东风汽车公司分局提供的数字显示,东风公司(包括东风(十堰)实业公司和东风公司老干部处下属企业)2002年共缴地税1.74亿元,比2001年增长20%。据十堰市地税局东汽分局局长孟文生介绍,东风上缴地税占整个大十堰(包括十堰五县一市两区)地税近1/3,远远超出1954万元地税征收任务。

  东风总部搬到武汉后,税收方面将极大地影响十堰。十堰市政府经贸委一位负责人透露,目前武汉和十堰正就东风税收的分配进行秘密谈判,具体方案仍未达成。

  同时,十堰现有的零配件企业也会承受重压。一份来自十堰市统计局的调查材料证实:如果东风不合资,市属汽配企业所占份额因逐年下滑一成,丢失20多亿配套份额的话,那么合资后,这些汽配企业以现今羸弱的体质与外部企业竞争,丢失的份额将高达百亿之巨。依据是合资公司配套门槛提高,市属90%的企业将无力参与配套。

  据参与此项调查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在东风配套处每年采购整车配件的30个亿大单中,大十堰的企业(含省属企业)拿去8亿,市属企业能与主机厂配套的仅有四家,仅获3个多亿订单。市属企业的配额占历史最好年份的30%,降为现今的10%,呈现出逐年衰退的迹象。在这些汽配企业中“三缺”指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企业占据90%,其中30%国有中型企业已至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边缘。

  未来四年里,新东风将在十堰相继投入40亿元。上述调查报告认为,十堰市属和省属企业中的80%与东风生产同类产品,他们将会被逐步挤出新东风。

  一项来自十堰政府的统计显示,东风迁都后,十堰市的财政收入将损失..6亿元,其中损失的3亿元为直接收入,6000万为东风主辅剥离后,十堰市的财政补贴费用。“随着东风更深层次的主辅剥离,这样的费用还会增加”,十堰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在武汉为引来“金凤凰”欣喜的同时,十堰不得不承受无法逃避的痛。十堰似乎对这一切已早有预感,2000年就开始秘密进行城市扩容的准备。2000年前后,十堰市组织人马针对东风搬迁撰写有关扩容专题报告,并进行过讨论。

  按照此前十堰方面的设想,将十堰周围的白浪开发区、六里坪等周边地区无偿给予东风,以使东风能把总部留在十堰,但十堰市政府有关高层并不同意这个方案,是次围绕东风进行的扩容便没有进行彻底。

  十堰因东风而生,东风的所有变化都清晰的印在十堰发展的晴雨表中。十堰市政府一位高层对记者说,十堰南、北、西三面都是深山,扩容的机会微乎其微。据了解,十堰现在正准备把分布在各地的大学进行整合,搬迁到白浪开发区。这位高层说,“这是形成大十堰的第一步”,然后再图其他。但无论如何十堰的发展都到了一个槛。

  业内权威人士分析,东风在十堰盘踞40多年,已与这座城市扯上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厘清其中利益纠葛难度巨大。这或许是一场更长的马拉松。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