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足合资双方各占50%股份的安排
在前不久举行的“2002中国发展论坛”上,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谢尼克发表演讲,提出了“外资控股有利于提高中国汽车产品竞争力”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大多媒体的报道中均被忽视,而有关专家认为,谢尼克的演讲表明,国际汽车巨头在开发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开始越来越不满足于和中方平起平坐了,他们需要进一步谋求在合资企业中的 话事权。
股权决定竞争力?
谢尼克以泰国为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他说,10年前泰国实现了投资政策的完全自由化,使得泰国对外国厂商的吸引力大增。福特在泰国生产的Ranger皮卡畅销全球,这给泰国及其汽车业都带来了效益。据此,他认为,“包括福特公司在内的外国公司,如果被获准拥有合资企业的50%以上的所有权,中国汽车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会进一步获得提高。”
福特想控股在华合资企业,它的合作伙伴如何看待此事呢?记者就此采访了福特中国的合作伙伴之一的江铃汽车集团总经理孙敏先生。孙敏认为,世界上只有中国对汽车工业的投资比例有限制,这种限制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没有必要,迟早会取消。他介绍说,福特在江铃上市公司中有30%的股份,而江铃集团有41%的股份,因此只要江铃让出6%的股份福特就有可能控股。不过他认为,目前汽车产业政策规定外资股份不得超过50%,福特想这样做也不太可能。
记者还采访了来广州出席广州本田奥德赛下线仪式的日本本田技研株式会社社长吉野浩行先生。他明确表示,企业的竞争力并不取决于合资企业中双方股份的多少,而是与双方合作的诚意紧密相关,他表示本田不会扩大在广州本田项目中的股份比例。
巨头们早有控股之心
对于谢尼克的观点,汽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贾新光认为这并不奇怪,在这以前,通用、丰田等国际汽车巨头的领导人已多次在某些场合明示或暗示过这种观点,这从侧面反映出国内的汽车合资企业在运营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谁说了算?”现在合资双方股份基本上都是一半对一半,遇到分歧时谁也说服不了谁,以致于企业决策、管理效率十分低下。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巨头当然想要踢开中国伙伴自己玩了。
这令人回想起去年有关德国大众欲扩大在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股份的传闻,后来又演变成南北两个大众要合并,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最后德国大众高层不得不出面澄清。有专家认为,这一消息并非空穴来风,德国大众在中国的两个合作伙伴———一汽和上汽各有自己的小算盘,这给德国大众推行中国战略带来麻烦。当然,限于政策,德国大众也只好收起自己的想法。
中中外:新的控股方式
不过,汽车巨头又找到了符合汽车产业政策的另一种控股方式,那就是“中中外三方合资”。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刚刚完成的东风悦达起亚公司重组。这家新成立的公司中,韩国现代集团的起亚公司占50%的股份,而悦达集团和东风集团各占25%的股份。表面上看,中外股份比例仍然是各占50%,实际上韩国起亚公司已处于控股地位。
东风集团对这种模式似乎很满意,据有关方面透露,即将成立的东风与日产的合资项目中,也涉及到东风、台湾裕隆和日产的三方合资。无论股份如何安排,日产控股也是必然的结果。
贾新光研究员甚至认为,即便是各占50%的股份,外方实际上已经处于控股地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产品专利、生产开发技术等都掌握在外方手里,关键时刻中方还得求着外方。从这个意义上说,50%股份的限制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
相关报道
孙敏:产业政策保护落后
江铃汽车集团总经理孙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眼下轿车很热,但江铃不准备上轿车项目,而是专注于自己熟悉的轻卡、皮卡和轻客领域。即便如此,孙敏还是对目前的汽车产业政策提出批评意见,认为它造成了对国内轿车工业的过度保护,不利于民营资本、金融资本进入汽车制造领域。
孙敏说,事实已经证明,国家没有进行保护的行业如家电业发展都十分成功,而保护得最厉害的汽车行业发展不尽如人意。他认为,国家出台政策保护那些“等、靠、要”的大集团,却对民营资本、金融资本进入汽车领域设置了许多障碍,这是没有道理的。孙敏说,我要大声为李书福、仰融叫好,也同情他们的遭遇。 (本报记者 向寒松 )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