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跨国公司将大举进入中国,是大家较为一致的看法。为了防止散乱小重演,有人提出,中国汽车要选择发展现在的所谓“洋三大”,甚至点名道姓说就是德国大众、美国通用和日本丰田。
了解中国汽车现状的人清楚,这个所谓汽车工业“洋三大”,其实是杜撰出来的名词,中国现在没有所谓的汽车“洋三大”,因为中国境内目前还没有一家独资的外国汽车整车 企业,甚至还没有一家外资控股的汽车整车企业。在合资整车企业中,中国人还占有50%或以上的股比,我们不能将属于自己一半以上的资产,谈笑间就轻而易举地拱手送了“洋人”。
现在中国境内的汽车企业中,外资参与合资的都只仅限于一个局部,无论讲总资产还是销售额,还没有一家外资能与一汽、东风、上汽相提并论。如果只是把属于“洋人”的资产单独拎出来说事儿,相对较“大”的外资企业,目前在中国也只有两家:大众和通用。至于说丰田公司,仅和天汽集团共有1亿美元的投资,就要被称做“大”的话,那同样规模的长安福特、甚至规模还要大一点的南京菲亚特将被至于何地?何况福特另外还占有江铃30%的股比。
这里我们不是无聊地和人咬文嚼字,而是要严肃探讨一个合资道路问题:是只选择几家国外企业合资,比如说“洋三大”,还是放开让国外企业在中国参与竞争?
此前,我们曾明确表示不赞成“扶持三大集团”的提法,现在我们更不同意支持“洋三大”的建议。
我们说过,不赞成提“扶持三大”,并不是说对三大集团失去信心,只是说不要事前就给它们打一个保票,有点将他们“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逼着他们“丢掉幻想,准备竞争”。其实从内心是对他们寄予厚望的,试问中国汽车不指望它们,还能指望谁们?东风集团最近3年发生的巨变,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拖欠职工9个月工资,到赢利23亿元,证明了只要改变机制,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中国的汽车大集团是有希望的。
至于不同意支持“洋三大”,就有不同的内涵在里面。大家都说汽车工业是个最讲规模效益的产业,如果我们把这个原则也运用到外商投资上,为了避免“散乱小”重演,限定或暗中支持某几家国际集团投资,国家的经济安全将会有巨大的风险。
记得11年前,在二汽与雪铁龙公司合资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法国人在非经济问题上纠缠不休,延误了神龙项目的进展,有人问二汽为什么不与德国大众合作而选择了雪铁龙?当时的厂长陈清泰回答说:“中国的‘三大’不能吊在同一棵树上,那样对国家经济安全太危险。”果然不幸被他言中,由于大众一手托两家,在技术和产品问题上,一汽和上汽之间没完没了的“竞争”,只有请德国人当“裁判”,从中调停。如果当时二汽也选择了大众合作,大众倒是形成了规模经济,中国汽车工业的利益谁来保护?
反过来,我们又有另外的例子,被称为“重复建设”的上海通用的出现,使上汽集团一手牵两家,美国人与德国人之间展开了竞争,结果通用在上海合资建立了“泛亚”技术开发中心,大众很快拿来了帕萨特。所以上海通用总经理陈红总是说他们是个“催化剂”,就是这个道理。
从我们内心讲,当然希望能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汽车工业”,和美国、日本、德国的汽车工业一样强大。但是这样的历史机遇已经失掉了,只能退而求其次,让国外大汽车集团进来和我们一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选择“洋三大”,肯定是一步险棋,中国汽车工业将只能看几家公司的脸色行事,连当伙计的份都没有。如果干脆让外国公司都进来,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来一番拼杀,我们也坐享一把“渔翁之利”,是不是也算不幸中之大幸?(作者:程远)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