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汽车工业界起自上世纪90年代的企业重组浪潮,不仅已经影响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势力格局、竞争态势和竞争方式,而且必将对入世后的中国汽车工业乃至中国的汽车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21世纪的中国汽车工业与20世纪的相比,其形态、性质和竞争格局,肯定会有巨大的变化。
既然入世了,中国经济运行轨道逐步与世界完全接轨,从资本运做、技术管理和市场 营销等方面综合来分析,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发展的主宰角色,将由中方逐渐转移至外方手中。中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世界“6+3”巨型企业(或称“400万辆年产量企业俱乐部”)拼争的一个具体战场;中国境内的竞争格局就是“6+3”格局的延续和局域化。这些话听起来,也许过于刺耳和令人难以接受,但确是难以驳倒的事实。
所谓的“6+3”是指通用-菲亚特、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丰田、雷诺-日产、大众以及宝马、本田、标致-雪铁龙。前6者以其年产量超过400万辆而奠定了“巨无霸”的地位;后3者则因为产品技术路线和特殊的市场定位,长期以来诸多成功的事实证明了它们难以撼动的独特性。
经过一系列的兼并重组,6大集团成了名副其实的跨越多国的“世界企业”,从它们的具体成员为:通用(美国)-菲亚特(意大利)-绅宝(瑞典)-铃木(日本)-富士重工(日本)-五十铃(日本),福特(美国)-马自达(日本)-沃尔沃轿车(瑞典)-兰德·路虎(英国)-美洲虎(英国),戴姆勒(德国)-克莱斯勒(美国)-三菱(日本)-现代(韩国)-起亚(韩国),丰田(日本)-大发(日本)-日野(日本),大众(德国)-斯堪尼亚(瑞典)-奥迪(德国),雷诺(法国)-日产(日本)-三星(韩国)。6大集团的汽车总产量接近5000万辆,占全球汽车产量的85%。
韩国大宇很有可能落入通用之手;世界汽车业集中的趋势还在加强。这是一场收买技术源泉、生产基地、市场网络和品牌的争夺战。全球汽车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接近瓜分完毕。“巨无霸”们在全球建立了众多分公司和合资公司,建立起了巨大的金字塔式汽车帝国,任何后起者想扬名立万,几无缝隙可钻。后起者纵然在某一区域市场拼打出优势,但只要实行了加入了WTO,就进入了以整体实力和整体素质相拼的阶段。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这条再简单不过的自然法则,在作为传统产业代表的汽车行业,体现得淋漓尽致。大集团着重的是拼资本拼品种,小企业拼得是技术和管理。
在中国,我们的骨干轿车企业,无一例外地是中外合资企业,从品牌和资本上来归类,它们在全球范围内被毫无疑义地纳入9大集团的序列中。当然,我们还有一些没有与外国资本联姻的企业,从其发展的潜力和技术产品来看,投入外资“巨无霸”们的怀抱,只是迟早的事情。中国入世后,随着中央政府对地方投资权限的放宽和金融业的开放等等政策的实施,各轿车企业争取合资的步伐大大加快。有消息证实,北京集团正与现代,东风集团与日产,吉利与某外国公司,东南与奔驰,正分头紧锣密鼓地洽谈建立合资轿车企业的事宜。
入世了,中国的轿车企业慢条斯理的心态几乎荡然无存。它们都有明确的感觉:与外国汽车巨头联姻,早比万好;没有洋靠山,搞汽车太难了。实际上,它们觉得做“世界最大的加工厂”挺好。在这样的心态和战略支配下,今后几年内,中国的轿车工业和市场格局几乎清晰可见。
在资本联系上,中国的轿车竞争格局与国际对应,可分为如下9大集团:大众与一汽和上海,法国标致-雪铁龙与东风,本田与广州,戴-克与北京、长丰和福建,丰田与天津,通用与上海、柳州、贵航、昌河、哈飞,福特与长安、江西,雷诺-日产与风神、湖北三江,宝马与华晨。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