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26日,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砸毁了一辆奔驰SLK230轿车。据车主说,这辆奔驰跑车开了不到一年,却修了五次,向奔驰公司提出退车的要求遭到拒绝后,决定将这部车砸了。那么,普通市民对近日见诸报端的“武汉车主砸车事件”是如何看待的呢?车主与商家究竟该由谁来负责呢?为此,《北京青年报.汽车时代》和DATASEA(勺海市场研究公司)于2002年1月12日—13日采用配额比例的方式对104位北京市民进行了电话与定点拦截调查。
-七成消费者关注“砸车事件”
据调查显示,有超过七成的北京市民知道近日发生的“武汉车主砸车”事件,其中有20%的消费者对此表示非常关注。针对事发双方的责任问题,有54.8%的人更偏向于车主,认为应由奔驰公司来承担责任的居民占13.5%,还有21.2%的居民认为事发双方都应承担责任。另外,还有10.6%的居民对此问题表示沉默(见图一)。
-五成消费者认为:“奔驰事件”伤感情
有77%的消费者认为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国外,奔驰公司在处理此事时的态度可能会好得多。相反,它会尽量避免发生过激的消费纠纷。有超过五成的消费者认为奔驰公司在售后纠纷中的做法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是歧视中国用户的一种行为,如果再这样下去,“奔驰”迟早会把自己的牌子砸掉。通过“砸车事件”,使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并不是外国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对这个观点表示赞同的比例高达87%。由此可以看出,如今的消费者在消费行为日益成熟与理智的情况下,不再像以往那样盲目的崇尚洋货,而是冷静下来去分析去比较,也许质优价廉的“国货”才是最佳选择。
-八成消费者认为:“砸车事件”值得炒作
有59%的消费者认为“砸车事件”虽然是车主由于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而一时恼怒所制,同时也有更多的炒作味道在里面。有接近八成的消费者认为,如果没有人出来造这个舆论,以引起厂方和经销商的重视,那可能会有更多的中国消费者将苦水往肚子里咽。
针对武汉消费者之所以通过媒体宣传而不是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和争端的原因,有将近七成的消费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的法律不够完善,有63%的消费者认为解决争端的渠道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认为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的比例占63%,同时也有39%的被访者认为消费者本身的素质还不够。
虽然梅塞德斯奔驰中国有限公司发表声明,强调问题主要是由于客户使用非指定的燃油所致。但有56%的被访者认为,即使消费者确实用错了油,责任也应该由奔驰厂商来负,就像汽车召回制度一样,而不应把责任完全推到消费者身上。(见图四)
-六成消费者认为:车主还应再冷静
虽然有更多的消费者在“砸车事件”中的态度更偏向于车主,但也有将近六成的消费者认为仅仅因为一些小问题就把车砸掉未免太过分了,他们认为,车主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妥善解决,将损失降到最低,而没有必要这样做。同时,也有58%的人认为,消费者在对自己物品进行处置时,不应该诋毁企业的形象,毕竟它会影响到这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消费者在气愤之余还应保持冷静,理智对待。
-八成消费者表示:会到法院打官司
针对本次事件的事发方之一——奔驰公司,消费者认为奔驰公司处理不当和奔驰车确实有问题的比例各占50%。
当问及“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您身上,您会如何做?”时,有高达78%的消费者表示一定要到法院去打官司,有67%的消费者表示要找消费者协会投诉,表示会再跟厂家联系,希望能免费修好的消费者占64%,另外还有15%的人希望再跟厂家联系,出钱也认了。只有9%的人表示和武汉消费者一样,也会“怒砸奔驰”。(见图二)
调查显示,有32%的消费者表示如果现在有能力购买一辆中高档轿车,可能还会选择奔驰,因为这件事还不足以影响其品牌偏好。同时也有13.4%的奔驰轿车忠实消费者认为“砸车事件”对他们而言并无太大影响,另外还有17.5%的消费者明确表示针对奔驰售后服务的态度,再也不会购买奔驰轿车。还有14.4%的消费者认为这件事的发生,让人心里不太舒服,可能会因此而动摇。(见图三)
值得一提的是,当问及被访者是否曾向他人说起过砸车事件时,有接近一半的消费者从未向他人提及此事。
本次调查技术报告
调查设计刘林顾建峰
文章撰稿赵悦
调查执行DATASEA(勺海市场研究公司)
执行说明本月12至13日,DATASEA采用配额比例,从北京市民家庭中选出104位居民就最近发生的“武汉车主砸奔驰“一事的看法进行了调查。男性占67%,女性占33%。其中已经拥有汽车的人数占41%,在未来三年内打算购买汽车的人数占59%。
-摄影/文波
短信节日传情奖中奖:数码相机、CD/VCD……大奖总值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