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邮件 搜索 新闻 短信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汽车新闻 > 正文
看得见的较量--入世车价问题变得再度敏感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1月9日 09:47 经济日报

  要圆轿车梦,还要银子撑。对于钱袋子普遍羞涩的国人来说,价格几乎是影响购车的决定性因素。

  对付居高不下的国内轿车价格,WTO的利剑远远比消费者的怨声载道有效得多。入世一有“戏”,车市就冷清。明天,WTO就会从谈判桌上变成现实,价格问题再度变得异常敏感。

  9月份以来,持币待购的情绪越发浓重起来。一边是持币待购,一边是坚持不降,消费者和厂家的较量陷入了对峙的僵局。

  持币待购源于误解?

  入世后轿车价格会不断下降,相信没有人有疑义。以此为持币待购的理由,也似乎顺理成章。如果捂紧钱袋子,耐心等上一段时间,就能等到物美价廉的轿车,何乐而不为呢?

  最近的宣传打破了持币待购者的美梦。专家和企业拿出了政策依据:在我国,进口轿车的零售价格,一般由到岸价、关税、增值税、消费税、海关手续费、许可证费用、营销网络毛利等组成。到2006年7月1日,轿车关税将从现在的70—80%下降到25%,将使进口轿车价格下降18%左右,还导致消费税及增值税降低5%左右。但由于17%的增值税和3—8%的消费税不会降,即使海关手续费、许可证费取消,营销毛利大幅度下降,车价也只比目前下降31%。而且这个下降是逐步的,每年平均降幅只有6%。如此低的降幅,还值不值得等?

  上述论据已经板上钉钉,但算不上新鲜。自从中美达成中国入世双边协议后,上述规定就不胫而走。对价格极为关注的爱车一族相信并不陌生。要知道,将购车提上日程的人大多对车价关注已久,也咨询和查阅了不少相关资料,汽车这种大宗消费品毕竟意味着高额支出,谁会不谨慎从事、再三研究呢?

  所以,将持币待购解释为对政策的误解,不能让人信服。更合理的解释是,消费者认为机会成本太高而不愿意购买。一般来说,到年底汽车消费政策、价格、税费和车型都会有所变化,价格会有相应的降低。明年,机动车管理、降低税费等汽车消费政策也将开始调整。有人会认为,坚持几个月,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以时间和等待的代价,换取资金的节约对不少消费者来说,也是划算的。

  三方较量谁更强?

  目前的轿车价格,是生产者、消费者、政府三方较量的结果。遗憾的是,这三者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利益摩擦,共赢的局面远没有形成。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要希望效用最大化一样,都是本性使然。目前,企业不想降价,也不会降价。究其原因,还是那个老问题———缺少竞争。

  安徽奇瑞、江苏悦达、浙江吉利、南京英格尔等轿车或准轿车的问世,带来了一阵又一阵的低价冲击波,但这些冲击波并没有抢走桑塔纳、富康、捷达这“老三样”的地盘。生产了十几年、产量已经达到了一百多万辆的老车型依然有市场,其边际成本已经大大降低,干嘛要降价?小将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无奈底气不足,要么规模太小,要么开发能力太差,要么根本没有“户口”,怎么能和根正苗红的“老三样”相比?“新军”降价威胁不大,“老将”降价同样波澜不惊。夏利、富康降价,桑塔纳、捷达等岿然不动,说明它们还挺得住,还有吃有喝。

  竞争毕竟是存在的,但只是左手打右手———国家是最大的投资者,同根相煎怎能不手下留情?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如果在某一行业里只有少数几个大企业,那么,它们就可能进行暗中勾结,不把价格作为竞争工具来运用,并且趋向于彼此接近但大大高于正常水平的报价。大家都采取正常价格带来正常的利润,远远比不上合谋抬高价格获得的利润多。这些描述和我国现在的车市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谁也不会主动打价格战,价格战应该是轿车竞争的最后一张牌,是火烧眉毛的时候才用的。

  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前总裁艾柯卡曾经说过,他不敢同通用和福特两家公司的高级经理随便说什么话,怕被新闻界抓住,以为三大汽车公司又在串通价格了。我国汽车行业几个大老板的会晤,可不可以引发这样的联想呢?

  企业除了坐享高额利润以外,还悄悄地把抑制汽车消费的主要原因推到了政府身上———消费环境太恶劣。一是价外收费过高,几乎占到汽车价格的30—60%,这样一来,国际市场售价约9000美元的桑塔纳到了中国,其价格也在11万元人民币以上,和现在的国内价格差不多;二是购车、用车手续繁琐;三是没有形成统一有序的汽车消费市场。此外,还有五花八门的地方保护主义。

  企业将这些不满表达得很含蓄,因为政府的保护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关键。政府需要汽车这棵“摇钱树”根深叶茂,对汽车企业一直爱护有加:严格的行政审批、禁止性的贸易保护措施、政府推动的对外合资合作、名目繁多的管制政策、政府采购措施等等,虽然将价格放开了,政府依然是我国汽车发展的“家长”。可以说,在维持高额利润上,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着某种默契。当“看不见的手”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的时候,看得见的较量就上演了。

  在这三方较量中,消费者始终处于弱势。在和企业的对峙中,消费者唯一有效的方法似乎就是持币待购———用沉默表示不满。但随着私人成为购车的主流,消费者的声音开始响亮起来。从某种程度上说,近些年汽车价格的下降也是消费者和企业博弈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变得成熟和理智起来,也为较量的天平最后向消费者倾斜做了铺垫。

  怎样的价格是合适的?

  到底怎样的价格是合适的?经济学家告诉我们,买卖双方都同意并且满意的价格就是最佳价格。在市场中,实际成交的价格会在买者的底价和卖者的底价之间的某一点,只有充分竞争的市场才有可能将垄断利润变为平均利润,才能出现对消费者有利的价格。一旦缺少竞争者,生产者就可以保持高价,这时候的价格就不可能有利于消费者。

  从目前的情况看,要等到平均利润的出现,恐怕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还是认了吧,觉得没车不行的就赶紧买吧,多花钱早享受,一位汽车销售公司的老总不也是这样劝告消费者的吗?(作者:姜范)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发表评论】【汽车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分 类 信 息
轻松订阅大奖在手!
:正在寻求投资目标
   专业手机信号增强
   1.8元租别墅办公
:订房在吴宫大酒店
   京都期货公司招生
:国际汽车驾驶证
   三毛钱打国际长途
:环保产品暖通空调
   最新人才招聘信息
:管卫东执教GMAT
   伊美堂全国招商
:最新飞行器广告
   鹿茸文化-神州行
:北美时尚建筑社区
   让倒立健身器技术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相关链接
张小虞:车价与国际初步接轨需要六年时间(2001/11/09 10:25)
综述:面对入世中国汽车业界心态反应不一(2001/11/09 10:20)
聚焦中国入世:入世后中国汽车将何去何从(2001/11/09 10:15)
广州本田着眼国际竞争 积极应对入世挑战(2001/11/08 17:14)
业内专家解析入世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2001/11/08 14:11)
美国媒体分析入世后我国汽车工业的前景(2001/11/08 11:23)
中国入世后买进口车每年可以少交15%的钱(2001/11/08 10:58)
入世后车价下降、税率降低的误区何时走出(2001/11/08 10:25)
中国汽车与WTO专题  




车行天下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