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8日,在纪念“9.18”70周年的时候传来了另外一个消息——中国加入WTO全部的文件已经签署完毕,入世只待多哈会议表决了。换而言之,中国在11月加入WTO已成定局,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化已经不可逆转。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希望通过贸易保护建立起自主的强大的汽车工业,但事与愿违,我们和国际水平越拉越大。因此,有人将加入WTO视为洪水猛兽,认为入世后,中国汽车工业
将彻底灭亡;另外一些激进者认为,我们可以用未来的5年时间,增强自己的实力,“御敌于国门之外”。事实上,这两种思想和70年前日本入侵中国时,国内出现的亡国论和速胜论是何等的相似。此时,想起毛泽东主席的《论持久战》,感觉应用于今日的汽车工业非常合适。
持汽车工业“亡国论”者认为,中国汽车工业与国外差距太大,无论资金、技术、论开发能力和对市场的认识,都远远不及外国公司。以中国汽车工业之实力抵敌列强必亡,而且无胜利的可能。甚至应当将中国的汽车工业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卖给外国人,或许能够实现“保值增值”。
持“速胜论”者认为,通过购买一些国外的设备和技术,通过资产重组等措施,在“十五”期间使中国汽车工业在短期迅速发展壮大,最终“御地狱过门之外”。
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看,这两种思想都不正确。
中华民族3000多年的历史证明,这个民族具有强大的融合力,多少次外敌入侵,要么被民族战争所消灭;要么,被中华民族强大的融合力所融容,最终使中华民族变得更加强大,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凡是对外开放的朝代,一定表现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每次民族交融的过程,都伴随着经济文化更加迅速的发展。难道在这次中外经济的全面“接轨”之中,在这次中国汽车市场和国际市场全面交融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一定要被灭亡?或者有谁能抵敌这种历史潮流?
当今的中国汽车工业与已见雏形的6大集团相比,的确可以说是小米加步枪对洋枪洋炮,甚至是对坚船利炮,是散兵游勇对集团军、正规军。在这种实力悬殊的对比中,中国汽车工业惟一的出路就是在与国际汽车工业接轨的过程中大胆地扬弃,在扬弃中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但是,这个扬弃的过程绝不是5年能够完成的,这个过程的长短是依我们观念转变时间的长短来衡量。
“弃”,我们首先要抛弃那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汽车观,抛弃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思想。站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角度,站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角度认识中国汽车工业,分析中国汽车工业,从而最大限度地接纳世界汽车工业文化中最有价值的内涵,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新生。
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但汽车里面装的不仅仅是机器,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文化。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可以交融,但不能相互取代,印度应当是最好的范例。尽管印度人使用英语,但是,英国的文化至今没能取代印度文化,汽车工业同样带着浓重的印度文化色彩。中国汽车工业也是一样,西方的技术,我们应当拿来为我所用,西方的资金我们可以拿来强壮自己,再加上我们对中国文化和市场的天然理解,我们一定能够建立起现代的中国汽车工业。最终实现用中国的人文理念、哲学思想、用中国的消费观念制造出适合中国市场的汽车,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质的飞跃。
总之,这种质的飞跃需要“持久战”,需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中国汽车工业只有新生没有灭亡。(翰生)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