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汽车消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对汽车市场和生产厂家现状调查分析,认为影响消费者选购汽车的因素中,价格仍排在第一位。同时,目前针对轿车的各种税费仍然不少,约占车价的 1/3,严重影响了汽车消费。面对WTO可能带来的冲击,尽管地方保护主义的“篱笆”有所拆除,但封锁性政策造成的不平等竞争仍然很严重。为此,呼吁政府应及早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形成宽松的汽车消费环境。]
汽车消费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促进汽车消费,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扩大内需加快国民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下面结合全国各地汽车消费市场和生产厂家的现状,对汽车消费环境及其如何改善进行探讨。
车价是一道高高的门槛
在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和8家互联网网站、7家新闻媒体进行的“全国汽车消费市场现状网上调查”活动中,有71%的受访者认为,考虑是否购买汽车的主要因素是汽车价格,有53%的人认为是收入水平;在调查影响消费者选购汽车的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仍然是价格,有80%的人表示他们在购车时会考虑价格因素。
一位对轿车梦寐以求的王先生,经过多年积攒,凑够了买车的钱,但最终却下决心不买车了。他的主要理由是:相对于个人收人,车子的价格还是太高。一台普通型轿车的价格,国外是相当于普通工人半年到一年的收入。以此标准衡量我们的轿车价格比国外贵了10倍一20倍,再就是养车费用较高,经计算,即使是养一台普通型轿车,一年至少要1万元以上,相当于一名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他说,算来算去,对于工薪族来说,现在买下一部轿车,等于一下子花掉了过去10年的积蓄,再承诺把未来10年的大部分积蓄花在养车上,而到了10年之后,自己20年的积蓄没有了,汽车也该报废了。看来,轿车价格过高,确实是影响轿车消费的巨大障碍。
价格高不高消费者看得清楚。大多数消费者认定“轿车价格过高”,去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就加人WTO达成双边协议后,消费者呼吁“这下子轿车该降价了!”但4天后有关部门的官员说:“国产轿车价格在两三年内不会有大的变动”;轿车生产厂家的“老总”匆匆接过话茬,异口同声地说轿车价格在近期不会有大的下降,因而形成消费者与政府部门、生产厂家在价格问题上的“顶牛”和对峙——你不降价,我就不买。这也就是后来有人概括的“价格逼宫”。
国产轿车是不是价格过高?要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一是比同一品牌、同等配置的外国轿车价格,二是比两个国家的居民收入水平。例如,上海通用生产的别克轿车售价为31. 9万元— 36.9万元人民币,而北美生产的别克轿车售价为2.08万美元— 2.28万美元,从价格上看,中国车比美国车高出将近一倍;从收入水平看,我们的收入只是美国的1/10。据说北京将于今年底推出雷诺公司的风景多功能车,初拟定价20万元人民币,应该说是物有所值的。但在法国,这款车售价仅为11.5万法郎,折合人民币为13.6万元。也就是说,从价格上看,中国产的雷诺风景车比法国产的高出近50%;从收入水平看,法国人均月收入2万法郎,折合人民币2.38万元,相当于中国工薪族至少一年的收入。
消费者希望轿车降价,而轿车生产厂商又说价格不可能普遍、迅速下降,造成消费者持币待购、轿车市场冷清、轿车生产厂家日子难过的尴尬局面。这虽然不是由厂家单方面造成的,这与我国轿车工业“挡住进口,满足公务、商务用车需要”的定位和布局大有关系,与我国居民收入提高不快大有关系。然而,通过不断降低成本来实现降低价格的任务,却只能由轿车生产厂家来独自承担。
众所周知,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售价等于成本加利润,而商品的利润则等于售价减成本;当市场供不应求时,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售价来增加利润;当市场供大于求时,产品降价就成为必然选择,而要想在产品降价的情况下还保持原来的利润水平,唯一的办法是降低成本。这正是中国轿车工业必须面对的现实。
前一段,轿车生产厂家的“老总”常说“轿车生产进入微利时代”,“已经没有降价空间”。其实,这种说法却难以令人信服。
1999年,上海大众销售 23万辆桑塔纳轿车,获得大约60亿元利润;上海通用销售1.98万辆别克轿车,获利6亿元;一汽大众销车8.2万辆,获利13亿元。这样的利润率能算作“微利时代”?如果说轿车生产已经无利可图,那某些地方的民营企业为什么要变着法儿上轿车生产线?事实上,由于公款购车受到抑制,作公务、商务车用的几款轿车已不再是紧俏商品,卖方市场转变成了买方市场,再想轻而易举地大把大把赚钱已不可能了。
把过高的车价降下来,买车的人就会多起来,被迫放空的轿车生产能力就能利用起来,“经济规模”才能真的实现,而上“规模”后又创造了新的降价空间,从而可出现轿车生产与市场需求的良性循环。
不合理收费仍然不少
2000年以来,住房、汽车、教育、通信和旅游正在开始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是,当前经济生活中仍存在一些抑制消费扩大的不合理规定和做法,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对其进行清理整顿,但由于涉及到地方、行业和企业的多方利益,解决起来难度很大。比如轿车的产业链比较长,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大,是未来重要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但目前针对轿车的各种税费多达200多种,约占了车价的 1/3,严重制约了汽车的消费。
长春是目前国内唯—一个购买汽车需交纳城市增容费的城市。该市“长府发[ 199 8]25号《长春市人民政府文件》”规定: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含中央、省属企业、三资企业、外地驻长春机构)和个人购买汽车时,除省政府外,均应交纳增容费,由市局交警配合市城建局征收,采用专用发票,凡不交的不能入籍。征收标准为:载货车5吨及5吨以上;5000元;载货车5吨以下3000元;大客,按车价的10%收取;进口轿车,30万元以上按购价的 20%收取, 30万元以下 20万元以上的按10%收取,20万元以下10万元以上的投7%收取,10万元以下的按5%收取,国产轿车按车价的15%收取。一位刚刚购买了红旗牌轿车正在办理牌照的购车者说,他买的这辆车车价本身为18万元,除了交纳车辆购置附加费和上牌照的1.6万元外,他还交纳了1.2万元的城市增容费,总计花费了20.8万元。
对于长春为何向购车人征收增容费的问题,长春市车管所的官员说,长春市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紧张,修了九路九桥,政府为此拿出了十几个亿,财政上本来就困难,只好靠这笔钱缓解财政上的紧张。据记者了解,在国家财政部和国家计委宣布取消的238项不合理车辆交通收费名单中,只将吉林的城市增容费取消了,但没有取消长春的。长春购车环境的另一个问题还在于收费项目太多。也是在该市车管所一楼的大厅里,墙上贴有一张“长春市道路交通管理收费项目表”,其中管理费、牌证费、考验费等各种收费项目共计76项,收费标准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长春的汽车市场让人感到购车的环境并不宽松——巨额的增容费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名目繁多的收费也让人难以承受。虽然该市对于外地产车在本地落户没有什么限制,但过多的收费仍然抑制了该市汽车市场的活跃。
市场呈现“潘镇割据”
汽车工业是我国制造业中受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程度最高的行业,由于它对制造业及其他行业的特殊连带作用,由于它在中国的巨大市场潜力及可预期的利润,造成我国的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历年来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不仅对外资、外商广筑高墙,就连对自己的同胞也要深挖壕沟,从而使这个市场长期处于“潘镇割据”的状态。尽管我国的汽车工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汽车市场仍然属于我国市场化程度最低、体制改革最落后的市场之一。
面对入世可能带来的巨大冲击,尽管一些地方主动或被动地拆掉了围在汽车市场外面的“篱笆”,但竖立了多年的篱笆仍然在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封锁性政策造成了严重的不平等竞争,不平等竞争留下来的是不平等格局。下面谈谈我国重庆、广州、武汉、上海、天津、大连和北京七个大城市的汽车消费市场环境现状。
2000年7月1日以前,湖北省曾实行过这样一条规定:凡私人、私企、三资企业,在购车时无论是购地产车还是外埠车,都要交纳“定编费”,一般为车价的5%。惟独购买桑塔纳另外要再交7万元的“特困企业解困基金”。这项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专门针对桑塔纳的封杀政策”,从1999年11月份开始执行,到2000年7月1日被“部分”取消。所谓“部分”取消,是指湖北针对桑塔纳“人区”的所谓“特困企业解困基金”只取消了“一半”。据了解,湖北7月1日宣布取消的只是原来的“定编费”,而将针对桑塔纳的“特困企业解困基金”取消一半,这一媒体十分关注的消息则没有公开。据了解,湖北针对桑塔纳的“基金”是 1999年 11月份出台的,来自一份省政府会议纪要。有关部门的人解释说,这是对上海的回应,因为外地产车在沪上牌须通过“8万元的底价拍卖”这严重妨碍了湖北生产的富康车进入上海。
为了解决上海的交通问题,上海市政府多年来对汽车一直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政策,最典型的做法,也是全国唯一的做法,就是汽车牌照要拍卖。一位业内人士说,上海对外地车实行的“它万元底价拍卖”已于2000年初被取消,现在实行的是所谓“无底价拍卖”。上海有关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说,所谓“8万元底价拍卖”并非上海市政府的规定,而是经销商们钻了拍卖这种形式的漏洞的结果。但那位业内人士说,上海有关部门原来的规定是每一个月搞一次本地产车牌照拍卖,每两个月搞一次外地产车牌照拍卖,每次拍卖牌照的数量相同,人为地造成外地产车在获得牌照数量和机会上处于劣势,经销商们就钻了这个空子,联手抬高拍卖底价,以便在向最终客户转手时加码。尽管管理部门在拍卖中采用了一些新办法,但仍不能完全杜绝舞弊的行为。
据介绍,上海过去拍卖会每次只放100余号,2000年以来增加了放号量,后来,每次大约放1000个号,参与竞买的达 1300多人,买卖之间表现为基本持平, B字头(社会用车,过黄浦江大桥、隧道要分单双号)的牌照拍卖价格也从过去的近2万元降至现在的不到1万元。惟一还有区别的是,由于Z字头(自备车)轿车牌照发放有限,拍卖价格仍高达6万元—7万元。至于进口 车的牌照,因为每次放的号更少,所以拍卖的价格也就 更高了。几位已购车和准备购车的人认为,目前拍卖 的牌照价格仍然太高,普通工薪族难以承受。一位上海交警官员认为,上海市之所以高牌照拍卖,一是因为上海居民的购买力水平高,二是汽车经销商为了增加销售额度,所以估计今后仍不会取消拍卖这种形式。他认为这种做法很好,一方面有助于控制上海的汽车总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市财政创造一些收入。
走在重庆的大街上,满眼看到的尽是长安奥拓。据了解,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前几年重庆市政府对想要在重庆落户的外地产车实行“入籍费”政策,换句话说,就是每个想在重庆买桑塔纳或捷达、富康等非本地产车的人,必须向有关部门交纳一笔除车价款、购置附加费以外的费用,这笔费用被当地人称为“落地费”,金额为:国产车1万元,进口车3万元,大致占到每辆车全部税费的40%以上,尽管2000年7月1日重庆市政府取消了这项政策,但已经实行了几年,形成了目前重庆市汽车市场的这种格局。
在众多大城市中,广州、大连、北京的汽车市场开放程度相对较高。广州被称为“万国车”市场。购车的所有税费均按照国家规定收取,而且明码标价,并在媒体上公布,以便于群众监督,在2000年8月4日的羊城晚报上,就刊登了整整一版的“广东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警务公开”通告,其中关于办理车辆上牌的各项费用写得明明白白,无论是对国产车,还是进口车,均实行“区民待遇”。广州人和大连人对于那些限制外埠车进入本地市场的行为相当不理解,认为那种做法难以置信,也难以让人接受。在广州、大连和北京,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汽车行驶在城市的路面上,让人感到市场开放给城市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至于天津,虽然满街跑的还是大发和夏利,据说,目前天津对本地产车和外地产车,对进口车和国产车的待遇差不多,虽然原来征收的附加费不同,但如今也都一视同仁了。天津市交管局车管所办公室一位主任也证实,最新统计的天津市汽车保有量为90.99万辆,天津市对国家汽车生产目录内的车型、排量均没有限制,目前仅控制二轮摩托车进城行驶和挂有“津C”牌照的汽车在市区行驶。
消费环境面临重大改善
汽车工业应该是中国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1994年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曾明确指出:国家鼓励个人购买轿车,并将根据汽车工业发展和市场消费结 构的变化适时制定具体政策。但长期以来,对是否鼓励 个人购车、汽车工业是否应作为支柱产业这类问题一 直众说纷纷。结果国家汽车消费政策一直迟迟难以出 台,而一些地方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却不断出现,极大 地挫伤了私人购车的积极性,阻碍了中国汽车工业前进的步伐。
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的报告中谈到,将促进轿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在诸多消费领域中,这是政府首次正式将汽车消费摆在了最显著位置。在报告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国经济工作重点时,曾培炎称:要进一步拓宽消费领域,更有力地拉动经济增长。加快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坚持取消对购买轿车的一切不合理收费,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措施。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在轿车产品的发展和消费上,包括领导层在内的有关人士已达成一致的共识。而且,这也预示着中国汽车的消费环境将有一个重大的改善,云消雾散之日不久将会到来。
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变为国际汽车厂商争相角逐的“对象”。而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有关人士呼吁,面对愈演愈烈的汽车市场竞争,政府应审时度势,及早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创造宽松的汽车消费环境,真正使汽车成为国人的第一消费重点,这是利民、利厂、利国的一件大好事。 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最近正在制定关于汽车消费的政策,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降低购车的各项税费;二是允许一些大城市对汽车保有量实行总量控制,但不允许限制车型;三是解决购车贷款难办的问题;四是调整一些其他影响汽车消费的政策。我国的汽车市场环境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出现改观。面对WTO带来的巨大竞争,只有经过一番重新洗牌,中国的汽车市场才能产生新的平等的竞争格局。(桂林市76140部队 晋周洁)
所属专题:新款经济型轿车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