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建锋 董小荣3月5日北京报道 今天下午,在讨论朱?基总理所作的关于“十五”计划纲要的报告时,来自湖北的全国人大代表张世端提出,为了满足轿车进入家庭的需要,“十五”期间应调整我国的汽车产业政策,鼓励发展汽车租赁业,有关部门应打破条块分割,超出部门利益限制,允许汽车生产企业加入汽车租赁业务。这一意见引起了参加湖北代表团全体大会的国务委员吴仪代表的关注。
张世端说,汽车租赁业目前正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1997年,全球汽车租赁业收入是480亿美元,有3500多家企业参与;2000年,已经增长到1000亿美元,5000多家企业。发展汽车租赁业可以带来拉动内需、激活流通等多项好处,能从根本上帮助拥有汽车驾照但短期内还不能顺利承受汽车价位的居民圆梦。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1400万辆汽车,拥有驾照的人数则已经达到7400万。而我国汽车租赁业的情况是,北京市有汽车租赁企业200多家,但是真正开展业务的只有80多家,其他处于开展业务或关闭的临界点;上海更是只有10多家企业,1000余辆车;广州也只有30家企业,目前汽车租赁业务只占运营能力的40%。
张世端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三:一、该行业缺乏明确的行政管理部门和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行业规范混乱,恶性价格竞争激烈,法制不健全,利润太低,难以为继;二、汽车生产企业不被允许直接开展汽车租赁业务,生产企业已经形成的经营规模和营销网络优势难以在汽车租赁市场上得以发挥;三、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与配套政策的制定滞后,开展这一业务经营风险过大。
张世端建议尽快调整产业政策,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他说,首先应尽快完善法规、政策,为汽车租赁单独立法。其次,国家应扶持该行业向规模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政府尤其应关注其融资环境、税收税率等。国际著名的赫兹公司已经在亚太20个国家和地区投资10亿美元设立了450个租车站,运营着1.2万辆汽车,占有这一地区40%的市场份额,而国内还只有单点租赁的公司。其三,应该允许汽车生产企业从事汽车租赁与二手汽车交易业务。
张世端特别谈到,汽车企业加入租赁行业,能促进生产企业的产销流通,盘活企业库存,减少资金占用;汽车生产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直接利用其网络优势与规模优势,减少对这些资源的浪费;汽车生产企业还能及时更新租赁车型,加强租赁业的竞争力;汽车生产企业的加入,很显然将会促进汽车租赁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和网络化。
张世端代表的建议,引起了参加会议讨论的国务委员吴仪代表的关注。在谈到张世端代表所在的湖北神龙集团与两家国际公司合作时,吴仪鼓励张世端继续为汽车业的发展更好地开放思路。
张世端还向大会提交了另一份关于“推进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的提案。张世端说,“公务用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最后一个堡垒,必须给与改革。”
张世端说,他之所以提出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是因为中央已在“十五”规划中提出了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消费政策,而公务用车制度是不利于轿车进入家庭的。他说,公务用车制度实际上已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最后一个堡垒。“房子已经商品化了,汽车为什么不能也实现商品化?国际上也没有公务用车制。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他算了这样一笔账:从1992年到2000年,我国轿车年产总量中有三分之一被单位采购用为公车,按平均16万元一辆算,约占用资金4200亿元;每辆车一个司机,加上保养费,一年还要用去4000多亿,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虽然年年查公车私用,但效果一直不明显,因此,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改革公务用车制度,一方面可以减少国家的投资,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推动轿车进入家庭的步伐。至于改革公务用车时可能会遇到的经济问题,张世瑞认为,从8000多个亿中拿出2000个亿作为补贴也就足以解决了。
张世端说,我曾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时提出过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议案,但当时的时机还不太成熟,经过媒体这几年的宣传,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有些地方和部门已经开始推出一些实施措施,现在再次提出就更有现实意义了。张世端认为,中央“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政策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明确了轿车作为家庭耐用消费品的社会属性;二是指明了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的方向;三是确立了国家的政策是鼓励而非限制。
所属专题:新款经济型轿车专题